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一声”电话莫成“响一生” 一声兄弟一生兄弟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媒体披露“响一声”电话吸费诈骗的消息后,在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到底“响一声”吸不吸费?目前有两个版本的说法,一是官方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说,高额吸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后又称“响一声”为骚扰电话。二是民间的,北京市反诈骗专家金警官对记者说:“‘高额吸费’诈骗确实存在。”至目前,“响一声”仍然处于说说而已的阶段。
  “响一声”到底吸不吸费,认定有这么难?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和侦查能力,可谓是举手之劳。从主管部门解释的莫衷一是和支支吾吾,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巨大的惰政惯性。垃圾短信未去,吸费电话又来,广大手机用户的愤怒当然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官方、商方结论的判断。对一项可能侵害公众利益的事件的认定,草率的结论除了使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根本于事无补。“响一声”电话的舆情与民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公众更渴望公开、透明地求证自己的质疑。阳光行政有多亮堂,决定了公众信任度有多高。关于“响一声”电话吸费的争论,通信运营商遮遮掩掩的表态尤其让人愤怒。
  “响一声”电话到底吸不吸费,通信运营商最为明白。费用在通信运营商那里摆着呢!能不能吸走?如何吸走?用户永远是冤大头。个中事只有运营商明白。从垃圾短信到吸费电话,身陷公众口水的通信运营商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视公众利益若无物。媒体描述了“响一声”电话中的五大利益链条,通信运营商位居其中。吸费电话中的利益迷局何时破解?公众在期待。而运营商在诸如垃圾短信、吸费电话这般令公众切齿痛恨的“信息坑民”行为治理上的无所作为,更使得公众对运营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猜测多多。
  垃圾短信,吸费电话,不是简单的消费纠葛,而是关系到公民权利在信息传递领域能得到多大程度尊重的问题。信息社会的到来,方便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同样也带来了私权受到不良信息侵害的可能。不难想象,如果垃圾短信、吸费电话这类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害人信息不能得到有效打击,信息科技越发达,公民在信息传递中受到的保护就将愈加消减。
  垃圾短信,到底还要猖獗多久,“响一声”电话到底还要“响”多久,公众可不能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为这些害人信息埋单!

相关热词搜索:一声 电话 响一生 “响一声”电话莫成“响一生” 电话响一生就挂断 为什么别人打我电话进不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