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伟大事业是指什么 城乡统筹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城乡统筹进行公共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的创新举措,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投资、管理机制,能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协调城乡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本文结合实际,阐释了城乡统筹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乡统筹 公共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互补
  
  城乡统筹公共文化,是指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过程中,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城乡分割、城乡区别对待的文化发展政策,把城乡文化视为一体,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建立统筹体制,统一财政、规划、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文化绩效评审等措施,合理配置文化发展资源,把有限的公共力量用于城乡公共文化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用城乡合力建设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这是一种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对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①
  前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分析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后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②为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实行城乡统筹,而实行城乡统筹,其意义对公共文化建设而言,则远远不止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它将全面而有力地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有利于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城市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提供,而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城乡文化发展政策的失衡导致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也导致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等严重失衡、农村的公共文化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不仅乡村的文化发展与文化需求不协调,城乡之间的文化发展也根本不协调。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公共文化,把城市和农村纳入一体化框架下,就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结果必然是对落后状况的农村实行政策倾斜,扭转农村公共文化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使得城乡文化发展趋向协调。例如,城市里几乎拥有最好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剧院等,而农民在农村很少看到电影、文艺演出。现在,中央把每年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而文化部、财政部推出的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实用性、知识性、娱乐性文化信息服务。
  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什么是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这样表述:“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③简单地说,文化产业是用社会化大生产的运作方式生产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城乡统筹,可以将农村丰富的土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人物、遗址等人文资料与城市雄厚的公共财政能力、优秀的文化人才队伍等相结合,实行优势互补,打造一个个新型文化产业,为城乡文化发展增添实体和活力,使得城市和乡村的文化互补得以彰显。
  最近,安徽巢湖市规划、旅游、土地等部门领导与巢湖市居巢区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统筹市、区文化、财政、土地等资源,共同将近4000亩的市区东边的亚父山开发成亚父文化公园。根据这一项目的规划设计,三年内,整个亚父山将由现在的村民散居、农耕地、荒山地错落的现状大大改观,建设成亚父(范增)故居区、楚汉相争、主战场模拟区、楚汉博物文化展示区、生态园林区、休闲度假区、会议场馆区、农家乐中心、市区两级文化馆区为一体的亚父文化公园。
  这一举措中,城乡统筹解决了困扰市区文化发展的瓶颈。居巢区亚父山区是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范增的故乡和屯兵地。无论是积极蓄积革命力量反抗暴秦还是出山帮助项羽推翻秦朝统治分封天下后建设家园,以及介入楚汉相争,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财力、土地、村民安置、城市规划等许多问题难以在市、区单一和乡村单一的行政区划内妥善得到解决,亚父山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内,不但没有开发出“亚父文化”资源,而且山体还受到了村民建房、企业办厂等割据、破坏,现状与历史极不相称,令人堪忧。
  有利于保护弘扬文化遗产。城乡统筹充分发挥了城市文化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充分挖掘、整合、利用了农村的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的互动、融合、共同发展。
  广大农村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城乡统筹,可以利用国家政策、公共财政对各类文化遗产实行保护,尤其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弘扬。目前,各级行政部门纷纷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制定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并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作为木版年画的历史源头,开封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对濒临灭绝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做了大量抢救、保护工作,如挖掘组建雕版、印刷队伍,陆续恢复建立三记、万通等老字号作坊,系统整理、复制传统旧版年画,撰写戏文故事图解,积极鼓励老艺人收徒传艺,频频举办学术研讨会等④。这些工作,如果不定城乡统筹,民间无力做成,而且朱仙镇人木版年画也不会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
  如黄山市实施“五大文化工程”,将西递、宏村、唐模等农村进行整体产业化开发,形成优秀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遗产,弘扬了徽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范例⑤。
  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青年农民刘靖,在祖传制纸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蜡笺纸产业。不仅纸张卖到了故宫,也使蜡笺纸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
  有利于打造文化精品。一个文化精品,往往是在原始创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二度创作”,千锤百炼后才能形成。广大农村是产生许许多多的生动文化题材的沃土,但缺少深加工的条件。城乡统筹恰恰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安徽和县文化馆的傅昌尧,根据生活素材,创作了话剧《男子汉行动》,很长时间找不到剧团,上不了舞台,马鞍山市宣传部不仅一口气买断该剧的演出、修改等相关权利,还用城乡统筹的力量,在马鞍山艺术团演出后,调派精兵强将对其深加工,并连续在全市安排演出近百场,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还在多次的演出中锤炼了作品和队伍,把《男子汉行动》由毛坯打造成精品,并在2007年度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各地用城乡统筹的力量打造文化精品的事件屡见不鲜。
  总之,城乡统筹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用城市的文化资源来帮助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也有利于用农村的文化资源弥补城市文化建设的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协调发展,又互相扶持,共同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日,中发[2006]1号
  ②郑孝清、张卫,《论文化创新体系与文化发展》,《学海》,2005(3)
  ③黄晓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切实转变现代政府职能》,《南方日报》,2007-8-28
  ④刘先琴、董一鸣,《期待中国木版年画的春天》,《光明日报》,2008-4-15
  ⑤朱文根,《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安徽文化工作》,2005(3)
  (作者:巢湖市居巢区文化馆助理师,安徽省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散文家协会、民俗学会会员)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统筹 事业发展 城乡 城乡统筹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统筹城乡文化大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