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强区与富民”悖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内容摘要]煤炭资源开发是新疆发展“大轻工”战略的基础。为避免在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中重蹈采掘企业超额利润、资源地GDP快速上升但居民收入增加缓慢的“强区富民”的悖论现象的覆辙,必须改变以单纯追求GDP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思路 和官员考核模式。本文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例,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资源开发与地区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煤炭资源开发与人均GDP增长正相关,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负相关,煤炭资源开发中“强区富民”的财富悖论效应在我国的地区层面成立。
  [关键词]矿产资源;强区富民;收益分配;超额利润?
  
  作者简介:贺红艳(1963—),女,新疆财经大学会计 学院(乌鲁木齐,830012),副教授。研究方向:自然资源会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是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资源供应地,确定的基本战略就是“优势资源转换”。煤炭资源开发是新疆发展“大轻工”战略的基础。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资源诅咒”在我国表现为采掘企业超额利润、资源地GDP快速上升但居民 收入增加缓慢的“强区富民”的悖论现象。与1990年相比,2007年新疆的GDP增长了13.48倍 ,但是新疆的人均收入增长在全国的排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连续五年位列全国之末,这些变化表明新疆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了“强区与富民”的财富悖论。
  矿产资源开发达到“强区富民”的目标,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是达到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共赢的关键。本文以煤炭资源开发中的“强区富民"财富悖论效应为研究对象,探 究收入分配机制在微观层面对“资源诅咒”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
  ※ 本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产地回补政策研究——基于收益分配视角》(08ZB012)的阶段性成果。 发现资源开发中企业超额利润、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相互作用的机制,为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中建立企业、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利益均衡提供理论基础。
  二、矿产资源开发效应的理论分析
  目前,理论界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创造经济持续发展潜力的比较优势。Wright(1990)分析了20世纪初美国制造业能够保持技术领先的原因与其在煤、铜、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产品的开采和生产是密不可分的。[1]二是认为基于自然资源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会扭曲区域经济,最终会阻碍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因尼斯(Harold Innis)和W•A•麦肯托斯(W:A Mackitosh)创立的大宗产品理论(staple theory)最为代表。[2]Sacha将这一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效应的现象归结为“自然资源的诅咒”。Sachs和Warner(1995,1997,2001)以95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以初级产品出口占GDP的比重反映各国的资源禀赋, 利用1970-1989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4]
  三、矿产资源开发财富与困境的验证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行业的特殊性和国家对矿产品政策的原因,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经历了产品低价——企业亏损——地区经济困难和产品涨价——企业暴利——地区经济缓慢恢复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国许多大宗矿产资源产品的生产由国家垄断经营,矿产品价格通过国家定价被人为压低,造成了矿产资源价格的长期过低,加上资源开发企业税负过重和承担社会支出,导致资源开发企业全面亏损,地区经济发展成为无本之源。在这段时期中,新疆一方面向国家重点发展地区提供矿产资源,另一方面接受中央政府的大量转移支付维持地方财政,缺乏经济自生能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矿产品价格部分放开,自2000年起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的情况,使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迅速摆脱亏损,进入暴利时期。尤其以煤炭行业最为明显。但是在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拥有超额利润,资源地GDP大幅增长的同时,资源地财政状况的改善,居民收入的提高却大大落后于GDP的增长,“强区”与“富民”的愿望并没有同时实现。这种“强区富民”的财富悖论效应迫使资源地政府以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作为改善财政状况的主要手段。当然,我国现行的以GDP增长为目标的官员考核制度也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和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地区GDP的增 长速度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但居民收入的提高却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五年位列全 国之末。
  (一)煤炭资源开发企业超额利润的经验观察
  本文通过对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和其他行业上司公司1998—2007年的既定收益指标数据,分别分析煤炭采选业与其他行业的差异,并进行统计检验。所用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金融界网站上提供的上市公司年报资料。
  对于公司的每一个收益指标,分年度计量煤炭采选业与其他行业的收益差值,得到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差值、资产报酬率差值、总资产净利润率差值、净资产收益率差值、投入资本回报率 差值,而后对各指标进行均值大于0的显著性检验。
  由于煤炭价格从2003年不断上涨,考虑到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 除了对1998—2007年数据进行检验,同时将分别对1998—2002年和2003—2007年两个阶段收益指标进行均值大于0的显著性检验,以验证煤炭采选业企业是否在煤炭价格上涨前后均存在超社会收益率。检验结果如表1、表2和表3:
  表11998—2007年各收益指标行业均值差值的非零双尾检验检验值 = 0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tdfSig.(双侧)均值差值下限上限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差值2.247119.026.051991500.00617898.09780402资产报酬率差值8.728119.000.063613952.04918146.07804644总资产净利润率差值8.306119.000.047542962.03620946.05887646净资产收益率差值5.531119.000.071632874.04599052.09727522投入资本回报率差值4.514119.000.034139277.01916293.04911562?表21998—2002年各收益指标行业均值差值的非零双尾检验检验值 = 0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tdfSig.(双侧)均值差值下限上限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差值1.73442.090.035976764-.00589248.07784601资产报酬率差值2.87142.006.022498871.00668640.03831135总资产净利润率差值3.21142.003.021267553.00790015.03463495净资产收益率差值1.71342.094.018024099-.00320979.03925799投入资本回报率差值1.94742.058.018715995-.00068688.03811887?表32003—2007年各收益指标行业均值差值的非零双尾检验检验值 = 0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tdfSig.(双侧)均值差值下限上限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差值1.78176.079.060934806-.00720395.12907356资产报酬率差值9.05976.000.086574354.06754024.10560846总资产净利润率差值8.13576.000.062216239.04698336.07744912净资产收益率差值5.49176.000.101570246.06472958.13841092投入资本回报率差值4.10776.000.042752262.02202159.06348294?

相关热词搜索:悖论 富民 资源开发 矿产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