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医院 民国时期的时疫医院(上)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清末以来,各类传染病在宁波地区几乎年年流行。除了当时让人闻之色变的霍乱,还有天花、伤寒、脑膜炎、麻疹、疟疾等。人们把它们统称“时疫”。进入民国,时疫频发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继1918年和1919年两次疫情后,1923年9月,宁波再度发生霍乱。据《申报》报道,染疫者“起初腹痛,继即手冷腹泻,移时毙命,治愈者十无一二”。宁波城内的疫情,“以江北岸及东门一带为最”;乡镇的疫情,“以镇海柴桥镇为最,该镇患疫死者,已一百二十余人矣”。一时间,宁波城乡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对于流行性传染病,最有效的应对就是医疗防治。1920年8月,鉴于上一年的霍乱疫情,宁波红十字会会长唐沛然、医务主任杨槐堂为防疫起见,定免费为民众注射预防霍乱的针剂,“每日百名为限”。但预防针剂价格很贵,单靠红十字会很难维持,于是他们呼吁本地“慈善诸君解囊乐输,以襄此举也”。果然,各界人士解囊相助,免费注射防疫针的善举在艰难中得以延续。
  在频发的时疫中,曾夺走无数人生命的天花,由于施种牛痘日益普遍,其危害性已大为降低。当时,宁波女医院每年年初都在当地报纸上刊发这样一则通告:“本院于二月初一日起施种牛痘,每逢星期二、五下午一时至三时为施种时间,苗金(牛痘疫苗费)不取分文,只收号金(挂号费)一角,过时不候,特此通告。”1926年3月,天花流行,宁波城内的慈善公益团体西郊公会特发起为市民施种牛痘的义举,“于本月十三号起开种,嗣后每逢三、八二日在该会施种”。至于施种的费用,凡苗金一概不取,只收取号金铜板8枚。
  为应对肆虐的时疫,宁波地区开始设立临时性治疗机构,以维护社会稳定。1925年,宁波城内的江北、江东公会等社会团体相继创设临时性防治时疫的医院。江东公会的时疫医院开业后,为“广为告之”,连日在《时事公报》上刊发告示:“患时疫者请到江东临时治疫医院,日夜开诊,不取分文。”
  宁波城内的时疫医院中,体例最完备的当推江北公会的临时治疫医院。这所医院“借本区境内之公屋设立”,所需费用,“公推起募员编定预算书,交慈善股设法筹募之”。医院对接诊病人有详细规定,对“本区境内住居之贫乏人民患疫症者”,“不取分文,并给以需用药品”;如果收治者“属殷富之家”,则要收取药费;那些“患者病症沉重,经医治无效而死亡者”,若“贫乏无力买棺收葬”,则由医院代为收葬。医院还对“境外贫乏人民之患疫病者”,亦酌加收治,“俾广救济”。这样,医院开办后,“登门求诊者,纷至沓来”。宁波江北公会的临时治疫医院自1925年8月12日开业,至9月26日歇业,前后维持了不到一个半月,但成绩斐然。总计接诊患者786人,治愈出院者305人,门诊439人,不及救治者42人。经医治无效而死亡的42名病人中,白行成殓者23人,由医院代为厝葬者19人。
  就在宁波城内开办时疫医院的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也在乡间设立了类似的医疗机构。1925年8月问,慈溪县裘市镇士绅裘光炽、裘永沧等人“鉴于现时疠疫流行,危险异常,特开办时疫医院一所。定期一月”。与此同时,由寄寓在上海的慈溪籍巨绅黄耐青、黄锦扬等人发起,也在裘市镇境内开办了一所临时医院。这所医院租借5问民房,聘请一位名叫陈雄才的医士担任院长,暂定营业时间为3个月。“凡抱病求治者,除不收医金外,药品由院发给,以尽善举”。
  每每时疫席卷之下,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就是贫困人口。对这些弱势群体,当时的宁波地方当局非常重视,一般“由政府供给痘浆疫苗”,然后委托公立、私立医院免费为民众施种。官方和民间开设的时疫医院也都实行免费救治。由于医疗机构的普及和公益慈善性质,宁波地区的防疫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显著成效。这一点,正如浙江海关税务司在1932年年初的一份报告中所言:“宁波地区的传染病,尤其是霍乱和天花,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地域范围上都大大缩小了,这都归因于免费的接种预防和治疗。地方政府设有公共卫生机构,协助地方医疗协会共同控制传染病。”
  不过,就在浙江海关税务司的报告发布半年后,1932年7月,俗称“虎疫”的霍乱蔓延全国,并波及宁波。宁波城乡的防疫医疗体系迅速运转起来。镇海县卫生委员会立即聘请医师分赴疫区进行诊治,并“由县政府派员会同警察挨户劝打防疫针”。防治的费用,均由县卫生委员会承担。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县政府紧急采办疫苗,要求各医院派员赴各地免费注射防疫针。公安局在城厢遍贴通告,除要求市民从速注射防疫针外,还告诫民众勿食腐败、不洁或未煮熟的食物,勿饮未沸之水。
  大疫当前,各社会团体与慈善机关纷纷开设临时性医疗机构,对霍乱患者免费救治。7月底,红十字会与宁波医师公会在城区北门的太岁殿共同开办一所时疫医院。8月初,江东区第四区公所联合一批商界人士,也设立了一所官民合办的时疫医院。
  尽管1932年的“虎疫”来势凶猛,但到8月下旬,“疫气大杀”,疠疫猖獗了一个来月就基本得以控制。据设在城区的仁济医院、红十字会医师公会时疫医院、国医临时施诊所、南郊临时时疫医院以及鄞县县立临时时疫医院5处医疗机构统计,从7月5日到9月20日,总共从死亡线上抢救回7790名霍乱患者的生命。

相关热词搜索:时疫 民国时期 医院 民国时期的时疫医院(上) 民国医院 民国的医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