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生态”二字是10月南沙的热门词汇。   在10月11日的南沙开发建设现场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追求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这是南沙新区十年开发的最大成就、最大亮点。”强调南沙要“坚持生态优先,守住环境底线。”在随后不久南沙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广州南沙新大开发建设现场会精神动员大会上,广州市副市长、南沙区委书记陈明德表态,要切实把好人口关、土地关、环境关,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更快、民生福祉更好、生态环境更优。
  而以“生态,滨海”为主题的首届广州南沙生态滨海国际旅游节也在10月传来利好:旅游节期间,南沙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共计5.5亿元,展现了南沙滨海旅游文化蓬勃的生机和独特的魅力。
  生态优先,宜居第一,这是南沙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生态优先
  
  所谓优先,往往发生在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产生矛盾或冲突时的取舍或排序过程。随着近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大拆大建和对经济成果的追逐,使得城市与自然之间隔阂日显。在倡导区域经济和生态协调的城市发展模式方面,南沙开发区选择了“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也并不是南沙新近才提出的发展原则和模式。在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实际的行动。事实上,南沙十年开发,主张经济过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从未有懈怠。在关于南沙的若干规划中,各级政府部门均表现出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
  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保持完好。从既有的已规划成型的南沙开发区可以看出南沙在生态系统上的连续性。从河网水系、滨江绿化带、道路绿化带、公园再到自然保护区,南沙的生态系统环环相连,具有开放性和可交换性。
  南沙自然资源之优,包括山、水和海。在发展海滨城市的路径上,与生俱来的生态资源为南沙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不可多得的景观美学之基。其中,地处珠江东二大口门(蕉门、洪奇门)出海口交汇处,占地面积达1万亩的南沙湿地是广州面积最大的湿地。经过20多年的围垦打造和精心养护,成片的红树林、芦苇、荷花在湿地里生长,牛背鹭、黑冠鹃隼、苍鹭、白鹭、燕隼等鸟类的身影也常常在这里掠过,已成为市民们争相探寻之地。在虎门轮渡码头至有荣船厂的沿岸海域、马安涌海域的东侧及合成涌海域的两侧,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引人注目。在南沙的沥心沙大桥桥脚、大虎水道英东船厂、槽船涌两岸及涌口、上湾涌、龙穴岛、东排、九王庙涌、南横涌、三姓涌、大角咀、沙仔沥、大虎岛等地,都可见到其踪迹。
  “这些年来南沙舍弃了不少高污染的大项目,为广州保住了最好一块战略储备用地,保住了难得的生态空间,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后劲。应该说,在群雄并起、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能够抑制住片面求快的浮躁和冲动,抵挡住诱惑,保护好环境,确实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在现场会上,汪洋对南沙新区开发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颇为肯定。他强调南沙是一块特殊的宝地,河海交汇的湾区地貌及生态等等,都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的,这更加需要特别地珍视、珍爱和珍惜。“绝对不能因为一味求快而把这些珍宝毁在我们手里,在看得不准、难下决心的时候,宁愿留给后人去开发,要相信后人比我们更聪明,更能干。”
  
  宜居城市
  
  生态景观和谐、自然环境秀美、社会人文环境完备的城市一定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这是很多人对宜居城市的认识。在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等一些城市问题日渐明显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关心人居环境及自身的生存状态。宜居之地,成了不少城市和地区所看重和追求的目标,也正是未来南沙追求所在。
  生态景观资源丰厚的南沙面临着人气不旺的现实。
  “很多人慕名而来南沙观光、吃海鲜,但白天玩完晚上就回去了,”南沙当地的一位商家说如果能留住人气,势必能带动消费,“但没有办法把这些人留下来过夜。”而每逢下班时分,南沙不少地方若多的开往广州的大巴和排成长龙等候坐车离开的人也使得南沙或多或少成了白天热闹,夜里寂静的 “空城”。
  在中国社科院8月提交的南沙规划研究课题报告中特别分析了南沙人气不足的问题。报告指出,南沙人口规模小且增长缓慢,常住人口甚至出现向老城区倒流的现象。而在实行积分入户制后,申请入户的只有9个人。
  离“宜居之地”的实至名归,南沙还有距离。
  汪洋谈到南沙新区的科学规划时,第一个强调的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宜居优先。“南沙要成为最宜居的地方还是有信心可以做到的”,汪洋说,这一点要在南沙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格局和格调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提升南沙独具的魅力和竞争力。要坚持生态优先,守住环境底线。围绕南沙的核心优势,以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去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彰显生态、低碳、绿色理念,突出岭南水乡特色,把南沙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湾区。汪洋同时谈到,一个城市如果缺乏文化的支撑,就没有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推进南沙开发,必须要强化文化意识,彰显岭南文化特色,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传承发扬好。在南沙的规划建设中,要将岭南风格和水乡文化完美地嵌进去,形成具有鲜明岭南人文特色的城市建筑景观,把南沙打造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新里程碑。
  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这是人人所希望的宜居之地的美好愿景。但在生活舒适便捷方面,南沙还大有文章需做。汪洋在谈要前瞻性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到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需要注重。推进南沙新区开发,在不断拉大城市发展框架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特别是涉及民生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考虑,超前规划,优先推进,进一步增加城市集聚力。”
  而就如何增强南沙新区的人才吸引力,中国社科院在报告中建议南沙应该将市重点中小学资源的布局向南沙倾斜,采取整体搬迁或者建立分校的方式迅速改善南沙新区的教育条件;应该将一两家辐射珠三角地区的知名综合性医院搬迁到南沙,在更便捷服务珠三角地区的同时改善南沙新区的医疗条件;南沙应完善城市公交系统,特别是连通广州中心市区的大站快轨建设,促进广州中心市区人才服务南沙的便利性和彼此之间的交往。
  南沙能否发展成经济发展高地、度假休闲胜地、人才集聚洼地、安居乐业福地?重头戏开唱,南沙在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双赢 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018两会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保护和建设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