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如何】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如何?最近,省社科联和省统计局在贵州省16~64周岁人口中开展了全省首次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调查。调查采取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9个市(州、地)发放问卷4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73份。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公众普遍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但其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具体来看,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呈现以下特点:
  
  特点一:
  “知”易“行”难
  
  “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当然很重要,可是太忙了,没有太多时间读书学习呀。”谈起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李先生无奈地说,自己平时工作、应酬很忙,很少坐下来静心学习,“即使偶尔有点时间,也在打游戏中打发了”。
  调查显示,贵州公众普遍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且具有提高自身素养的愿望,但缺乏相应的积极行动。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对贵州公众而言可谓是“知”易“行”难。
  例如,调查中,对于“即使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们仍然可以生活、工作得很好。”这一观点,66.6%的受访者表示反对;对于“是否有必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37.9%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50.5%的人认为有必要,共计88.4%。可是,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座谈会和入户访谈中,绝大多数人表示几乎从不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览室等场所学习人文社科知识。
  “1997年至1998年是贵阳市图书馆的借书卡办理高峰期,当时,前来办理借书卡的市民平均每年达两万名左右。此后,借书卡办理量便开始持续下降。近年来,每年新办理的借书卡数量维持在1600~1800张之间。”贵阳市图书馆副馆长谭荣说,目前,贵阳市图书馆实际办理给市民的借书卡有3万多张,然而,据统计,一年内来图书馆借书三次以上的市民人数为1万人左右,“只有总数的三分之一”。
  贵州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带春认为,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公众普遍具有提高自身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期望,但缺乏积极提高的行动,“这不仅体现在我们这次调研中所了解到的公众自主获取人文社科知识行为缺乏上,而且体现在作为被输入人文社科知识对象时其接受行为的被动上”。
  
  特点二:重“显”用,轻“隐”用
  
  如今,走进各大书店,书架的显著位置大多被炒股、玄幻小说、养生等书籍占据着,而一些经典的人文社科著作则被挤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且乏人问津。
  “现在,市场上真正卖得好的书都是比较贴近生活,比较实用的,例如养生、美容、经营管理、股票……”对这一现象,从事图书批发生意多年的杨老板有自己的理解,“现代人要的就是立竿见影嘛”。
  调查显示,人们对实用性较强的生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知识兴趣浓厚,但对哲学等知识兴趣较低。在被问及“公众最希望获得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信息”时,53.3%的接受调查者选择时事热点问题,生活教育(42.2%),法律知识(42.0%),经济管理(27.7%),投资理财(25.0%),收藏借鉴(10.8%),其他(4.6%)。对于“你最感兴趣的人文社科科普讲座”,经济、法律、教育类讲座明显更受欢迎,选择道德意识、行为规范等的则寥寥无几。
  2009年世界读书目前夕,省内一家书店准备组织一次大型讲座,然而,主办者最先想到的却是办一场炒股讲座,“没办法,股票是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刘带春认为:“这一现象表明,作为‘经济人’的知识需求相对得到公众较广泛的重视,而作为‘生态人’的素养需求相对还不为公众层面所重视”,“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状况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其实,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恰恰十分重要,其内在的文化含量给人的滋养是巨大而持久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总编辑周溯源认为,学习知识不应过于功利化。
  
  特点三:
  不平衡与反差性
  
  调查同时表明,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还具有不平衡性与反差性特点。
  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我省公众人文素养最高的是城市:为74%,最低的是农村,为61.45%;社会科学素养最高的也是城市,为75.70%,最低的是农村,为55.36%。文化层次上的不平衡。我省不同文化层次的公众人文社科素养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关系,亦即文化程度越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也越高。职业群体间的不平衡。在接受调查的不同职业群体中,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最高的是公务员,回答正确率为79.2%,最低的是农民,回答正确率为52.3%。学科知识的不平衡。在涉及人文社科知识的各学科中,贵州公众掌握最好的是文学,正确回答率为87.9%;掌握情况较差的是经济学和哲学,正确回答率为61.0%和58.2%。
  反差性主要体现在:区域性反差。调查结果显示,区域发展水平与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并不一定成绝对正相关关系。例如,在9个市(州、地)中,人文知识掌握较好的是黔东南自治州,回答正确率为88.25%,而黔东南州却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民族地区的反差。一些民族地区尽管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整体水平不高,但一些以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所传承和宣扬的意识和行为中,不乏先进的人文要素。知识素养与行为素养的反差。无论是不同类别的公众群体还是同一类别的公众个体,知识素养与行为素养往往存在较大反差。
  
  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以下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提升:
  人口综合素质偏低。同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贵州人口综合素质偏低。这是制约贵州公众人文社对素养提升的基础性因素。在全省总体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的5项指标中,2007年贵州有4项指标超过90%,只有“人口素质”一项的小康实现程度最低,只有57.1%。而农村“人口素质”指标实现程度更低,仅有22.7%。
  教育“欠发达、欠开发”。教育的发达与人力资源开发程度,是影响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提升最直接的制约因素。以高等教育为例,2007年,尽管全省各种形式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达25万人,比2006年增加2.1万人,增长了9.2%,但贵州高校的毛入学率仅为11.5%,比全国2007年平均毛入学率的23%低115个百分点。
  宣传文化基础条件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宣传文化系统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足且出现断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欠账太多成为更突出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素养状况成结构性制约因素。与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相比,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总量更小,人均水平更低,公共文化教育投入更加不足。因此,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困难更多。因此,贵州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要实现整体提升,占全省人口总数39%的少数民族人口十分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已成为制约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提升的“短板”所在。对此,刘带春说:“今后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的重点应当放在农村基层地区,通过强有力的人、财、物支持,弥补制约我省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短板’,从而实现全省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整体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贵州 公众 人文 贵州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如何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