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英年早逝原因分析] 英年早逝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郑成功(1624-1662),字大木,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民族英雄,但是让后人惋惜不已的是他在收复台湾后一年就郁郁而终,年仅三十九岁。英雄早逝,令时人和后人都为之叹息。本文通过对郑成功去世之前的所处环境、个人性格、家庭关系和部下关系等进行分析,找出让一代英雄郁郁而终的原因。
  [关键词]郑成功;郑经;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86-1.5
  
  一、郑成功北伐失利之“痛”
  
  郑成功与清军在沿海作战多年,沿海一带长期战乱,民生凋零,百姓流离失所,导致郑军粮饷、兵员无法再持久支撑下去,于是郑成功决意孤注一掷,北伐南京,与清军进行南方决战,以期一举定江南完成复明大业。经过长期的准备,永历十三年(1659年)五月十七日,郑成功“亲拥战舰数千,众十余万……攻犯江宁”。北伐开始时郑军所向披靡,但是不料郑成功本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陶醉于江南北各地州府降服的感觉中,不听从友军张煌言“兵贵神速,若由水道进军,巨舰逆流,迟拙非策”的劝阻以及手下大将甘辉进言和潘庚钟揭发管效忠缓兵之计的意见,自认为江宁(南京)“属邑节次归附,孤城绝援,不降何待”,最后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结果在南京城下遭到惨败,北伐将士阵亡和俘虏不降被杀者不计其数,十年抗清积累毁于一旦。南京之役是郑成功抗清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的挫折,而郑成功本人对这场战役的失败要负主要责任。北伐之后郑军处处被动,再无往日之实力。一向年少气盛、局量未弘的郑成功怎能不痛。“成功还岛。立忠臣庙,祀死难诸人,以甘辉为第一。入祭,哭极哀;日:吾早从将军之言不至此,十年之功隳於一旦”由此可见,发生在1659年的南京战役,是让郑成功此后一直抑郁的最主要原因。
  
  二、郑成功长子门风淫乱和带来的部下抗命之“怒”
  
  郑经是郑成功正室董夫人所生,是郑成功的嫡长子,郑氏政权确定的继承人。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令其留守金门。郑经与郑经四弟郑睿的乳母陈氏私通生子,谎报郑成功说是郑经小妾所生。当时郑成功年未四十而喜获孙子,自然是非常喜悦,大加赏赐。后来事情被郑经岳父南明尚书唐显悦揭发,并写信责备成功“治家不正,安能治国”,而这一责备让一向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齐家、治国,秉性刚愎要强的郑成功羞愤交加,一怒之下曾两次遣使去往金门赐死郑经与其母亲董夫人,而此时郑泰、洪旭、黄廷等将领原本就不愿离金夏而赴台湾,便以抗命郑成功杀世子与王妃(指的是郑成功的正室董夫人)为借口,派兵抗命,拒绝郑成功所派遣使者在金门上岸。郑成功因此愈加气愤填胸,引起重病最后去世。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的《竹枝词》里就说“监国不亡国岂沦……九原应怨董夫人”。长子郑经的不正行为是导致郑成功早逝的直接原因。
  
  三、部下和友军极力反对攻台之“恼”
  
  永历十四年(1660)台湾何斌向郑成功献台湾地图,十五年,郑成功召集诸将商议攻台之事,“时众俱不敢违,然面有难色。”郑成功的部下黄廷和吴豪等人坚决反对,“力言港浅大船难进,且水土多瘴疠”,众将反对颇多,以至于“成功含之,五月台湾平克,以吴豪抢掠百姓,盗匿米栗,斩之并杀其妻子”,这固然和郑成功本人滥用权威,气量狭隘有关,但是也能看出当时的部下反对情绪很高,以至于郑成功要对此事“暗含之”却无法训斥,直到收复台湾后才找其他理由杀吴豪泄愤了。友军方面,张煌言闻讯郑军攻台,派罗子木携亲笔信到澎湖劝阻郑成功,信中劝说成功“夫思明(思明州为现厦门金门地区,系郑成功为表复明之志将两地合并改名)者,根柢也。台湾者,枝叶也,无思明,是无根柢矣,安能有枝叶乎?”曾任永历朝兵部右侍郎的王忠孝也批评郑成功“乘此时一呼而集(指的是清朝实行禁海令内迁沿海百姓,而引起当时百姓激烈反抗之事)、事半功倍”之时却“僻处海滨,不图根本,真不知其解”,由此看出当时郑成功攻台是为很多部下武将、友军、文人都不同意不理解的,虽然最后郑成功强令下属征台,但内心也是急躁烦恼不安的。
  
  四、永历皇帝和郑芝龙等家人被杀之悲
  
  永历十五年也就是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缅人控制住后执送吴三桂,随后被吴三桂绞杀于市,王皇后和马太后也在押送进京的囚车中互扼自杀。这个消息传到台湾,不由得让一直为明朝忠臣的郑成功悲愤。祸不单行的是此时又传来郑成功父亲郑芝龙及眷属在北京被杀,郑氏祖坟被清军掘,祖先骸骨被抛露荒野的消息(这件事情发生在顺治十八年,但是确信的消息传到台湾时已经是第二年,即1662年,与永历被杀消息传到台湾同年)。对深受传统儒家三纲五常影响的郑成功来说,君父与父亲接连被清朝杀死使其内心充满悲愤又无法立即为他们报仇的无奈。这对郑成功是很大的打击,本来就抑郁的心情更加郁郁。这是使得郑成功早逝的精神原因。
  
  五、平复台湾之奔波疲惫
  
  自从1659年南京战役溃败之后,清军乘势追击,郑军处处被动,郑成功又一向喜欢身先士卒亲自指挥,连续作战难有休息之时。1661年郑成功决定攻台,虽然荷兰人抵抗力度不强,但由于粮食和官兵水土不服问题,郑成功不得不日日巡视和督促台湾各地,出发之时何斌说思明州至台湾三日即可,且台湾沃野千里,粮食税饷亦足。而郑军当时粮饷匮乏,听闻台湾近且粮食充足,遂只带十日粮食出征。不料后来在澎湖遇到台风,一连刮了好多天,最后差点就要断粮挨饿。后来到台时,又碰到台湾那年遭受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粮食产量下降很多,因此郑军一直无法在当地得到足够的粮食,只能用船从岛外运粮。当时记载“户官运粮船犹不至,官兵至食木子充饥”,“粮米不接,官兵日只两餐,多有病疫,兵心嗷嗷”,最后甚至还发生士兵哗变叛乱。由此可见,在荷兰人被赶走以后,郑成功也没有时间休息,每日为粮食、疫疠疾病和军心问题奔波劳碌,最后导致感染风寒。这是使得郑成功早逝的身体原因。
  
  六、结语
  
  郑成功本人在性格上“年少气盛,刚愎用事,英年得志,局量未弘”,对人对己都是严有余而宽不足,到台湾以后众多不利消息传来以至于内心郁怒,致病肝急,本来只是偶感风寒,结果在上述痛、怒、恼、悲、疲这些原因的交织影响下,病情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一病不起。在即将去世之时,郑成功强行起来穿起朝服,恭读明太祖遗训,自叹日:“吾自从社稷崩乱以来,枕戈从征十有七年,然国事未见有进,罪案日增。而今又偏踞海外之地,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吾又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说完以后用手掩额,带着一腔悲愤和不甘,在台湾岛上与世长辞,其时为康熙元年(永历十五年,公元1662),享年三十九岁。一代英雄豪杰就这样英年早逝,赍志殁去,令后人为之惋惜不已。

相关热词搜索:英年早逝 原因 分析 郑成功英年早逝原因分析 英年早逝的原因 林正英英年早逝的原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