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价值的嬗变|新媒体下的新闻价值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新闻价值是衡量和取舍新闻事实的标尺和依据,它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介关注重心的偏移以及社会整体面貌的变动。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价值所发生的嬗变,即:新闻实时化,表达个性化,形式多样化,以及话题性新闻增强。
  【关键词】新闻价值 新媒体 嬗变 新媒体价值因素
  
  新闻价值是什么?彭朝丞在《现场短新闻写作概要》一书中提出,所谓新闻价值,从本质上说,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要。这种需要,在现阶段来说,是由国家(政党)、传播者和受传者三个方面组成的。自从有新闻以来,新闻价值就一直是采访者衡量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编辑决定稿件可否迅速编发的重要标准之一。
  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个人终端设备的普及,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在传播观念,传播方式和交流互动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新闻价值要素也同样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比如:新闻实时化,表达个性化,形式多样化,话题性新闻增强。
  一、新闻实时化
  一条新闻从采写到见诸于媒体,可称之为一个新闻周期。在传统媒体语境下,新闻记者所采写的稿件,要经过编辑、社长、台长的层层审核,势必延迟受众接触到新闻的时间;此外,由于技术的限制,印刷媒体的工序,节目编排的特定程序,更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然而,新媒体语境下,借助于先进的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新闻周期的实时化,较之于前者,省去其中若干的步骤,把关人的作用被消解,新闻周期被缩短,新闻的即时性得到提高。
  2011年3月11日13:17分,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震,地震发生后,电话和短信等传统通讯手段遭到破坏,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站在民众救助和信息发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几乎与地震发生同时,人们在Facebook、Twitter上发布信息向亲友报平安,公布自己身处的位置寻求帮助,政府也通过互联网发布救援进展,避免不必要的谣言和恐慌。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即时性,由此可见一斑。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灾情得到及时快捷的发布,较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与此相对应,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发生第二天,《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通稿《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对这一灾难进行报道。唐山大地震的新闻报道形式,排除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程度受到媒介技术的限制,报道的即时性大打折扣,灾后一天见报,有关灾情的即时更新更是严重滞后,错过了救灾的最佳时机,给我国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从唐山大地震到日本地震的灾后报道可以看出媒介报道的改进,一方面是报道理念的进步,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闻报道的即时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灾害等突发事件中补救措施的效率。
  二、表达个性化
  报刊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报刊应当成为“观点的公开市场”,在此市场中,人们可以自由公开的发表意见,好的思想会得到承认,而劣的思想会失去作用。该理论形成于18世纪,由于自身的限制,比如完全的言论自由有可能产生媒体被资本垄断的后果,之后被新的新闻理论替代。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事要“执其两端,而取其中”,该理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改变新闻媒体声音的单一性。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这个“意见的自由市场”初现“雏型”。人们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将自己的观点即时快捷的置于公众面前,而这些个性化的观点丰富了新闻内容及观点的表达,引起全社会的讨论,使传受双方的选择性与被选择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种表达不仅仅体现在表达的内容上,还体现在表达形式、表达体裁以及表达语言的个性化上。
  上个世纪中后期,典型的人物报道风靡一时,从张思德到王进喜,从雷锋到李素丽,从焦裕禄到孔繁森,典型人物的报道中,这些人物本身并无表达权,媒体生态中,只存在一种声音,缺乏生动和活力。新媒体语境下,无论是“唐骏学历造假门”,任志强事件,还是芙蓉姐姐走红等,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终端的普及,受众可以借助这些自由地表达他们对这些事件的观点和看法,而且事件当事人也具有表达权,并能够同受众进行意见的交流,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改变了过去一种声音的媒介环境,使媒介生态充满了活力。
  三、传播形式多样化
  传统语境下的新闻形式相对单调,报纸新闻只能借助于文字、图片符号进行表达,广播新闻依赖于声音符号,电视新闻也仅仅靠图像和声音符号进行传播。而且,这种传播是自上而下的“精英新闻”,受众听到的是权威的声音。如今,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新闻囊括了所有传统媒体的特点,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符号于一身,新闻表现形式出现多样化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性,改变了以往新闻自上而下的“精英新闻”特性,大大提高了新闻的趣味性、新闻深度和参与度。
  以《人民日报》为例,在传统媒体语境下,《人民日报》只能以单一的文字为符号,借助彩色图片,以报纸为依托进行新闻宣传。然而,自1997年《人民日报》创办人民网以来,以“权威性、公信力、大众化”为办网宗旨,拥有中文(简体、繁体)、蒙文、藏文、慰问、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壮文以及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六种外语共计15种版本,用文字、图片、动漫、音视频、论坛、博客、掘客、手机、聚合新闻(RSS)、网上直播等多种手段,依托人民日报社的新闻资源第一时间向全球网民发布丰富多彩的信息,网民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媒体技术武装的《人民日报》,在传播形式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吸引了更多受众地参与,而且体现出了显著的交互性,使民意的表达更加畅通。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于1999年5月9日开通,在一些中文论坛排行榜上,强国论坛上贴量和访问量都排名第一,通过这种交互的手段,为了解民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窗口,有了这个窗口,新闻机构就可以更迅速、更直接地检验自己的传播效果以便做出判断和矫正,并策划进一步的行动。
  四、话题性新闻增强
  话题新闻,从本质上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矛盾,表现出受众对事实、真相的渴求,是受众对内心愿望的表达。因此话题新闻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通过两种声音的表达,引发受众的思考,引导受众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由于新闻媒体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机构为了提高竞争力,将新闻整合为一个话题,进行连续深入地专题报道,以此提高竞争力。话题新闻增多,网络新闻编辑将新闻整合分类,形成多板块的“信息超市”,一方面,极大地扩充了新闻的信息容量,另一方面,提高了事件的关联性,方便受众掌握完整的新闻信息。
  2010年10月20日晚,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26岁的女服务员张妙被一辆雪佛兰克鲁兹轿车撞到。肇事车主逃逸后,警方勘查现场发现,除撞伤外,死者身上还有8处刀伤。而肇事者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度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5日后,犯罪嫌疑人药家鑫在父母陪同下投案自首,至2011年4月24日犯罪嫌疑人药家鑫被注射死刑,这一事件并未尘埃落定。此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关注的不只是犯罪嫌疑人本人,更有药家鑫的家庭背景,为药家鑫“说话”的李枚瑾教授,受害人的家人,法庭的调查问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西安“五学者”,以及由此引发出的相关话题“农村人难缠”,各大网站为此事件开设了专题,并对该事件进行了及时的连续性报道。该事件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形成话题性新闻,在于其背后所反应的“仇官”“仇富”,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学者社会良心等社会现象,反映出当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闻价值的话题性嬗变,有利于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新闻价值要素的嬗变,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秩序的规律;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进步,以及媒介生态的完善。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媒介生态的发展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①宁长川:《浅析新闻价值的概念》,重庆广电集团
  ②曹锦松,《现代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价值嬗变》,《传媒观察》,2009.1
  ③《从日本地震看新兴媒体应用》,www.省略/cache/20021198748.html.hanwenjing.2011-03-17
  ④雷颐,《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公开报道》,《共产党员》,2008(14)
  ⑤《从人民日报网络版看新媒体发展的策略》,www.省略/node2/node
  2618
  ⑥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嬗变 语境 价值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价值的嬗变 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 新闻道德和新闻价值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