论高等教育时代气质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纵观古今,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主流价值追求。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价值取向多元、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碰撞、利益错综复杂的局势,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呈现出的气质有待重新审视和匡正。以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时代气质的内在一致性,并论述了如何重构当代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时代气质
  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是对每个时期社会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映射。1809年,洪堡建立柏林大学时,高等教育以追求真理、培养独立人格和绅士品格的价值理念,散发着“象牙塔”的超尘气质。随后,从大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高等教育伴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变换着角色定位,从“社区服务站”向着“社会的轴心机构”发生转变。而高等教育在每个时代所彰显出的气质,就是那个时代社会整体风貌的缩影,给那个时代的人们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我国也不例外。我国高等教育从古代到近现代涵养了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绽放出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当代又经历了建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几个阶段,其角色定位及其所显现出的时代气质也不断发生变化。重新审视和建构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从而反哺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需要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亟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映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国古代社会以“入世”为追求,推崇“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而当时的高等教育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经世治国”接班人的场所。古代的高等教育活动以培养社会精英为主要任务,无论是太学、书院,还是各种类型的私学,皆以国学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能否升学和步入仕途为主要目的。古代高等教育的气质风貌所反映出的,就是当时渴望“一举成名天下知” 的“读书做官”这种社会政治中心思想的主流价值观念。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近代高等教育的气质也随着欧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发生了改变。“师夷长技以制夷”,京师同文馆肩负着“自强”“求富”的任务,资本主义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从维新运动“发展资本主义挽救中国”,到“五四”运动竖起的“科学”“民主”的两面大旗,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主,努力摆脱被动落后局面的主流价值追求。而随后开设的天津中西学堂、京师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万木草堂等一批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堂或书院,也以培养精通“西政”、掌握“西学”的人才为当时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苟利国家生死以,豈因祸福避趋之”,无论从教育行政到教育制度还是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无一不反映着近代新式学校“教育救国”的时代风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生活一度成为社会的主题,而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主题就是尽可能为政治提供支持,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是当时最具政治理想和热忱的群体。那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适应国家的建设的需要,培养……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准备着随时保卫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1];“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以及一系列的教育实践环节,也都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
  可见,纵观古今,每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都反映着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前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思想的解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包容,让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自由度节节攀升。然而,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些混淆视听的观点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和信仰上的迷茫,削弱了社会的共识。受到社会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各种论调也不同程度地入侵到高等教育的思想文化阵地,使高等教育的气质呈现出焦躁和不安的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凝练和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在当下中国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碰撞、利益错综复杂的今天,汇聚力量、凝聚共识,指引中国人民坚定前行的价值理念,也是对高等教育和各项办学理念的价值引领。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亟待重新审视和匡正,以强化其社会引领的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具有内在一致性
  正如前文所述,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反映社会风貌,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映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就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目标确立和功能发挥三个方面,与其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相一致。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是高等教育在一个时代的价值追求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风格气度。因此,重构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会受到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理念的双重影响。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看,时至今日,高等教育早已在世界的舞台上成为了“社会轴心”。高等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子系统。如今的高等教育不能被禁锢在“象牙塔”内不顾社会的实然状态,追求纯粹理想化的学理研究;也不能被工具化和附庸化,追求对社会简单被动的应对和服务。高等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精神力量,为社会提供思想和行为模式,以自身的价值追求引领社会不断发展。从社会发展的理念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恰好为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指明了新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执政党提出的目标理想和价值取向,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长远与眼前利益诉求。它是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可见,高等教育价值追求无疑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指导当前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方式和观念规范的最主流的观点保持一致。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的目的相统一。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根据高等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判断的结果。良好的时代气质,蕴含在现代大学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目的的确立要明确“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并且规定出培养对象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正如德里克·博克所说,大学承担社会责任,或者说大学的社会职责,是任何国家大学存在的目的。[2]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无疑是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受教育者能否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否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教育负有重要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何谓“合格的人才”,则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找到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不仅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建设需要的人才在能力和道德素养方面的要求,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3]的根本价值观念和终极价值理想,反映了我国当前发展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因此,无论是我国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确立,还是阶段性目的的把握,都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相统一。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重构 气质 时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