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一样,石头相叠|石头拼画作品图案大全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藏式老房子的外墙十分厚重,乃是内外用石头堆砌成墙体,中间实以碎石并夯实。一来冬暖夏凉,二来带给人一种近似在岩洞中的安稳感。      十几年前第一次进入拉萨城时,面对八廊学旅馆屋檐下随风飘摆的五色彩幡,我中魔一般写下《八廊学旅馆的香音》,那时是诗句选择了我,而我只是那个狂喜地接受新文明信息的人而已。
  在明彻阳光照耀下,八廓街老房子的魅力,是略带倾斜的白色的墙体上,用梯形黑框色勾勒出的窗台上,盛开着鲜花。这巨大黑框中的鲜花如此具有感染力,使整个街区充盈着一种乡愁。
  后来在拉萨工作的时候,我的朋友小郝在老城区找了一间老房子,把它改造成一个小巧的地下酒吧。平时他有时去大昭寺前磕长头,或者去八廓街转经,只在无事的时候才接待些朋友。我们常在里面一边听着顶棚上耗子打架的声音,一边喝酒聊天。如此,因为生活在其中而日渐熟悉了藏式房子的气息和韵味。藏式老房子的外墙十分厚重,乃是内外用石头堆砌成墙体,中间实以碎石并夯实。一来冬暖夏凉,二来带给人一种近似在岩洞中的安稳感――像生活在自然中。
  此外,这种用传统方式盖起来的房子,外墙从基部向上渐渐收紧,从外面看带有微微的倾角,带来稳定而高大的感觉。当一片街区都是这样倾斜的外墙时,显得富于变化,深入其中又有一种丛林的自然归属感。外墙一般开出很多长方形的窗框,窗框的顶部一般用小石片修出遮雨檐,窗格四周的外墙上画上梯形的黑框,这样与外墙的倾角形成微妙地呼应,在色彩上则与大片的白墙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位挪威学者如此赞叹:“藏式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他大规模的优雅的而富有韵律的自由搭配:大面积的‘空白’表面与小块面积形成对比,而这个小块面积常常用令人震惊的冲击力和丰富度把形式和色彩最大限度地集结在一起。”
  老房子的外墙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头砌成的,自治区文物局的阿叔拉用一句极富诗意的古语来形容这砌墙工艺:“羽毛一样,石头相叠”。这既是口诀,也是经验。阿叔拉原名阿旺洛珠,只因德高望重,文物局的人都称他“阿叔拉”,真名倒不大提了。1961年阿叔拉就到罗布林卡参加古建筑的维修与保护工作了,半个世纪来,他参加了自治区三十多项重大工程的维修,包括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小昭寺等藏式建筑的精粹。阿叔拉说,过去噶厦政府或贵族在盖房子前,虽然没有图纸,但由手艺高超的木工制造出惟妙惟消的建筑模型,经过论证和修改,定下房子的形态。八廓街渐渐成为藏式民居建筑的博物馆,著名的夏扎大院和邦达仓(原察容老宅)都建成了院中院的精妙格局。
  藏式老房子的屋顶平坦,有楼梯通往,形成敞开的天台,下午晚些时候,许多人都在天台上晒太阳,喝酥油茶。那时,我们经常随着在藏地出生长大,能说一口流利藏语的画家黄晓林在甜茶馆买一壶酥油茶,拎上老房子的屋顶去喝茶。我们那时常去喝茶和晒太阳的屋顶有“查其夏”、木如宁巴等。晓林对此熟悉得像自家后院一样,有一段时间,他在一项藏式老房子的保护计划中出任绘图员,每天不走陆路,走“空路”――从这家天台上飞身跳到另一家,惊险万分,算是拉萨最早的“跑酷者”。
  后来晓林介绍我认识了长年在八廓街盖房子的巴桑老人。许多八廓街老房子的改造和修补都是他和同伴一同完成的,从砌墙、搭房梁、铺屋顶、打阿嘎,无论哪一样活儿,巴桑都是个中行家。说起来,每一处老宅大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木如宁巴隔壁的“达东夏”,意思是“胡桃木住宅”,而不远处的“北京丛康”是指北京商人(其实大多是河北张家口等地来的商人)的商店。经常,坐在天台地面上喝着茶,巴桑老人顺手摸摸阿嘎土地面,说那是他和同伴们一起打成的――说起“打阿嘎”,那是另一个话题,我还是继续谈老房子。
  有一次在木如宁巴屋顶,巴桑喝着茶,凝视着对面名为“群巴”的老宅,它的白色外墙在黄昏漂亮和斜光下,显现出漂亮的弧形花纹。巴桑用虚张五指的手,远远对着那墙上的花纹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来说,“这些花纹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做出来的”,他比划着,感觉回到了过去,然后放下手,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
  “老房子都是有生命的”。

相关热词搜索:羽毛 石头 羽毛一样 石头相叠 人石头羽毛 羽毛一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