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de/zgde201418/zgde20141804-1-l.jpg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需做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教师需提高生命自觉,深刻理解人的德性成长规律,按照人的道德生命成长规律开展道德教育,自觉运用多种教育方式立德。教师需要理解师德对教育的特殊意义,并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师德的作用。
  关 键 词立德树人;自觉教育者;职业道德自觉
  作者简介班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提高教育自觉,学习做一名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
  一、加深对立德树人的理解
  树人即培植、培养人。要做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首先应当理解其根本精神。
  我们要树的“人”应是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统一的人。
  我们要树的“人”应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是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的人。
  我们要树的“人”应是具有创造性人格,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我们要树的“人”应是参与社会实践并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人。
  “树人”当然包括“立德”;“树人”前加上“立德”二字,是突显“立德”的重要!因为“德”是人的灵魂,在人的各项素质中,德处于核心地位,引领人发展的方向,是促进人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做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就要理解教育哲学,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从事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
  二、提高教育自觉,
  按人的成长规律树人
  (一)学习做自觉教育者
  做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要学习教育哲学,理解教育·人·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社会的关系。“人”是教育对象,所以我们尤其要理解教育与人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应理解“人”,具有“人”的生命自觉,理解“人”本质上是精神生命。“人”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体,但“人”与其他生命的根本区别是“人”有精神生命。生命自觉是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生命成长规律的理解。具有生命自觉是教育自觉的重要体现,是掌握教育规律的前提。
  自觉教育者理解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并依据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实践。因此,自觉教育者的教育实践不是经验性的、盲目的实践,而是科学的、理性的实践。
  “自觉教育者不仅在教育·人·社会整体中认识教育的产生,也在教育·人·社会整体中,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中认识教育的发展。”[1]13 这就是说,理解教育本质和规律应当用整体思维方法,用发展的观点,把教育·人·社会看作一个系统整体,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中认识教育本质和规律。这是自觉教育者应具有的教育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做自觉教育者是一个持续过程。
  (二)按德性成长的规律立德
  如何立德?就是要提高生命自觉,深刻理解作为精神生命的人的德性成长规律,自觉地按照道德生命成长规律进行道德教育。
  人的德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也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社会实践是检验是否形成某种德性的标准。因此,实践是德性的基础,也是德育的基础。按德性成长规律“立德”,必须充分理解实践的意义,高度重视道德践履。我国自古就重视道德践履或道德践行,孔子就曾说过“听其言而观其行”。
  但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重说教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较多。因此,按德性成长规律“立德”,应特别强调实践是德性的基础,强调遵循“重视践行,知情行统一”这一德育原则。这是有效“立德”基本原则。因为其重要,很多教育学著述、教材都重视这一原则,虽然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如凯洛夫所著《教育学》中提到,“实践性”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指出“由意识、思想、信念所指导的苏维埃人底道德性格,不在行为、具体事务和行动中是不能表现和宣传的”[2];凯洛夫任总主编的《教育学》中指出,德育原则在于“德育的实效性”[3]。
  以下就笔者所参与编写的教材对这一德育原则的不同表述,做一简介。
  南京师院教育系编《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实践性原则”[4]。
  南京师院教育系教研室编《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南师大教育系编《教育学》“德育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5]。
  《德育原理》编写组编《德育原理》“德育的基本原则”——“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6]。
  常春元、黄济、陈信泰主编《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学》“我国德育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要求中提出“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7]。
  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德育的基本原则”——“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8]。
  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德育实施原则”——“知行统一”[9]101。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10]。
  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第二版)“德育的实施原则”——“重视践行,知情行统一”[1]89。
  以上列举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部分的教育学、德育学教材。这些教材都高度重视德育实践性原则,强调实践是德性和德育的基础,明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区别与联系。杜威提出要区分“关于道德观念”和“道德观念”。“关于道德观念”是仅有道德认识,没有成为指导行为的内在因素;“道德观念”是内在的、指导自己行为的因素。
  培育人的“道德观念”,要求道德践履!是否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就看是否能践行!看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道德,必须看其道德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树人 自觉 立德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