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瓷坛_瓷坛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眼前的瓷坛,让时光回到了童年。   那时我家住在朝阳区东三环,也就是现在的京广中心北面。那里是一大片平房。   1969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放了学总跟着院子里的孩子们一起玩儿,主要是跳皮筋和扔沙包。到了晚饭时间,家长们就在自家院子门口喊;“回家吃饭了!”我才蹦蹦跳跳回家,在院子里就闻到了香味儿,一看是烙葱花饼。因为不常吃到,所以格外香。用赵本山、宋丹丹小品里的话说,“那怎么说是特别好吃呢?那是相当的好吃!”这香味儿源自一只瓷坛,之所以香,是因为用坛子里的大油烙的饼。
  这坛子不大,高15厘米,直径17厘米,里外都是棕色,放在我家屋檐下的窗台上。那时家家都在屋檐下生炉子烧水做饭,酱油瓶子、油盐罐儿都放在窗台周围。
  这小瓷坛子是我母亲的陪嫁品。母亲1927年生人,18岁时嫁给我父亲。听母亲说,当时是她的母亲,也就是我姥姥准备的这坛子。女儿出嫁后要独立生活了,买点儿粗粮点心之类的,存在这坛子里,饿的时候还能充饥。母亲出嫁那年,日本刚刚投降,战乱年代缺吃少穿,哪儿来的点心?那时盐都是限量供应,最实惠的是用坛子腌些野菜萝卜。后来我姐姐们相继出生,盐不限量了,油、糖又限量了。于是这坛子改盛大油了。记得那时,每顿饭能买上一两毛钱的肉就很不错了,尽量买点肥肉,炼出点儿油来就倒进这小坛子里。日积月累,油多了,就有种丰衣足食的感觉,要知道那时每人每月只有半斤花生油的定量。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食用油可以托人买了,鸡蛋也可用粮票换了。母亲将鸡蛋煮好后放到坛子里腌,那也不是每天能吃到的。在我的记忆中,这小坛子就是改善生活的标志。它不显眼,但生活离不开它,结实耐用不说,常年的油脂浸泡很有光泽。再后来,90年代,食品都敞开供应了,各种器皿也都出现了。小坛子的使命似乎完成了,姐姐的孩子居然用它养起了小龟。
  进入了21世纪,那一大片平房要拆迁了,母亲也于2003年离开了我们。在家家都忙着与拆迁办周旋的日子里,我回到母亲家,看到已被掀了房顶的厨房窗台上还放着这只小瓷坛。姐姐说:“马上就搬家了,你要喜欢就把它拿走吧,留个念想。”我就用毛巾一包,将它带回了自己家。
  如今我什么都不用它做,就把它放在书架上,经常看看它,擦一擦,心满意足。母亲从18岁时带着它出嫁,我从跳皮筋儿的年龄就知道它能带给我香喷喷的好吃的。现在我的女儿都已过了18岁,在人人讲收藏的年代,这小瓷坛的历史就是我心中最好最珍贵的藏品。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相关热词搜索:美味 美味瓷坛 瓷坛 民国瓷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