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最佳报道角度的选择]报道角度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关键词】报道角度 新闻价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是庐山,由于观察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同样,我们动手写新闻稿,也需要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这一件事同其他事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决定从哪一个方面着手去写,这种做法就关系到新闻角度的选择。
  
  一、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新闻角度,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指的是透视、表现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陈作平在著作《新闻报道新思路》上说:“报道新闻必须对事实的各种信息有所取舍,否则新闻就不能称其为新闻”。一篇新闻报道,没有角度就没有侧重点,就无法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间里,反映出新闻事实本身的价值。
  从新闻实践来看,新闻角度一般又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两种。前者以采访为主,指观察新闻材料、掂量新闻材料的角度;后者则偏重写作,多指选择切入点的具体技巧,但总的来说,新闻报道包括常规的角度、对比的角度、平视的角度、立体交叉的角度等。记者在日常的新闻写作中,必须通过一种恰当的新闻角度,从一个侧面或一个截面,去反映全局性、宏观性的东西,将所要表现的新闻主题展现出来。
  对同一件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由于人们所站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思维指向就会有所区别,注意到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最后观察到的信息内容和报道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可见,在不同的新闻主题的支配下,记者选择新闻角度不同,所选的材料侧重点有所区别,最终体现的新闻价值意义也会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新闻角度主要是追求报道的新闻价值,好的新闻角度才有利于突出新闻价值。
  
  二、最佳新闻角度的选择
  
  采写新闻报道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如果说艺术摄影的角度是为追求美的价值,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在于追求新闻价值”。
  1998年对英雄徐洪刚的报道很多,1999年又有许多人报送新闻作品评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题报道《人民崇尚这颗星》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在第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选中,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阮观荣认为,惟独这篇报道角度选择得最好。“当时社会上出现追星族,对英雄这类星社会上炒得没那么热。选择人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这个角度,针对性强,思想包容量大。”
  例如2008年年初,一场50年未遇的罕见暴雪,让我省大部分地区陷入冰天雪地的包围之中。交通中断、供电中断、通信中断……灾区群众生活告急!一时间记者深入一线发回全省各地抗击暴风雪的报道。新闻特写《深山里的运粮队》就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之作。它先后被安徽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和栏目采用。《夜线60分》责任编辑肖献松这样点评它:这篇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角度选择上选择了细节。此新闻事件主体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它报道的是1月31日,一支由40多名基干民兵组成的运粮小分队翻越千米雪山,徒步20多公里,肩挑背扛将救援物资运往狮石灾区的情形。――对于这样的“小事”的报道,如果不能抓取典型的细节,想成功是很难的。但这篇报道看完后,很多观众说有“看头”,很多人会记得送粮队员负重前行的艰难身影、为了防滑而穿坏的草绳、棉袜、63岁还带着儿子媳妇一起上阵的陈树堂老人。还有记者拿着送粮队员穿坏的用来防滑的袜子现场出镜的场景。它让观众感觉到,在困难面前有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还有百姓之间支持和鼓舞。
  
  三、最佳新闻角度如何选择
  
  在众多的角度选择中,最佳新闻角度往往脱颖而出,是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并能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新闻最佳角度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比较得到的,不是关起门来瞎想出来的。
  1、求异求新寻角度。新是新闻的特征,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同样的题材,你就要做得比别人更具特色,过去已经报道过的题材,你要想法子赋予其新意。只有新的报道角度,才能突出新闻性。
  2、抓住焦点聚目光。新闻报道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又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反映丰富的新闻内容,表达出重大的、有意义的或有意思的主题,就必须选择一个能聚集受众目光的好角度。从非典疾病的传播和防治,到禽流感的蔓延,到罕见的暴风雪,再到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再到今年的“长江流域日食观测”,这类事件性新闻,或者群众关注的其它一些动态性新闻,对于记者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绝佳题材,不用花多大力气就能形成强烈的报道效果。这焦点本身就是胜人一筹的新闻角度。
  3、切入角度小为妙。小角度,即小口子。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有特色的情节,一个真实的小故事,这些小东西,有血有肉,有生活气息,具体感人,有说服力。
  4、逆向思维找角度。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平常在我们的新闻工作中习惯了顺向思维,结果往往把复杂的主体的事实写得简单、平面了。而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突破老一套的模式。
  我在安徽电视台学习的时候,参与过一条电视新闻的采访,追踪司机施暴事件:《小区数十人围观 竟无一人报警》的报道;当初从现场的采访来看,一组居民以“不知道”,“我不在”来回应记者的采访,记者觉得很棘手。回栏目组大家一讨论,反过来一想,“为什么不愿意说呢?”这到提供了一个思路。这些采访不恰恰说明居民的冷漠和看客的心理吗?这些采访中再穿插当事人对当时情况的介绍,不更是衬托出这种冷漠吗?正是围观居民的冷漠、小区保安的冷漠致使报案时机延误,致使行凶者光天化日之下施暴后可以扬长而去。这篇报道播出后反响很大,是一篇典型的逆向思维找角度的作品。
  寻找新闻角度,就是要以敏锐的目光,从最佳视角观察新闻。只要找到最佳的新闻报道角度,稿件就活了,就有了灵魂,就能贴近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就能抓住人心。而新闻角度又是客观的、多种多样的,衡量哪个是最佳新闻角度,要以最大的新闻价值作为丈量的尺度。因为新闻传播要面向大众传播,必须具备新闻价值才能引人入胜,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在确立新闻主题、选择最佳新闻角度时,要在把握党和国家大局的前提下,求新求异,以新取胜;抓住受众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以“聚焦”取胜;宜小不宜大,一叶知秋,以小取胜;逆向思维,以“反思”取胜。挖掘新闻的最佳角度,要注意避免大而空的“领导角度”、凭借主观意愿的“强扭角度”和迎合炒作的“媚俗角度”。■
  
  (作者单位: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角度 选择 报道 浅议最佳报道角度的选择 法治报道的角度选择 新闻角度的选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