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语文性质的人文性的强调以及注重熏陶感染的提法,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显得非常迫切而必要。具体可以从加强语文教师的自身修养、改进语文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29―1.5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育要担负起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导向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以情感人,寓情于理,让学生建立起多彩的情感世界。
  那么,何为情感教育呢?情感教育即通过发挥情感教育的教育性、预防性和矫正性功能,进行基本的情感技能和社会技能的学习,实现情感教育的预定目标。情感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启迪智慧、传播文明。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启发想象思想,涵养感情德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实施:
  
  一、加强语文教师的自身修养
  
  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
  (一)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
  语文课本当中充满着各种情感教育的资源,需要语文教师去充分挖掘。比如写亲情的《大堰河》、《背影》,写爱国情的《满江红》、《过零丁洋》等,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同中求异,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唤起学生相应的细腻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品读体味,采用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使学生在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自身的情感空间。
  (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真实感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语文教师应具有一种对学生真挚的爱,让学生感到亲切,愿意信任老师。老师的言谈举止要和蔼可亲,讲析评论要细致入微。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都不厌其烦,对学生学习中的失误能够循循善诱,给以正面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语文教师要注意语言修养
  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比较丰富和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果我们想更好地发挥教材中的情感,就要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优秀的教师的语言往往有很大的魅力,它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比如《最后一课》的教学,要重点品读后五段,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内心痛苦至极。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该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住。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他写完字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也没有勇气说出“散学了”三个字,因为这就是宣布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其他一些听课的镇上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至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碎了!在读这部分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语气,要读出悲愤、不舍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只有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改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
  
  (一)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刺激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充满趣味
  有趣的情境会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使之愉快地学习。我们要利用语文教材中蕴涵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并且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孔乙己》一文的文末写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看似矛盾,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发问“文中没有交待孔乙己的死,那么孔乙己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再次启发:“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学生便可水到渠成地认识到根源在于当时的科举制度和人世间的薄凉。这样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因为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情境,我们要努力使学生认识到书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语文的作用。如《诚实的孩子》一文中,我们在讲读描写列宁少年时代认错前后的情感,体察当时列宁心绪微妙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应该就“诚实”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遇到过列宁发生的事情,有没有这种置于两难之地而难以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每一种做法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3.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于挑战性
  教师不应该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而应该让学生站在探索、发现的位置上。所以,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情境应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有一定的探索空间。教师还应该把问题从课内引向课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实施情感教育
  1.在散文的品读中领悟情感
  在阅读散文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联系作品考察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并找到文眼,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朱自清当时所处的时代,即当时国民革命没有带来作者所希望的焕然一新的局面,反革命政变让作者感到迷茫。文章在写景中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在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特别的心理,感悟作者的真实情感。
  2.在诗文诵读中体验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古时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太多的方法,教师只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前人的作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充满感情地诵读会使学生脑海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中。教师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要使学生体会这首词感奋与感伤的双重感情色彩,需要师生反复诵读、品味,深入理解苏轼当时既有建功立业的奋发之情、昂扬之志,又涌动着失意之苦、难言之隐、无奈之情。
  3.在小说的典型环境中理解情感
  在小说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作者在勾画典型环境中注入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想要通过小说所要表达的信息。如小说《变色龙》的教学,作品中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是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又戏剧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在沙皇专制的背景下,在人与人之间充满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的环境中凸显出来的,作者正是带着对当时这种黑暗环境的批判的情感来创作的,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典型环境中把握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态度、思考方式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沉淀在他们精神世界的最底层――价值观和人生观中。这才是语文课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斯霞.我的教师生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2]王?.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恽昭世.走向未来的学校――中小学教育模式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0年9月5日
  【作者简介】闫磊(1982―):男,吉林白城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相关热词搜索:新课改 语文 情感 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