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扎菲的“巧实力战略”] 周立波2018年4月份视频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巧实力”(smart power)的概念自提出以来,逐渐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热门议题。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最近的本国动荡与外国军事干预中试图整合自身硬实力与软实力,以应对内外夹击的局势,则又为巧实力战略的实践添上了一个案例。然而,他的巧实力战略缺乏坚实的力量支撑,能否长期奏效,仍存在很大疑问。
  关键词:巧实力战略 卡扎菲 利比亚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1) 04-0054-58
  
  国际社会原来有一种预测:在北约多国部队的打击下,卡扎菲少则一周,多则二周肯定会投降或垮台,但是卡扎菲却撑到了今天。这里除了国际政治中的种种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卡扎菲整合了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并将这两种实力进一步演化为巧实力,然后以这种卡扎菲式的巧实力战略应对内外夹击的局势。
  一、卡扎菲生平及其巧实力战略思想的形成
  卡扎菲全名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42年出生在一个贝都因游牧家庭。卡扎菲的祖父、父亲、叔叔都曾参加过反殖民斗争,他的祖父为此牺牲,父亲、叔叔也因此被判死刑(后获释)。生长在殖民统治之下的卡扎菲,耳濡目染的成长经历赋予了他强烈的民族情感,让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成为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还虔诚地信奉伊斯兰教,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 [1], 被烙下了理想主义、激进主义的印记。
  中学时期的卡扎菲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止就读任何一所利比亚教育部管辖内的大学,因此他索性就读了军校。在其偶像纳赛尔及其著作《革命哲学》的影响下,卡扎菲更加认识到军队对于革命成败和政治事业的重要性,这是他上台后依旧牢牢攥紧军权的原因,并成为了其巧实力战略思想中强调硬实力基础的思想源头。1969年9月1日,卡扎菲率领他亲手组建的“自由军官组织” 推翻了伊德里斯国王的统治,建立起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虽然这场政变属于军事政变,但实际上时任通讯排排长的卡扎菲手下只有12个军官和几百个非正规军,而且并未造成任何流血伤亡,可谓是卡扎菲运用巧实力战略的第一个经典案例。
  此后的数十年间,卡扎菲推行过石油国有化,策划过洛克比空难,强硬手腕世所罕见,且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最近十年间,卡扎菲致力于修复与西方的关系,并争取同阿拉伯国家及非洲国家合作,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他在经历多年与西方斗争后出现的实用主义转向,尽管这种转型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完全认可。
  巧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苏珊妮•诺瑟提出,即指“综合利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外交战略” [2]。卡扎菲之所以能够做到与美国斗争四十余年而不丢政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践行了巧实力战略,以配置相应的内政与外交策略。受中东动荡政局影响,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出现抗议活动,游行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3月17日,联合国通过了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两天后,以法、英、美为首的多国联军正式发动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卡扎菲在联合国通过禁飞区决议的第一时间宣布接受决议,看似全无骨气,却让西方在道义上师出无名,此乃卡扎菲巧实力战略思想的体现。
  二、卡扎菲的巧实力战略:内外有别,软硬结合
  (一)卡扎菲巧实力战略的前期布局
  早在此次中东动荡发生之前数年,卡扎菲政府就已经在逐步推进对内与对外的巧实力战略前期布局。尤其在外交方面,卡扎菲开始采取一系列更加灵活的策略,致力于重获国际社会的认同。利比亚成为“9•11”事件发生后首个谴责恐怖主义并向华盛顿致哀的阿拉伯国家;之后它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对受害者家属进行赔偿;利比亚还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遂使西方与联合国取消了对利比亚的制裁;之后又重金打造国际游说公关网络,并聘请数家专业的欧美公关公司代为操作。.这说明卡扎菲“已经放弃了成为美国敌人的选择” [3]。
  内政方面,卡扎菲强化了自己“民族英雄”与“精英领袖”的形象。尽管国际形象不佳,但卡扎菲在国内建设上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本国民众心目中享有一定声望。在此前提下,他开始利用精心策划并塑造的形象美化自己,巩固民意基础。他所聘请的德国公关专家也建议他把自己穿着军服、戴着墨镜的图片放置在一些公共活动的中心。而这一切努力在如今的乱局之中使得卡扎菲能够稳住“基本面”,避免其陷入全民倒戈的境地。
  (二)卡扎菲巧实力战略的四项策略组合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曾指出:“单独依靠硬实力或软实力都是错误的。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可以称作巧实力。”[4] 而卡扎菲的核心战略思想就在于“内外有别、软硬结合”,即根据不同对象制定相应的战略,并通过多种战术的整合运用,使得自身硬实力与软实力在化解危机中各司其职,并形成一种合力。
  1. 针对美国:战略上尽力讨好,战术上动用国际游说网。
  尽管奥巴马政府降低了美军在中东地区的热战参与度,但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仍然是卡扎菲最为忌惮的力量,因此卡扎菲必须和美国人打交道,并讨好对方。“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促成东道国对外政策的微妙转变方面,国际游说公关具有独特的作用” [5], 当局势吃紧时,卡扎菲苦心经营的国际游说公关网络便开始发力,而美国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相关学者等是其游说重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说:“卡扎菲的亲信们不断利用在全世界的关系网――非洲、中东、欧洲、北美,问他们‘我们该怎么做’,‘怎样化解危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6] 卡扎菲还给奥巴马写了一封公开信,称他为“我们的儿子”,并称无论如何,奥巴马的形象都不会改变。[7] 表面上近乎谄媚的讨好,实际上是料准了奥巴马政府没有意愿让美国陷入十年内第三场战争,同时,这也体现了利比亚现政权希望维持和平局面,将政府军的军事行动解释为反恐行动。
  2. 针对英法:战略上严厉声讨,战术上争夺议程设置权。
  英法两国出于地缘、石油和国内民意等利益诉求,在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行动中表现积极,但其空袭却无法将卡扎菲立马赶下台。在讨好美国的同时,卡扎菲针对实力相对较弱的英法采取了强硬策略,即在国际舆论场域中展开“话语之战”,争夺议题设置权。3月22日,卡扎菲站在官邸向支持者发表演讲,指责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的军事行动是“十字军国家对伊斯兰国家发动的新十字军东征” [8],在隐喻中建立起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对立关系,呼吁伊斯兰世界共抗外敌。其后,他又将空袭比作“二战期间希特勒发动的军事行动” [9], 意图引起曾经遭到过法西斯侵略的欧洲国家的共鸣,用以消解西方为保护平民而发动空袭的议题,可谓迎合了不同受众的信仰、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在国际媒体面前,卡扎菲政府发言人声明“我们不会停止保护平民”,并指责联军轰炸平民,犯下“反人类罪”。[10]
  3. 针对普通民众:战略上紧密团结,战术上倚重情感沟通。
  此处的“普通民众”,是指没有直接参与反对卡扎菲的游行或军事对抗的利比亚民众。2011年4月14日,利比亚国家电视台播出了卡扎菲巡游的黎波里的画面。这与不列颠之战乔治六世夫妇巡游伦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利比亚曾为法国、英国殖民地,历史背景决定了相当一部分利比亚人不会同意英法等国老牌殖民国家卷土重来,因为这首先在情感上就是不可接受的。卡扎菲当然深谙此道,多次发表煽情的演讲,宣称“永远不会离开利比亚的土地,要战斗到只剩最后一滴血” [11]。其实,这已经不是卡扎菲第一次利用利比亚民众的民族情绪增加政治资本,早在2009年8月,他就顶住西方压力,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被英国释放的洛克比空难制造者迈格拉希归国。
  4. 针对反对派:战略上分化瓦解,战术上实施打谈并举。
  针对反对派,卡扎菲一方面坚决打击其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又提供满足对方具体利益诉求的可能性,旨在分化瓦解敌对阵营。他承诺,利比亚将进行一系列法律和政府改革,精简国家机构,实现新闻和出版自由,改善民生,并为年满25岁的利比亚公民提供约1万美元的无息贷款。4月2日,卡扎菲在战事得利之时拒绝了反对派提出的停火协议,命令军队继续进攻,从而告诉反对派,也告诉西方国家,利比亚全境随时都可能回到他的控制之中,这有利于摧垮敌人的心理防线,并转化为谈判桌上的筹码。他还向反对派控制的班加西派出了运送药品、食物和现金的救援车队,车上绘有利比亚国旗,通过向反对者表达“善意”来俘获人心。另外,卡扎菲政府允许外国记者在的黎波里进行采访和拍摄,公布平民伤亡数字,以此向国际媒体显示“诚意”,旨在改善同国际媒体的关系,最终服务于“打谈并举”。
  (三)最后的努力:务实外交开拓巧实力战略的外部空间
  利比亚局势的最新动态使得卡扎菲几乎陷入绝境――6月9日,北约对利比亚发动了最为猛烈的一次空袭,其军事打击的强度逐步增大已成事实;此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5月底在八国首脑会议上宣称:“卡扎菲政权已失去合法性,他必须下台。”面对日趋严峻的外部形势,卡扎菲并没有落荒而逃,而是强化运用了巧实力战略中“软”的一面,试图通过更加务实的外交手段,去接触、联合一些原本与利比亚问题相关度并不显著的国际政治势力,为保住政权做最后的努力。
  5月30日,南非总统雅各布•祖玛第二次抵达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进行斡旋,而据各方分析,他所倡导的非盟框架内的停火路线图计划很有可能得到卡扎菲的最终接受。卡扎菲拒绝对方抛出的橄榄枝的资本已经相当有限,而从地缘上看,非洲联盟的介入对于利比亚问题和平解决具有潜在的特殊意义。2011年6月12日,扎菲同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伊柳姆日诺夫进行了会谈,并切磋了国际象棋技艺,再次展现卡扎菲柔韧的外交手腕。
  三、卡扎菲巧实力战略的评析
  作为中东政坛上的一代枭雄,卡扎菲向来是美国人想要拔掉的“眼中钉”,美国及其盟友绝不会轻易放弃推翻卡扎菲政权的良机。尽管从动乱暴发到北约空袭已有三个月的时间,卡扎菲政权犹存,但从总体上看,他及其所领导的利比亚政府所面临的情况并不乐观。
  从根本上看,利比亚与西方相比,在软、硬实力上都差距悬殊。巧实力归根到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第三种实力,它不能脱离软、硬实力的基础。在硬实力方面:北约的军事实力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在人员方面,都不是利比亚所能抗衡的;美、英、法等国经济实力雄厚,虽然卡扎菲也拥有大量财富,但与西方大国仍不处于同一当量。在软实力方面:北约作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军事集团,具有深刻的国际影响力和绝对的话语权;北约还打着西方“民主、自由、人权”大旗,为当今世界主流,而卡扎菲的独裁专制却与国际社会格格不入。
  内政方面,卡扎菲要进一步实施巧实力战略受制于深刻的内部矛盾。利比亚由三块原来相对独立的地区合并而成,这已为动乱埋下了隐患,而卡扎菲一向在经济上偏重自己绝对控制的西部地区,造成地区差异。“现在的利比亚已经形成了东、西两个政治实体的对垒”,[12]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卡扎菲政府削减民众福利,激化了国内矛盾。目前,利比亚实质上已经陷入割据对峙,反对派控制了大量的东部油田,并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的角度看,利比亚的现状都使卡扎菲政府的硬实力大大削弱,因而动摇了实施巧实力战略的基础。
  外交方面,卡扎菲进一步实施巧实力战略受制于利比亚孤立的国际地位。“巧实力战略的倡导者强调,在获得软实力和合法性中,多边协商依然是比单边的宣扬价值观更有效的方式。”[13] 卡扎菲因其理想主义、激进主义而热衷于输出自身价值观,却少有共鸣;在行为上他又表现为失信的投机:取得政权后他关闭美军基地、收回外资石油企业,公然与西方为敌;他制造洛克比空难,致使利比亚被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他还支持陈水扁分裂中国行径,破坏与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的关系。因此,没有任何有影响力的国际力量在此次危机中声援他,可见他在国际社会施展巧实力战略的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卡扎菲的一系列巧实力战略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令西方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但在构建巧实力战略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基础方面都存在重大的缺陷与弊病,从长远来看很难实现其稳固政权的战略目的。动荡的利比亚局势将何去何从,卡扎菲的巧实力战略是否还能奏效,尚待进一步的观察。
  
  注释:
  [1] Mirella Bianco, Gaddafi , Voice from the Desert, trans,Margaret Lyle, Paris, Editions Stock, 1975, p. 111.
  [2] 吴友富、陈默:“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战略”,载《国际观察》2010年第4期,第37页。
  [3]“卡扎菲百万美元打造形象讨好美国人 放弃成为美国敌人”,凤凰网,2011年4月8日,http://phtv.省略/program/comment/detail_2011_04/08/5617087_0.shtml
  [4] Joseph S. Nye Jr., "Think Again: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March 1, 2006, http://www.省略/DisplayFP.aspx?Id=607
  [5] 吴友富:“政府国际公关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中的作用”,载《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2期,第75页。
  [6]“卡扎菲满世界找熟人化解危机”,凤凰网,2011年3月24日,http://news.省略/gundong/detail_2011_03/24/5342155_0.shtml
  [7] Qaddafi Writes to Obama, “Urging End to Airstrikes”, The New York Times,April 6, 2011, http://www.省略/2011/04/07/world/africa/07libya.html?_r=1&scp=3&sq=qadhafi%20our%20son&st=cse
  [8]“多国联军持续空袭利比亚,卡扎菲誓言‘奋战到底’”,中国新闻网,2011年3月23日,
  http://www.省略/gj/2011/03-23/2923840.shtml
  [9] Roger Cohen, “My Libya, Your Libya, Our Libya”,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30, 2011,
  http://www.省略/2011/05/01/opinion/01cohen.html?scp=1&sq=qadhafi%20%20hitler&st=cse
  [10]“卡扎菲地面战得势,拒绝叛军停火协议》”,新民网,2011年4月3日,http://news.省略/rollnews/2011/04/03/10076869.html
  [11]“中东狂人卡扎菲:‘强人政治’时代的结束”,环球网,2011年3月1日,http://world.省略/roll/2011-03/1532024.html
  [12] 殷罡:“很难找到这样的国家:卡扎菲的利比亚”,载《世界知识》2011年第6期,第18页。
  [13] 钟龙彪:“‘巧实力’战略与奥巴马新外交”,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5期,第9页。
  (作者简介:吴友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上海,200083;谢秦川,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83;俞越珏,上海外国语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83;王静溪,上海外国语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83)
  收稿日期:2011年4月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实力 战略 浅析卡扎菲的“巧实力战略” 浅析卡扎菲的巧实力战略 欧洲广岛一书的战略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