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社会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什么是当代艺术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对非物质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当代设计影响的探讨,强调以人为本与人性化设计的设计观。   关键词:非物质社会;非物质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码:A
  
  所谓“非物质化”是指信息化或者数字化,社会的非物质化是科技进步的结果。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这样描述非物质化:“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工具,并给予它们以未加工的物质从未有过的功能和样式。而这种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性的:正是通过物质,才创造出这些非物质的东西。”社会生活开始告别原子时代的真实,世界已经开始因虚拟而飘忽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且遥远,在交流的过程中除了信息是真实的以外,其它都是物理化的虚拟真实。告别了原子式的真实以后,人们的生活将是数字化的生活方式,社会将是虚拟化的集成。
  
  1 非物质社会的内涵
  
  所谓的“非物质社会”就是指数字社会、信息社会或服务型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信息工人比率大大增加。与原始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后者的产品价值包含原材料的价值和体力劳动的价值,而非物质社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以先进知识在消费产品和新型服务中体现的比例衡量。在这个社会中,大众媒介、远程通讯和电子技术服务和其他消费者信息的普及,标志着这个社会已经从―种“硬件形式”转变为一种“软件形式”。很明显,整个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其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还波及到哲学和认识领域。同时,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紧紧盯住物质的东西发展到关注非物质的东西,即:知识、信息、智识、体验、美感、智慧等概念,统统都指向非物质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称这个社会为“非物质社会”。
  
  2 非物质设计的特征
  
  当前的设计趋势正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发展,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发展,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发展。进入非物质社会后,电脑作为设计工具,虚拟的、数字化的设计成为与物质设计相对的另一类设计形态,即所谓的非物质设计。非物质设计的出现,使设计的存在形式更加丰富,揭示了物质设计中早已存在的非物质特征。
  2.1 形式的非物质化和功能的形式化
  传统的设计是用优美的形式来表现实用和便利的功能。实用的功能和优美的形式是设计追求的目标,两者相得益彰。而非物质化对设计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功能和形式的关系。现代科技使许多产品的形式与其功能相分离,即这种形式不表现其功能,功能似乎超越了原来意义上的形式。其实,非物质化以后不是没有形式存在,而是形式与功能合二为一了。例如电子邮件,确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形式:信封、信纸等,只剩下了信息传递本身。实际上,这也就是形式。只是形式也变成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形状、色彩、线条、质地等。当然,此时的设计品也不再传统,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功能了。所以非物质化对设计的最大影响是:形式的非物质化和功能的形式化。这使设计逐渐与物质相分离,而更向精神靠拢。
  2.2 产品功能的超极化
  非物质化社会中的实体将会变得越来越超越功能、多功能,或者没有实用功能,而非物质化的背后依旧是高科技的支持。设计脱离了人们原来的想象,发生了质的变化。产品的外在形式已经不是主要用于表现其功能特征,其功能本身已变成一种脱离产品外在特征的“超功能”。例如,声音可以代替键盘,感触器可以认出横穿而过的手掌,接收器可以识别手势等肢体语言。
  
  3 非物质社会对于当代设计的影响
  
  随着非物质社会的到来,设计已超越专业生产的领域,凡是生产活动都需要有设计;不仅物质生活需要设计,精神生活也需要进行设计。在这里,技术是重要的,但不是本质性的东西,只有“艺术性”和“精神性”才是最符合人们需要的。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在人与物、设计与制造、人与环境以及人们对设计的认识上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3.1 情感化现代设计
  “以人为本”不仅在设计上要体贴入微,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和习惯,还要体现出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人与产品之间存在着人机交融关系,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因此产品不能被视为单纯的物质形态。让产品成为情感依托是非物质社会产品设计追求的目标。从产品要满足功能需要到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可以说是设计的一大进步。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的功能里已经包含了情感的因素。也就是说,产品在满足消费者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产品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实用物品成为了具有精神和物质双重属性的东西。
  3.2 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功能
  非物质化社会将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社会,因此任何非物质化模式的设计都将是以消费者为对象的,这意味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将在新时期更加突出。色彩斑斓的iMdc计算机令人爱不释手,使得苹果公司起死回生;德国“新甲壳虫”汽车以可爱的造型吸引顾客,挽救了大众汽车公司的形象,成为汽车业变革的催化剂。正如成功策划了大众甲壳虫汽车的巴里?谢泼德说:“制造商意识到,顾客寻找的不只是产品的功能。他们要买的东西,必须能够体现主人的某个特点。”服务的主要层面正是从精神上调节人的身心,使人们能够切实地享受生活。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物质的实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势必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的非物质文明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设计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设计的转变。
  3.3 多学科参与合作的设计方式
  人性化的设计就是关注产品的使用者――人本身。“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使设计师把更多的目光从产品转移到产品的使用者上来,设计出更符合人性化、使用更便利的产品是设计师在新时代的重要目标,对人性的关注应该引起设计师们的重视。设计师在构思阶段就要把人作为设计的重要参数,同时也要求设计师考虑远比产品的造型多得多的问题,使设计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画图工作,还需要各种人才的合作和参与,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机工学、美学等。能够在产品设计中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不仅会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在使用中的便利和舒适,还会让消费者感受到设计师对消费者在精神上的体贴关怀,让他们在“就像是为我度身定做”的感慨中体会到设计师的体贴入微。因此,今天的设计已经成为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设计师更为全面的综合知识,而非仅仅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
  
  4 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非物质设计概念和理论在我国虽然刚刚被接受和认识,但非物质社会产品的设计已在悄悄地充斥我们的各个生活角落。因此,广泛深刻理解和探索非物质设计的内涵,研究非物质社会对当代设计的冲击和影响,强调以人为本与人性化设计的设计观,才能正确把握当代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当代 物质 浅析非物质社会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艺术与设计理论 艺术与设计理论杂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