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傩堂戏_以传播学视野下的文学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傩堂戏向来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涌动和大众传媒的介入,它的传播方式已由面对面的人际传播转变为多渠道的传播。本文将从傩堂戏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出发,通过对傩堂戏的传者、内容、渠道、受者和效果的分析,为傩堂戏今后的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播 傩堂戏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一、傩堂戏和传播学研究意义
  自有文字以来,傩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演变与发展,其所产生出来的文化现象――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傩戏作为傩文化的载体,在经过了从傩祭到傩舞再到傩戏的这样一个过程也随着地域、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种类。贵州德江的傩堂戏向来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业内人士有“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的说法。德江傩堂戏是傩戏家族中的一员,它属于傩戏中的民间愿傩,即是愿主请来傩坛班进行“还愿”的活动,因演出时多在主人家的堂屋进行而得名,又叫傩愿戏、傩坛戏。据专家考证,德江傩堂戏是世界上保留最完整、最系统、最原始的剧种。曹禺先生把其比喻为可以和长城相媲美的奇迹,同时发出了“中国戏剧史应当重新改写”的感叹。傩学研究泰斗曲六乙先生在观看完德江傩堂戏演出后说“德江的傩堂戏太好了,给我们民族保留下来一份珍贵的遗产,反映了土家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傩堂戏的传播方式也由原来面对面的人际传播转变为更灵活的传播方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传媒的介入更为这种濒临消失的剧种提供了起死回生的机会。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主体是否发生变化?传播的渠道是否更为多样?传播的效果是否更佳?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传播学的角度逐一厘清,给以后傩堂戏的传播方向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二、傩堂戏传播中的基本要素
  (一)傩堂戏传播主体
  德江傩堂戏的传播主体主要有:
  傩堂戏的表演人员是傩堂戏最重要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在傩祭仪式和傩堂戏表演中,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活动向人们传递信息,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和观众一唱一和地进行直接互动,加强传播效果。
  德江县政府在傩堂戏的传播中也充当着传播者的作用。他们组织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对傩堂戏进行发掘、整理、抢救、保护,向外界传播德江傩堂戏文化,组织傩堂戏演出,打造傩堂戏品牌,开展文化旅游节,规划和修建傩戏傩文化自然保护村等。
  观众作为傩堂戏的欣赏者或消费者,他们在观看傩堂戏时充当的是接收者的角色。当观看结束后,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又传达给其他人,这时,他们又充当了传播者的角色,只不过这里是二级传播。
  (二)傩堂戏传播内容
  首先是傩祭仪式中崇拜祖先,酬神观念的传播。在德江,傩祭仪式是冲傩还愿活动的核心,是围绕鬼神这一轴心开展的宗教祭祀活动。在生产力、科学、文化、医学都落后的年代,人们对自然的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和理解,冲傩还愿能为广大民众消除病痛灾祸,为此赢得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信奉和崇拜。
  其次是傩堂戏表演的传播。傩堂戏从傩祭、傩舞发展而来,德江的傩堂戏依附于傩祭仪式。傩堂戏的剧目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这些戏有的歌颂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德;有的反映忠孝节义;有的表现了对婚姻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有的寄托了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审美情趣。
  (三)傩堂戏的传播渠道
  1、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就是面对面的信息传递,它最直观、最原始。傩堂戏表演以堂屋为场所或舞台,群众围在堂屋周围直接面对表演人员。表演人员的任何信息表达直接传递给群众,他们或唱、或跳、或击鼓、或鸣锣,现场的氛围或严肃、或幽默,或神秘、或轻松都直接投射到群众身上。
  2、政府的组织传播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德江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来访,期间对德江县内的傩艺师进行统计调查、整理散落在民间的剧目、古面具,集结出版书籍等工作,给前来访问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举办研讨会和组团对外交流。如2003年10月成功举办了“中国梵净山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德国、日本、委内瑞拉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13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2006年2月19日至24日,由德江13名傩戏艺人独立组成的“中国?贵州德江傩堂戏演出团”分别参加了在日本冲绳、东京举办的“国际民俗艺能节”活动,为国际友人献上了一台精湛的傩戏演出,博得了参加国和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为了保护和推广傩堂戏,德江县政府还建立了自然保护村,组建傩堂戏艺术演出团。
  3、傩堂戏与大众传播
  在德江傩堂戏的传播中,大众传播是最重要的渠道,它把德江傩堂戏带到了世界各地。随着工业化社会的推进,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格局已被打破,德江傩堂戏从只依靠人际传播的单一方式转变为同时运用大众传媒的多渠道传播方式。如1987年11月,“贵州省民族民间傩戏面具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演期间,北京30多家报刊杂志都对这一消息进行了报道。2004年,中央电视台第2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拍摄的《傩韵》、中央电视台第1频道《夕阳红》栏目拍摄的《傩艺师的烦恼》等专题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德江傩堂戏。在百度输入傩堂戏,搜索出的结果有14500条。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众传媒在德江傩堂戏的涉及中所传播的范围非常广泛。
  (四)传播受众
  当大众传媒介入傩堂戏的传播后,傩堂戏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传播受众也跟着扩大,受传者越来越多。可将其分为原始受众和现代受众。
  原始受众也是直接受众。他们是傩堂戏的直接接触者,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整个傩堂戏的演出。还有一类直接受众是外来游客。因为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很多外来观众也许根本不懂傩堂戏到底在表演些什么。他们没有情感认同、也没有文化身份认同,由于语言的差异使他们无法知道用方言的傩堂戏唱词里的诙谐、幽默、活泼、有趣等。他们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记忆和接受,这在传播心理学上被称作选择性心理。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传播什么内容由传播者决定,接受什么则由受传者决定。所以,根据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可能游客或观众观看完之后只能比划傩堂戏的几个舞蹈动作、某个角色的滑稽、可爱,以及出于神秘、好奇所拍的几张照片和摄的几段录像而已。
  随着现代传媒直接介入傩堂戏的传播,傩堂戏传播的受众范围也随之扩大,现代受众可以通过阅读报刊、观看电视专题栏目、收听广播和上网浏览查阅有关傩堂戏的信息。
  (五)传播效果
  在大众传媒介入之前,德江傩堂戏是以人际传播为纽带。德江人长期生活在交通不便,偏远落后黔东北山区,和外界很少有联系。现代传媒普及不高,不具备获取现代信息的条件。生活贫困不说,文化普及更不可能,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人们把愿望指向了神,希望借助于神明的力量来解决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一种盲知、盲从的社会文化环境很适合傩堂戏及其文化的传播。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末,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全面实施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人们不仅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还能阅读报纸杂志,有的地方甚至用上了电脑,在互联网世界里获得海量信息,中央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们的文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在大众传媒的冲击下,生活观念、审美趣味和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大众传媒的介入,对于依靠人际传播的傩堂戏来说带来了发展机遇。从传播范围来讲,大众传媒把深山里的傩堂戏带到了外面世界,让外面的人有机会知道和了解有这样一种文化存在,同时也使更多人来关注傩堂戏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②周鸿铎:《文化传播学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③吴应仕:《傩韵――贵州德江傩堂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④庹修明,《贵州德江土家族地区傩堂戏》[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
  ⑤陈丽琴,《从传播学解读盘古神话》[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级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

相关热词搜索:传播学 视野 傩堂戏 传播学视野下的傩堂戏 传播学视野下的 传播学视野下的致青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