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媒体怎么报道911_对伊拉克报道的媒体较量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目前,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德新社、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主流传媒在巴格达都有派驻记者。作为中国唯一常驻伊拉克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肩负着向国内和国际受众全面、及时和深入报道伊拉克各类重大新闻事件的责任。伊拉克也因此成为中西媒体综合实力较量的舞台。
  
  拼抢时效
  
  新闻以时效为生命。重大事件新闻报道能否实现全球首发是媒体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弱的体现。这要求一线记者绷紧时效这根弦,敏锐地对事件的新闻价值予以评判,充分调动和利用有效信息源网,以最快速度发稿,抢占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2003年战争后伊拉克政治和安全方面重大事件不断,尤其近一年来巴格达多次遭到连环汽车炸弹袭击,伤亡惨重。在伊拉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华社英文和阿文报道常常领先西方主要媒体,实现首发。例如,巴格达今年4月4日三起针对外国使领馆设施的汽车炸弹袭击和4月6日多起居民楼炸弹袭击,新华社英文首条消息均领先西方三大通讯社,其中4日爆炸中新华社英文首发稿比法新社快2分37秒.比美联社快3分14秒,比路透社快10分23秒。  争抢时效必须以对新闻事件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完全把握为前提,否则,时效领先将毫无意义。以今年议会选举为例。伊拉克之前就宣布全国投票将在当地时间3月7日早晨7点整开始。鉴于伊拉克不稳定的政治和安全局势,投票前任何变化都可能发生,甚至不排除军事政变,必须确认投票开始进行后才能发稿。当电视直播画面显示总统塔拉巴尼在北部库尔德自治区作为首个选民进行投票时,笔者立即按照报道预案告知编辑部发稿,最终新华社播发的投票开始的英文消息比美联社、法新社分别快2分32秒和5分18秒,选举日上午巴格达多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英文快讯也大大领先西方三大通讯社。 笔者与有着30余年新闻工作经历的法新社驻伊拉克首席记者塞米业务交流时,他的一句活颇有道理:“受众不一定能记住时效的领先与否,但是,倘若重大事件报道在事实准确性上出了错,读者肯定不会放过。”法新社奉行的“准确、快速、清晰和平衡”新闻报道原则,可以看出其对准确性的重视程度。时效领先但失实的报道只会给媒体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深度较量
  
  各类深度稿件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国际新闻报道也不例外。对于伊拉克这一新闻“富矿”,各大国际媒体显然不会轻易浪费,除了紧密关注动态事件外,更多地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从伊政治、社会、历史和外交等诸多层面深入剖析,解读错综复杂现象的前因后果和本质。
  伊拉克3月7日议会选举当天的英文报道中,新华社除了l0余篇滚动报道外,还播发了评论、综述和现场特写在内的5篇深度稿,与西方三大通讯社基本持平(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当天深度稿分别为5篇、6篇和4篇)。3月份,新华社播发伊拉克英文和阿文深度稿件60余篇,包括特稿、评论、分析、综述等.其中绝大多数与议会选举相关。
  深度报道显示出中西媒体在伊拉克的影响力。伊拉克国家通讯社、uR通讯社、《晨报》和《时间报》等主流媒体,常常大篇幅或全文转载新华社播发的伊拉克稿件,尤其是深度报道。目前伊拉克没有自己的英文报纸,英文报道更多会出现在这些主流媒体的英文网站上。在各大国际媒体稿件中,新华社许多重头稿件经常成为这些网站上的热门文章,影响力不断增强。伊拉克国家通讯社副总编辑穆赫辛-侯赛因评价说,新华社对伊拉克的报道积极而专业,应对伊各种突发和复杂事件报道的能力较强,是准确、客观和公正地向世界描述伊拉克的可信媒体之一,也因此受到伊拉克人的欢迎和尊敬。
  
  “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建设战略已经成为各大国际传媒发展新闻业务的共识,有利于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伊拉克,当地雇员队伍成为各大媒体报道伊拉克的一线力量。土生土长的伊拉克人,熟悉本国历史,对现状有切身体会。在危险系数较高的采访环境中,当地雇员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在现场报道和其他新闻采访中作用无可替代。据了解,法新社巴格达办公室的9名当地雇员中包括文字、摄影和视频记者,还有多名地方报道员。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他们视情况派文字、摄影和视频雇员赴现场采访报道。这是驻伊拉克的许多外国媒体根据自身需要普遍采用的工作模式。在伊拉克文字、摄影和视频各类新闻报道的竞争中,雇员队伍实力至关重要。 为扩大国际话语权,新华社正大力推进驻外人员“本土化”建设,建立健全海外雇员信息网络。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目前有4名全职文字雇员和1名兼职摄影雇员,还有多名地方报道员。在中方记者组织指挥下,分社雇员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分社雇员贾迈勒第一个发出“巴格达城上空响起空袭警报”的报道,使新华社在全球率先播发了战争爆发的消息,为中国媒体赢得声誉。
  出于安全方面和保护现场的考虑,重大袭击事件发生后,伊拉克警方一般会立即封锁现场,禁止媒体进入,现场采访困难重重。伊拉克的爆炸袭击常常是连环式,武装分子为造成更多伤亡,在第一起爆炸后趁着人们救援之机往往实施第二起。因此,现场采访危险陛很高。但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的分社雇员能想尽办法,在现场无法进入的情况下,努力外围采访,获取独家现场信息。前方雇员与后方编辑紧密配合,使稿件具有现场感、生动性和可读性。
  
  文化载体
  
  走在巴格达市区大街上,不论警察还是平民,知道笔者来自中国,都会非常热情地攀谈,许多都会提到“Bruce Lee"’(李小龙)、“Jackie Chan”(成龙),还像模像样地表演打拳动作,显示对中国武术的喜爱。他们知道中国的篮球明星姚明,一些爱好足球的伊拉克人还会向笔者津津乐道伊拉克队曾胜过中国队的某一场比赛。但是,谈起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他们了解并不多。
  或许因为国内新闻非常多,伊拉克媒体关注最多的仍是国内事件,对国际新闻关注较少。而对于中国新闻的报道,除了特别重大的事件,例如汶川地震、国庆大阅兵、玉树地震等,其他方面关注较少。2009年新疆“7?5”事件后,中国驻伊拉克使馆举行过一次媒体招待会,参会的多家伊拉克媒体代表一方面高度赞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吸引着国外受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如能在国际报道中巧妙嵌入文化因素,贴近受众的兴趣,将实现更佳的传播效果,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促进国家间相互了解和维护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作者系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编:谭 震

相关热词搜索:较量 拉克 对伊 对伊拉克报道的媒体较量 林达的伊拉克报道 海湾大战中的传媒较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