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心与共识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是谁说的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广东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明显的经济大省,已经步入中等收入水平,是中国最早遭遇转型压力的地区。这个经济体已经承受了外部市场急速萎缩的打击,在上述两难抉择中,广东可能面临的风险在于:会失去一次难得的转型机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机会在于企业“大扫除”、“大洗牌”中,实现区域发展模式的转型。
  在广东何去何从的争论之中,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对广东省进行了详实的调研,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改革需要形成共识
  
  记者:经过实地的调研,您如何理解和看待广东的转型?
  胡鞍钢:从经济角度和各国实践来看,根据要素禀赋,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的发展逻辑一般是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逐步递进,比较系数都显示了这一点,虽然不同国家国情会不一样,但是基本上都是劳动力比较系数先上升后下降,资本、矿产、技术等要素都有这个现象,所有经济体都面临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后,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的问题。
  广东在改革开放30年后,要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持续推进,否则就无法抵消成本的上升压力。现在,广东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产业如何升级,另外就是相当多的产业需要转移(比如纺织、玩具),要么向海外转移(如越南),要么向内陆省份转移,产业升级与转移同时进行。
  珠三角的成功之处在于,国内外的竞争压力迫使其不断转移和升级,此次外部冲击加剧了压力。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也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下加快了转移步伐,那次危机对中国影响较小,这一次影响很大。
  记者:广东转型的困难和阻力在哪里?
  胡鞍钢:实际上广东的几任领导人都提出过转型,但是人们都是有惰性的,也有利益集团阻碍,转型推进不够及时和坚决,因此,在此次危机面前才会遭受挫折。
  广东目前存在一个规模很大的食利阶层,他们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财富是靠创新创造的,这些依靠租金食利的阶层是财富的转移主体,而不是创造主体。他们增加了广东改革的成本和难度,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障碍,比如有些市,各个区都有自己的工业园、开发区等等,各干各的。
  改革需要大家形成共识,否则广东就是死路一条。实际上,广东面临的是“中等收入陷阱”,这时有三种可能性:如果转型成功,则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进入上中等收入;如果转型不成功,则会停滞在原有的水平上;如果转型失败则可能衰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潜在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并持续低迷。因此,广东的未来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不能继续固守既得利益,否则,在这个转型期很容易跌入陷阱。
  记者:广东如何推进转型呢?
  胡鞍钢:转型需要创新驱动,我认为,广东至少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首先要观念创新,现在很多改革先行者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以老大自居,反而中西部地区观念明显进步。这说明改革最先受益者利益固化,既得利益者产生路径依赖,广东需要思想解放,放下成功的包袱,不能“小满则安”。
  其次,要进行市场创新。广东企业主要是出口企业,广货行销全球,2000-2007年间的统计,广东跟国内其他地区的净国内贸易基本是平衡的,现在则是净购进占10%,这意味着广东货在国内的占有率很小,在出口遇到困难的时候,正好是考虑与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时机,要重视国内市场。
  三是要进行制度创新,作为改革的先行者,广东应该在市场机制、交易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户籍等方面大胆进行制度创新,为中国的改革闯出一条路来。四是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当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和转型期的时候,广东不能老往后看,担心是否被山东或者浙江追赶上。
  广东应该向前看,盯住韩国作为下一个超越的目标,我认为广东的第一目标是韩国,长远目标是美国加州,加州不仅是美国的第一大生产州,人口贸易第一大州,也是美国大学最多的州,中国也应该搞省立大学,因为广东要创新就需要大量科研机构,目前,广东正考虑与中科院建立华南分院。
  
  不能因为痛苦就反对转型
  
  记者:但是,在当前经济比较困难、失业率增加的情况下,推进转型是一个好时机吗?
  胡鞍钢:现在是广东进行企业“大扫除”、“大洗牌”、实现发展模式转型的好契机。
  广东的转型提了很多年而进行不下去,主要是因为以前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有很大的阻力,因为触动了既得利益格局。目前的危机,是市场的力量形成了转型的“倒逼机制”。
  当外部危机来临时,无论是产业、产品、企业都将面临一次大洗牌,不转不行、不洗不行,这并不是政府的指令行为,而是基于市场的调整,是市场无形之手在起作用。
  通过洗牌以后,剩下的企业就会形成规模经济或者品牌。政府不能继续保护那些落后的生产企业,而是要支持那些节能降耗、技术升级的企业,当然,要同时尽力保工人、保就业,通过提供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帮助工人实现转型,从劣质企业转到优质企业。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广东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们如何适应这个比较痛苦的转型过程,尽快找到地方发展模式以及企业升级的转型途径。不能因为痛苦就反对转型,因为不转型的话,市场还会用它的无形之手教训我们。
  记者:广东要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胡鞍钢:广东处在中国发展的前沿,不可避免的首先碰到重大转型问题,在各省市中最早需要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为中国的整体转型提供经验。
  这就需要实现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比喻为一个孩子在不断成长,随着他的成长,需要不断地换衣服,如果等到了而立之年,还是小时候的衣服,就很不合身了。广东改革开放30年后,如果还固守着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导向模式,显然与中国经济和国际环境已经不相适应,因此要找到另一件合适的衣服,才能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足够空间。
  广东应该继续开放,从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所谓开放型经济就是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但是,更重要的是,广东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处理好社会分化问题,应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比如,虽然广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广东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为49.7%,明显地高于全国35.0%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贫富差距较大,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政府的责任重大,一定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贫富差距。
  比如,广东有1900多万外来人口,如何与本地人融合,广东如何容纳这些人,形成利益共同体,政府要平等地提供当地所有公共服务。这些外来人口创造了广东近1/4的财富,广东应该在发展共享方面在全国做出表率。
  比如,广东能耗虽然比较低,但是单位面积的污染排放比较高,在积聚人口和要素的同时,也积聚了污染,下一步要达到58%的森林覆盖率,追赶日本66%的水平,建成世界最大的绿色发展中心,让自然成为广东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的探索为中国提供经验
  
  记者:广东的转型如向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推进?
  胡鞍钢:最近,国务院已原则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地方发展战略作为国家规划,对广东有了新的定位。广东应该尽快形成共识,少争论多干,把力量和目标凝聚在这个纲要上。
  这个《纲要》的制定以广东地方为主,中央为辅。广东的探索为中国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分析框架,与《纲要》不谋而合,将本地的发展战略与国家的规划达成一致性,地方与国家的积极性也是一致的。
  记者:中国目前也有“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吗?
  胡鞍钢:在这个转型阶段,社会利益诉求很多,要求民主的呼声超过重视经济继续发展,也就是从发展欲求转向民主诉求。民主转型的混乱导致在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发展不进则退。泰国刚刚暂时结束的危机就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让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一般而言,在这个阶段,如果产业升级与转型找不到方法,如果政府无法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如果腐败问题解决不了,政府就会成为公民攻击的对象。在这一阶段政权更迭特别多,也特别快。
  因此,为了避免掉进“中等收入陷阱”,要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能够成功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所有人公平的享受到公共服务,建立有效的廉政体系,防止腐败发生,让政府受到监督,重视环保,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之一――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体正面抗击大洋彼岸危机冲击的前沿地带。
  此时,长三角地区正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设计,为中国的下一个30年探路。在此前,因为承接全球产业分工的转移,这个只占2.2%国土面积却贡献了中国GDP22%的地区,其致富年代,亦被誉为镀金年代。
  从镀金年代迈向丰裕社会进而到伟大社会,以往的成功路径突然遇阻:除了需要摆脱资源环境制约之外,还需要抢占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高端链条更需要对诸如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突围。(张凤安)

相关热词搜索:更重要 广东 共识 广东:信心与共识比黄金更重要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作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