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统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统计服务、预测、监督等作用,但也存在统计服务方向不适应企业的发展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统计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并就此提出提高统计在企业作用的建议。
  企业统计工作常常指对生产经营数据的搜集、整理、汇总和分析等活动,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工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地完善和改革生产经营管理进程中的各项决策以及计划,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多的福利。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统计数据,而统计工作如何适应企业发展,发挥统计的监测、预警作用,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目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增多,企业负责人更多的是注重经济效益,重视财务工作,对统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没有相应提高。企业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参加统计业务培训较少、专业技能较弱;对统计工作一般不积极配合。在不少企业领导的心目中,统计作用不大,企业仅仅是为完成国家省市的统计报表任务而被动地开展统计工作。企业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由于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很短,不能全面理解和把握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指标。由于统计人员的工作变动频繁,统计资料保管不全,可能导致统计数据的断档,就很难发挥统计的真正作用。
  (二)企业统计指标比较繁琐
  工业企业的能源和产值报表在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的上报时间太紧,不能和企业的财务核算时间衔接,统计与会计核算脱节。由于时间紧,企业统计人员只能预计或估计统计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与会计核算实际数据存在不一致。目前,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对各种数据的需求而设置的,其统计内容、统计指标体系在设置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本身和基层的实际情况,造成报表上的指标与企业会计报表上科目的口径不完全一致。还有如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统计指标体系滞后,一旦指标体系确立,便若干年一成不变。目前税务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的申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实行季度上报,企业会计人员更多的是应付纳税申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往往出来较迟,而统计上报还是要求月度上报数据,导致部分财务数据与实际有出入,从而导致企业的统计数据不能够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三)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统计工作不是管人、管事、管钱的有权力的工作,所以往往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在思想上都认为统计工作就是计数、报数;也有的认为统计工作不是直接的经营管理部门,不会算账,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统计工作可有可无;由于对统计工作忽视,不能调动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造成统计数据的质量不高。其实,在企业管理中,统计工作是一切数据之源,没有统计工作就没有生产任务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也没有生产成本的考核,更谈不上企业利润的测算。只有在真实、准确、完整地统计前提下,才能反映出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才能判定企业的各项指标完成与否,才能评判企业的效益好坏。
  (四)统计参谋作用发挥不充分
  统计人员习惯于“要数、算数、报数”的工作习惯,很少主动了解、跟踪企业管理过程需要什么统计信息,更是缺少分析研究。企业综合统计部门每月要报送几十种报表,由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填报各种统计报表,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分析,缺少对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与分析研究。企业统计人员也因为人员紧、任务重,许多单位的统计人员都是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局限于对结果的滞后反映和单纯提供统计数据,对于统计分析工作只是应付了事,通常仅会做一个简单的数字对比分析,没有更深层次的分析原因,提出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价值的建议。
  二、统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研判企业销售市场
  加强对产品销售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挖掘市场潜力,开辟销售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的销售决定着生产。在产品销售的统计中,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两个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市场占有率就越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就越强。企业通过对市场覆盖率指标的统计分折,可以考察本企业产品行销的地区范围,研究产品扩大销售的可能性。通过分析产品市场覆盖率的高低及变动的原因,可找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和措施,开辟产品销售的新市场,扩大企业产品竞争的地域和范围。
  (二)反映产品质量优劣
  通过加强对产品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工业产品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以质量求生存”,生产出优质低价的产品。企业通过对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的统计,反映和调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对产品的好坏进行分析。进而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不断改进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挖掘企业劳动潜力
  通过加强对企业劳动指标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劳动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是通过工业企业中职工的有效劳动进行的。企业可以根据对职工人数及其构成的统计,掌握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和增减变动情况,研究和分析各类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考察劳动力使用的节约与浪费情况,以便合理地调整劳动组织,挖掘劳动力的潜力。企业通过对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的统计,反映劳动时间利用的程度,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消除劳动时间利用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如何提高工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配强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统计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企业统计人员不但要具备多门类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因此,作为企业统计人员,要主动积极的参加统计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便适应统计工作;作为政府统计部门,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培训,培训向基层统计调查单位倾斜;培训效果上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学以致用,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统计数据生产流程
  建立健全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等制度,才能保证原始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规范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传输上报等各个环节工作流程,严谨细致操作,确保统计人员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全面、准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
  (三)优化统计工作,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在积极做好国家法定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的同时,要设置和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使之不断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为企业统计工作服务。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在完善过程中要处理好需求关系,删繁就简,高效务实。统计指标的设置,要满足企业业务拓展的需要,坚持超前理念,同时指标体系要建立在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业务的发展前景需要的基础上并提供重要信息。
  (四)加强预警监测,发挥统计监督职能
  开展统计监测预警、做好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工作,是统计工作的落脚点。只有在真实准确地统计资料前提下,统计分析才能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才能够正确地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通过统计监测和预警分析,指导企业的工作,实现统计的监督工作,使企业的各项计划指标得到有效地执行,并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者单位为吉林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 )

相关热词搜索:工业企业 经营管理 作用 统计 生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