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是天堂还是地狱】你在天堂我入地狱林酒酒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关键词】搜索 隐私权 道德底线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搜索”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查阅新闻、答疑求助,只需输入简短的几个关键词,几秒钟时间,就能获得大量甚至是海量的相关信息。而谷歌、百度等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几乎像每日三餐一样,成了不少人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搜索正在改变着传播和媒介,甚至在改变着社会。
  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信息搜索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近几年出现人肉搜索,却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争议。
  “人肉搜索”,就是变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单向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互动式信息搜集方式。就是在一个网络社区里面提出一个问题,由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这是广义的人肉搜索,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人肉搜索,一般是指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并把这些细节曝光。人肉搜索聚集了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显示出网民互动所引发的巨大能量。
  早在2001年,一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这个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可是,立时就有明眼人指出,这张照片女主人的真实身份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
  而让人肉搜索名声大噪的应该是2006年的“虐猫事件”。首先是网友在网上公布了一组令人发指的虐猫视频截图。不久,另一网友在论坛上贴出了踩猫者的照片,做成一张“宇宙通缉令”发动网友举报。4天后,一名网友发帖指出虐猫人身在黑龙江的一个小城,事件出现关键性进展,其后又有网友对各种信息进行补充、证实。最终,虐猫者被曝光,她不仅受到强烈的舆论谴责,而且被单位开除公职。这一事件发端于网络,然后迅速在各种媒体上成为众人瞩目的新闻事件。从此,人肉搜索也成为社会大众熟悉的新字眼。
  回顾这两年国内的社会新闻,不少事件中都或多或少闪现出人肉搜索的影子。在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等机构2009年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中,入选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中“人肉搜索”以高票排在第二位。笔者在谷歌的搜索栏中输入“人肉搜索”四个字,0.05秒后,出现了898万条搜索结果。
  人肉搜索只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技术的搜索方式,但这种互动式搜索使得信息搜集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尤其是许多人肉搜索往往是针对某一事件中的某人,被搜索人的姓名、电话、住址、学校或工作单位、社会关系甚至其家人的诸多隐私细节常会曝光于网络。这种信息披露不仅会对被搜索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还往往引发出巨大的社会震动,并在此推动下形成一个新的事件,导致不可预知的结果。
  一方面,人肉搜索能带来的正面效果,如成都市某校老三届的学生,为了举办校友聚会,12个联络人对分散40年的校友进行了“人肉搜索”,经过1年的努力,终于联络上了300多名校友。国内外都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事件,正是因为有了网上的人肉搜索,使得真相被一步步揭开。而就在今年6月18日,英国议会“骗补门”丑闻曝光一个多月后,英国议会网站首次公布议员领取补贴清单,但100多万份账单、收据和报销申请中,许多部分被涂黑。议会辩称这样做是为了保护隐私,而英国媒体被这些满是黑补丁的文件惹恼,指责议员根本没有从骗补丑闻中吸取教训。《卫报》网站更是转载了9万多页议员补贴文件,同时号召网民行动起来,细查清单,挖出更多“有趣”内容。
  从华南虎照事件到英国的“骗补门”,从天价理发店被查处到林嘉祥猥亵女童被处分,从杭州飙车案到温州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曝光,当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件发生时,人肉搜索似乎已成为众多网民探索事件真相的一种方法。这样的探索中,或许带着一些激情、一些激动甚至一些激愤,许多扑朔迷离、含混不清的事件真相,在网友的共同努力下却逐渐浮出水面,惩恶扬善的网络民意也得到了一定的表达。
  然而,随着人肉搜索的热度攀升,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也随之显现,有时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
  仅仅因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了一句“很黄很暴力”,北京一名13岁的中学生成为“人肉搜索”的受害者之一,她的个人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全部曝光,网上还出现了大量“恶搞”其个人形象的视频片段。尚未成年的孩子在遭遇了“人肉搜索”的无妄之灾后,身心受到伤害。
  而被称为网络暴力第一案的“死亡博客事件”,更是把对人肉搜索的评判从道德层面带入了法律层面。2007年底,北京一白领女性姜某跳楼自杀。在她广为传播的“死亡博客”中,将自杀原因归咎为丈夫王某的不忠,并贴出了其与第三者的照片。网友们立即发起了“人肉搜索”,将其及家人的地址、电话、工作单位等诸多个人信息在网上公布。王某因此不断收到恐吓邮件和谩骂短信,其父母的住宅门口两侧被贴满谩骂、恐吓标语;而王某的单位也不堪其扰将其辞退。随后,王某将几家网站告上法庭,成为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
  一时间,“人肉搜索”是天堂还是地狱的争论引起公众的热议。一方面,“人肉搜索”充分发挥网络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将现实社会中涉嫌违法违纪或不道德的人和事公开曝光,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和批评权;另一方面,众多网民原本善意的维持道德公正的行为一旦失控,在越来越强烈的情绪纷争之中容易走向极端,充满着义愤情绪的道德审判行为极易演变为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站在网络虚拟的道德高台上,却对现实生活中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造成了损害,极大地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有网民调侃道: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尽管争议声不绝,但人肉搜索却似乎愈演愈烈。窥探事件、细节、隐私、背景,成为互联网上一些群体最为热衷的活动。一位“人肉搜索”的参与者毫不避讳地说,“当看到当事人的生活被打乱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他们自认为是正义的化身,一些法律做不到的事,他们能够做到。”一些心理咨询师认为,正是由于这种正义感觉的支持,才使得很多网友热衷于“人肉搜索”。
  但我们必须看到,“人肉搜索”确实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一是突破道德底线,对当事人使用谩骂、污蔑等语言暴力;二是突破法律底线,大肆侵犯他人隐私权,导致现实中对当事人的骚扰、人身威胁,甚至殃及家人和亲属;三是对未成年人的不当搜索,侵害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这一切,由于在“人肉搜索”的名义下进行,似乎便具有了正义性和正当性,而掩盖了其危害性的一面。在“人肉搜索”中,有相当一部分网民的言行,并非基于公平正义的道德理念,而是出于窥探他人隐私,或通过某一事件宣泄内心积蓄的生活压力和对社会的不满。
  因此,“人肉搜索”应该有其规范、要合情合理合法的呼声日渐高涨,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立法部门已经有人提出:为保护公民个人权益,可以追究“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江苏徐州已经立法禁止人肉搜索,最高可罚5000元,并于2009年6月1日起生效;而一些网络监管部门也纷纷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公约,要求网站加强管理,保护公民隐私权,呼吁网民文明上网,对突破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实施网络暴力,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人肉搜索”行为给予公开谴责。■
  
  (作者单位:赵萍,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张一民,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人肉 地狱 天堂 人肉搜索:是天堂还是地狱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是天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