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家日记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自由作家日记篇一:《自由作家》观后感

《自由作家》观后感

这个星期四上午是我第一次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课,我真实的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恰巧在下午我们看了《自由作家》这部电影,这让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影片中的女主角的确是个非常成功的老师,她的成功我想主要归于两点。 第一点是她对教育的热情。这里我不是想让大家学习她,因为对于一名准备走上三尺讲台的人来说,绝不缺乏对教育的热情。我是想说热情是需要“刺激”的,不是意志所能决定的。具体来说吧,女主角的一次次付出换来了学生们的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成长,一次次变化,同时学生们的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成长,一次次变化也带动了老师的热情,推动他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付出。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是有滞后性的,学生不可能这么快接受,体会老师的用心,这就使得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大大打折了。所以我认为好的教育体系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要保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热情!

第二点是女主角对种族平等的信念。从这一点来说,是社会背景给了她发挥才能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会有第二次。就拿我们现在的环境说吧,社会和谐,人人平等,社会主体没有较大的意识冲突,这就让我们缺少了信念的力量。试想把女主角放到我们现在的教育岗位上,发挥不了这种信念的作用,她还能那么成功吗?

从女主角身上我还看到了作为一名新老师的优势,她不会因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认为,不会被别人的教条困住,我想这也是本剧的闪光点吧。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被别人影响,冲破教条的人也不少,而不被自己的习惯,经验捆绑的人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老师在执教前几年都会有自己厚厚的备课本,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说课方式。但社会是进步的,学生的喜好,接受能力是会变的。再回头看看那些执教五六年的老师,他们的备课本已经积上了厚厚的灰尘。不知道十几年后的女主角会不会也一样呢?

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个人认为这是个过去式,是个特例(特别的背景,特别的学生,特别的学校)。它只是再一次验证了教育问题上永恒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老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爱,才会有收获!

自由作家日记篇二:《自由作家》鉴赏

《自由作家》赏鉴

“电影是当代最富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也是充满魅力的艺术文化。”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融汇了诸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戏剧等艺术因素的精华,并且采用了声学、光学、电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技术成果,在时间和空间的陶冶下,渐渐成长成熟,形成今日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经过一个学期对英美电影思想相关理论的学习,我已经初步具备了鉴赏一部电影的能力,下面我就《自由作家》的艺术手段、故事叙述、影片类型、主题思想四个部分进行解析。

一、《自由作家》的艺术手段

“作为艺术,电影具有将物质世界复原的特点,从而能给人以活生生的感受。电影的复原特点主要是通过影像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的。”要想真实表现物质世界,就必须借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手段。“电影与科技的关系相当密切,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再到现在的高科技电影,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电影的符号主要包括)明暗、光影、色彩、角度、景深(焦距)、速度(动感)。”要想完美达到这些效果,就要结合科技实现一些特殊的摄影手段。

由于所学知识所限,这里我就只是阐述电影中遇到的“长镜头”手段和“蒙太奇”手段。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

长镜头电影中,对于长镜头的应用不是很多,但每一幕都很经典。

例如,当Eva走进一家超市时,一个黑人愤怒地走了出去,这时Eva的父亲用枪对准了这个黑人,就在这几秒钟里,导演用长镜头快速而又详细地表现了每一个人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生动细腻地表现出了黑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生命威胁时的紧张、惶恐、局促不安、震 惊和慌乱,也表现出Eva父亲这一刻的犹豫与紧张、兴奋与害怕,还表现出Eva等旁观者的154321选自《当代英美电影鉴赏:汉英对照》蔡东东/邵晓莹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上海,2000年,第一版,第—章电影艺术的审美鉴赏,第1页。

2选自《电影艺术通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2007年,第四章影像与声音,第67页。 3选自《电影艺术通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2007年,第一章科技进步与电影发展,第3页。 4选自《电影艺术通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2007年,第七章叙事与符号,第86—88页。

5选自“百度百科——长镜头”,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5110.htm

惊愕与慌乱。

又比如,在课堂上,当一位犹太人学生看到别人描画的嘲笑他民族的画时,对于他的神态,导演又用了长镜头,深刻表现出犹太人当时的羞窘、愤怒与无助,渲染了片刻的宁静,为接下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相互冲击的狂风暴雨埋下伏笔。

总之,长镜头能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空间、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在节奏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

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涵盖整个电影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基础与核心,一如中国著名导演郑君里所说,蒙太奇诞生于导演构思时,而定稿于剪辑台。对于电影艺术而言,蒙太奇不仅仅是具体的手法,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集中体现在对于画面的剪辑上)。”1

作为一种具体的表现手法,蒙太奇比较多的存在于镜头画面的组接、场面段落的转换、声画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常见的手法有:连续与颠倒、平行与交叉、复现与积累、对比与节奏、隐喻与抒情、理性与心理、切淡化叠。

蒙太奇是电影最为常用的摄影手段,《自由作家》也不例外。

连续与颠倒 本片绝大多数画面都是采取的连续蒙太奇手法,只有当Erin Gruwell阅读学生们写的日记的时候用到了倒叙蒙太奇手法,这样使得电影的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紧凑和富有神秘感。

平行与交叉 《自由作家》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老师与数十名学生之间的故事,电影要分别讲述几位学生不同的人生境遇,则必然要用到这两种手段。而其中,交叉蒙太奇有意要造成故事内容的急剧发展、情节气氛的极度紧张和情绪节奏的愈益激荡。比如,Erin Gruwell在刚刚进入学校任教的时候,所遭遇到的学生们间的混战,就明显运用到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段。

复现与积累 电影中对于这两种蒙太奇运用的并不多。复现蒙太奇只有三幕,即Eva回忆超市枪击案的时候和Eva回忆幼时自己的亲人被枪杀的一幕以及203全班在一起跳舞的一幕。至于积累蒙太奇,则集中在Erin Gruwell阅读学生的日记时。

对比与节奏 这两种蒙太奇手段则集中表现在对于众多学生的描写刻画上,尤其在黑人与白人之间,其他民族与犹太人之间。

隐喻与抒情、理性与心理、切淡化叠 这三种表现方式在电影中无处不见,没有特别的1选自《电影艺术通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2007年,第八章蒙太奇与长镜头,第91—97页。

地方,此处便不赘述。

二、《自由作家》的故事叙述

电影自其诞生之时起,就已经具有了一个恒定的本质属性——叙事性。 “(普罗普认为)不管叙事人如何编排演绎,叙事功能是故事中不变的元素。它们是故事中的基本元素。”1每一部电影都要讲述一个故事,再通过故事来表达制作团队想要表达的主题。因此,要想讨论电影的主题思想和内涵问题,就先得弄明白电影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当代电影理论的初创者克?麦茨,作为符号学的奠基人罗兰?巴特的学生,在其第一电影符号学的建立过程中,将其理论预设确认在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上,尝试在电影与语言间建立一种强突破式的类比,创立电影符号学;藉此实现索绪尔所构想的、并为罗兰?巴特所实践的普通符号学。而他在其第一篇重要论文《电影:语言(language)还是语言系统(langue)》中已然发现,在电影与自然语言的类比中,叙事是其重要的、甚或唯一的契合与连接点。“不是由于电影是一种语言,它才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因为它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它才成了一种语言。”

那么,《自由作家》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994 年的秋天,二十四岁的老师Erin Gruwell站在了她的第一群学生面前, 这群孩子们都来自最贫穷的底层社会,并且生活在严重的种族歧视之下。他们从来不曾听过老师的话,甚至开始打赌Erin Gruwell会在什么时候被气走。Erin Gruwell想尽各种方法希望跟他们好好相处,结果总是失败。

直到一天,一幅关于犹太人的种族讽刺画在教室里流通的时候被Erin Gruwell拦截了, 里面的内容让她想到了当年二战中纳粹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此时的Erin Gruwell开始意识到,这群学生的叛逆和愤怒可能来自他们生活的那个充满暴力的世界。在她的讯问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他们的手, 揭开他们叛逆外表下累累伤痕的内心和灵魂。

触目惊心的Erin Gruwell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她希望能够传达乐观和勇气给这些孩子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于是她找来了很多关于战争时期的孩子们如何在暴力环境下勇敢生活的书籍,包括一名叫做扎拉塔·弗里伯维克的萨拉热窝少年的日记,然后在班级上开始传阅。

接下来她鼓励孩子们开始写匿名日记,用笔尖倾诉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包括对12选自《电影理论与批评》戴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2007年,第三章叙事学理论与世俗神话:《第五元素》,第97页。

2选自《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法】C﹒麦茨(Christian﹒Metz)著,刘森尧译,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台北,1996年,第67页。

ErinGruwell教学方法的看法,并且她自己认真阅读以了解每一位学生,在修正自己的教学的同时,增加她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后来,她甚至千方百计地邀来二战时为扎拉塔·弗里伯维克一家掩护的MS.G本人,前来203为同学们现身讲述,这才最终打破了同学们内心深处的嫌隙和防范,大家才真正融为一个和谐的集体。

在Erin Gruwell的努力下,孩子们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影,而她也跟随着学生们的足迹,相伴在他们的身边??

这就是《自由作家》所讲述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真实故事,至于故事背后所含射的深意将在后文中讨论。

三、《自由作家》的影片类型

根据电影的反映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写实主义和技术主义两种类型。写实主义电影强调逼真性和再现性,反对人为地编造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提倡走出摄影棚,到现实生活中去发掘真实的事件;在表演上,重视演员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制作技巧上,虽然不排斥蒙太奇,但反对过分的精雕细刻。技术主义电影强调虚幻性和表现性,主张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戏剧性;重视摄影棚的作用,善于通过以假乱真的布景和道具营造完美的银幕幻觉;在表演上,重视演员的技巧,反对即兴表演;在制作技巧上,主张通过精雕细刻的蒙太奇手法实现圆润流畅的人工剪辑。

著名电影理论大师巴赞在其自传中曾对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体系做了全面系统的解释和阐述,初步建立了近代以来,影视界对于现实主义电影的评论理论基础。

“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体系分三个方面:第一是电影影像的本体论??也就是说,电影影像与被摄物具有同一性,所以,电影能再现物体的原貌??第二是电影起源的心理学。巴赞认为,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地复制现实的心理产物,是一种唯心现象,它决定了电影技术发展的方向:再现一个完整的现实??‘这是完整的写实主义的神话,这是再现世界原貌的神话。’第三是现实主义的语言观。这包括三(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自由作家日记)点:一是表现对象的真实??二是时间和空间的真实??三是叙事结构的真实。这主要指事件的完整性。”

简单地理解,可以总结为:写实主义电影就是要还原事件的原貌,不能人为加入或修改故事的细节。

把技术主义电影发扬光大并一统天下的是好莱坞。所以,我们梳理世界电影技术主义的11选自《电影艺术通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2007年,第二章两个源头与两条轨迹,第18页。

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梳理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史。而好莱坞在其第一个发展黄金时期,为了拓展市场吸引观众,实行了垄断制度,主要生产类型电影。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技术主义电影可以狭义地理解为类型电影。美国好莱坞的类型电影有很多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种:西部片、喜剧片、犯罪片、歌舞片、越战片、伦理片、科幻片、惊悚片。”1

综上所述,要判定一部电影的类型,主要是从该电影采取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所叙述的故事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由作家》这部电影的这两个方面,前文我已经做了一个粗略的剖析,接下来我就分析一下本电影的类型。

《自由作家》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新晋教师Erin Gruwell与其学生之间的真实故事。电影基本还原了这个故事的情节,再现了人物的性格,也让演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表演,感情自然,并没有明显隐藏和僵化的地方。而明显的是,电影所表述的故事的对象、时间和空间、叙事结构,都与原故事基本相同,满足了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体系三个方面的要求,可以认为《自由作家》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

然而,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好莱坞电影事业的发展渐渐进入一个瓶颈时段,走向低迷。这个低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近20年,直到70年代才渐渐走出低谷,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在这低迷的20年中,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为了寻求出路,不断探索,不断革新理念。于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类型电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广泛深入。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电影元素互相渗透、参杂,相互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且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愈发深化。2007年诞生的《自由作家》自然也避免不了这种命运。

纵观《自由作家》整部电影,其中各种技术主义电影的元素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故事叙述上,虽然绝大部分基本与原故事相同,但在细枝末节之处,制片方为了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做出了些许改动,显得更加的商业化和艺术化。对故事进行艺术性、商业性的加工,这明显是糅合了技术流的手段了。

艺术手段上,技术主义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首先,电影使用了大量的形式丰富的蒙太奇和各种高科技技术对电影的画面、结构、情绪气氛进行精雕细琢,这个在前文中已经详细论述了,此处不再赘述;其次,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摄影棚是其拍摄所依赖的必备设施,因此,电影的拍摄必然是脱离了现实实际,只是在剧组里简单地进行着故事的还原性拍摄,这1选自《电影艺术通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2007年,第二章两个源头与两条轨迹,第21—25页。

自由作家日记篇三:街头日记观后感

你回到家了

——《街头日记》观后感

记得第一次看《街头日记》这部电影,我脑海里深的印象是:美国的教育环境真是太糟糕了,枪击、暴力、种族歧视等等无处不在。当看到学生们用那种不屑的眼神打量古老师的时候,我真为古老师捏一把汗。

也许像其他老师那样,过一阵子就不再会这样热情,“天真”的想改变什么了吧。因为她现在是一个“新老师”。要是有一天我需要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可能会选择放弃,但古老师没有,她的勇气深深地折服了我。

今天是第二次看这部电影,而我的眼里看到全是希望的坚守。当学生对着古老师说“我回到家了”,古老师回应“你回到家了”时,我的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教育的力量竟然可以让那些世俗的物质世界变得如此渺小。

去倾听学生的声音,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知道学习让人受益非浅,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一些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偏激行为等,让他们知道原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的世界其实只是展现了真实生活的某一个面,这不代表所有,也代表不了所有的一切。当学生们谈到为了自己的种族去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古老师很认真的回答“你死了,你认为他们会伤心吗?不,一切都不会因你的牺牲而改变,死了,然后腐烂,忘记。”

古老师通过兼职为学生们买书,买日记本,甚至带他们一起去没

有去过的地方旅游。我刚开始觉得这个老师很傻,为什么要自己贴钱来做这些,是我狭隘了。当孩子拿到崭新的书本,惊喜地说道这是新书,当孩子们闻到墨香的时候,古老师笑了。她坚信这些对于孩子们很重要,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更深层次的道理;看到学生打着手电筒看书,有学生不时跑过来问老师“安妮日记的结局是什么”的画面时,我明白了,这一切是值得的。

她跟着孩子们一起跳街舞,一起学习,一起PARTY,通过写日记来了解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状态。看到学生们表现不友善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也不是一声“stop”叫停,而是想办法来改变这一切,很震撼。孩子们意识到他们的古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变得像朋友一样相处着。她让学生明白:我是老师,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一个刚上任的老师,她的准备要有多充分才可以这样从容地面对这些叛逆的孩子。其他任教老师以为她疯了,尤其是在那种不可越级申请活动的情况下,她勇敢地做到了。

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招收学生,老师就应该去教育学生,而不是去抱怨学生们是差劲的,或者孺子不可教也,然后习惯性地给学生们贴上许许多多的标签。如此,我们很难想象那个受伤的孩子里面就有一个我们的影子,很难不是吗?

古老师的热情和激情,贯穿始终。她的品格个人风采一一尽显。是她的美丽?是她的教学技巧让她如此非凡?是她的关系网络或是家庭背景?亦或是她的知识云云。其实都不是,是她的用心,是她的

热情,是她的不放弃和坚持,是她那颗充满希望的心感染了学生,是她的善良解救了这群濒临危险的孩子,让孩子们找到了心灵的家。古老师很了不起,她做了很多老师都没有去做的事情,她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她想要实现的一切,重要的是她给了学生以希望,她触摸到了孩子们的灵魂。古老师是平凡的,她不是英雄,因为她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帮助学生们改变,用心陪伴着学生,改变他们对生活,世界、自我认知态度。正是因为古老师不断地尝试去改变,才有了孩子们的改变。

她才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作家 自由 日记 自由作家观后感 自由作家影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