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技术对互联网的影响 维基技术的本质及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维基(Wiki)技术是Web2 0技术时代最具革命意义的技术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创造模式。   维基技术就是组织大规模协作以获得无限创造能量并使其创造物为社会共享的技术。
  无论维基(Wiki)概念发明人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的原始创造动机如何,实际上,他的勇气直面着困惑人类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如何解决无处不在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 如何将高度分散的人类智慧能量协调为同一目标的系统运行之中。
  Wiki提出了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思路:设定宏大目标,通过网际协作,将分散的个体创造能量聚集到同一目标的系统运行中,组织大规模的创造将这一目标不断实现并不断完善,其创造成果(可以被视为整个创造过程)为全社会所共享。
  Wiki是一种多元协作的网络写作工具。Wiki网络平台由众多网民共同创造与维护。在维基平台上,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观察与分析参与同一主题下的信息创造,围绕共同的主题贡献多元智慧,对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无限的扩展。
  Wiki技术理念最成功的应用,就是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的全球协作计划,这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它的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选择的语言所书写的,全世界知识的总和。”
  2001年1月15日维基百科这一近乎狂想的工程规划启动,截至2007年12月,维基百科已经创造了一个拥有253种语言版本,条目超过900万个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体系。条目数量位居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210万个条目。维基百科的总用户也超越1000万人。
  维基百科全书是由全球网民参与编撰并且对其进行动态修订的真正意义上的“公众百科全书”。它的大部分页面都可以由任何人在阅览页面的同时,直接在浏览器上进行撰写和修改。
  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评判专业领域的长短优劣,但是维基百科这种新的信息创造模式产生的成果,已经显示出它的应用价值和深远意义。
  
  维基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来自公众的不断提升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业也没能避免今天这个世界普遍面临的难题:当人们为提高媒体从业人员专业工作素质和媒体报道能力苦思冥想之际,维基技术从另一个角度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
  2005年7月7日上午8:50,4颗炸弹同时在英国伦敦地铁的几个车站爆炸,18分钟后,媒体记者抵达灾难现场,开始他们不同类型的报道工作。然而已经有另一支非新闻专业的力量在他们之前开始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描述。一名来自英国莱斯特的维基爱好者莫文(Morwen)在她的维基平台上写道:“2005年7月7日,在伦敦市中心的几处地铁车站发生了爆炸事故,主要是在埃德门、爱德华路、国王十字街、圣潘克拉斯、老街和拉塞尔广场地铁车站。当时伦敦正处于客运高峰。”
  几分钟内,这个维基社区的其他成员就开始跟进起莫文的报道,他们丰富着事件的细节,纠正着报道的误差,跟踪着事态的进展。到北美的起床时间时,已经有成百上千的维客们在这一平台上加入了对伦敦地铁爆炸事件的描述和讨论。“那天快结束的时候,超过2500人已经创作了一个14页的易于理解的报道,比任何一则新闻所提供的信息都要丰富得多。”
  “他们证明了维基百科全局的力量,同时表明成千上万个分散的志愿者可以创造出快速的、富有流动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而这务虚工作的表现要超过那些最大的且资金雄厚的企业。”
  
  维基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发技术的便捷,随着互联网用户人群的数量增长和分布区域的扩大,维基技术会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于新闻信息的传播,从而改变新闻传播的传统模式。
  维基新闻的传播方式可以推动以下目标的实现:
  1 新闻价值的公众确认。什么变动是民众最关注的?什么变动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最好的求解来自民众自身。在维基技术平台上,焦点与热点的形成及变动会即时显示出来。加拿大社区主导新闻媒体网站Rabble的创始人朱迪?瑞比克(JudyRebick)说:“主流媒体的工作人员把自己定位为仲裁者的角色,只要媒体自以为他们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他们就永远不能很好地利用人们的智慧。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对知识截然不同的理解。”
  2 新闻信息的全程提供。一个事实是:媒体外观察事物的眼睛比媒体内的眼睛多。任何一个新闻事件,任何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变动,都将有媒体从业者之外的更多的目击者和亲历者,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公众信息权利意识的提升,网民将越来越普遍地参与新闻信息的直接提供。这就将极大地扩张新闻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更大程度上实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3 新闻分析的多元展开。公众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的观点将在维基平台上共同展示,平衡和公正在这样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将得到最充分实现。在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下,平衡与公正是寄希望于每个新闻工作者和每个媒体机构从道德层面上实现。
  在这样―个传播过程中,全民参与的事态观察,全民参与的信息提供,全民参与的分析评论,全民参与的错误修正,将会极大地制约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偏见与误差,让新闻报道更准确、更均衡、更公正、更深刻。
  在同一平台之上围绕同一个信息主题或实现同一个传播目标而展开的网际协作,将实现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模式使信息将更加丰富,解析将更加多元,验证将更加苛刻,讨论将更加理性。
  媒体将从信息的主体提供者,变为信息的网际组织者;从信息的单向发布者,变为信息的全程管理者。
  在维基新闻传播形态下,媒体的职能将更多地转向以下几方面:
  议题设置。由于媒体的职业功能,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媒体仍然具有对社会重要变动状态的前端感知能力,特别是具有对于量变过程中呈现的质变征兆及意义的前沿感知能力。这就使得媒体在新闻的辨识与捕捉中占据优先位置。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提供需要公众关注的议题种类和议题方向。
  组织协作。维基新闻形态形成的关键是大规模协作的组织。媒体需要设计协作的形式,制定协作的规则,协作的进程与环节,全面协调资源、技术为其基础支撑的网际能量,以完成信息收集,信息编辑,信息整合,信息发布、信息运用的全程管理。
  工具提供。新闻媒体将根据自己的目标定位,建设媒体所需的维基新闻形态下的公共应用技术平台和内部管理技术平台,以保证信息生产和信息共享过程所需技术工具对于传播目标的支持。
  安全维护。信息运行过程中,系统将受到复杂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其安全性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媒体需要保证海量信,鼠流动过程的稳定与安全,需要防止出于各种目的的对于网络系统安全的侵害。
  鉴于网络数字技术导致的信息传播结构与模式的改变,中国新闻传播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为完善功能、增强效益进行有前瞻性的改革与调整。
  
  维基的局限与意义
  
  维基技术和互联网一样,在开辟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必然导致运行代价。其中包括:
  海量信息所导致的重点淹没。当参与信息协作的人数在网际范围内剧增之时,信息的生产规模将急剧扩张,迅速生成的海量信息必然会对有价值的信息在客观上造成淹没之势。
  多元价值取向对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信仰、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感情倾向的网民都能够参与信息修改的时候,不同文化体系的冲突,不同价值观念的辨争将是信息运行的常态,因此,信息系统运行面临的绝对震荡力就产生了。这种局面将造成不可避免的混乱。
  极端行为所导致的安全威胁。人类在现实空间遭遇的任何威胁,在网络世界里都会出现。人类在互联网世界里的文明创造,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破坏力甚至是摧毁力。
  如果我们相信公众参与信息的创造与传播是公民信息权利演进的必然趋势,那么对于伴随网络技术而生的所有问题与弊端,我们只能坦然面对。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进程中随之而来的一切负面效应,只能寄希望于两种力量的制约:一种是技术力量的制约――加速研发能够趋利避害的信息控制技术,其中包括安全维护技术、价值辨识技术、垃圾过滤技术、内容分类技术、信息搜索技术,以制约有害信息,提升互联网信息使用的效率与效益;一种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制约――人类文明道德的升华和人类理性精神的完善,以纯洁互联网使用的动机,增强互联网信息环境建造的公共责任。
  
  责编:吴奇志

相关热词搜索:本质 影响 技术 维基技术的本质及影响 维基技术的本质 维基百科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