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后世沧桑史(之三)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纪晓岚的老家,河北献县崔尔庄盛产金丝小枣。上世纪30年代,纪晓岚第七世孙女纪根藩还是一个小姑娘,她对老家的枣林又爱又怕。春天,和姐姐们在一望无际的自家枣树行子里“藏猫猫”;夏天,在浓阴漫地的枣林深处侍弄女红;秋天,佃户用长竿前脚打枣,她们姐几个专挑大的、红的,包在自己的手绢里比着品;冬天,苍茫白雪皑皑,枣林里一跑一道沟的野兔子和凌空而飞的雉鸡,把她的一颗心也扯得扑扑棱棱的。她穿着那件最喜欢的、殷红色的衫子在白雪中飞跑,枣林子里灌满了纪家姐妹无忧无虑的欢笑声。家乡枣林是她童年生活的大花绷子,上面绣满了她的童真和童趣。可自打她看过老祖宗《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个鬼故事后,一到晚上,她再也不敢到枣林里面去了。
  “田村徐四,是个农夫。父亲死后,继母生了一个弟弟,极为凶暴不近人情。家中共有百多亩田地,分家时,弟弟以赡养母亲为借口,分取了十分之八,徐四委曲求全,没有争执。弟弟又选择好田占取,徐四也依了他。后来,弟弟把分得的田产荡卖干净,又向徐四索要。徐四就把田地全部给了弟弟,自己租田耕种。一天夜晚,徐四从邻村喝醉酒回家。途中经过一片枣树林时,遇到一群鬼抛掷泥土,他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往前走。群鬼啾啾地叫着,逐渐逼近了徐四,等看清徐四的面孔,又都惶恐地开始倒退,说:“原来是谦让田产的徐四兄。”倏地化作黑烟四处散去……”
  一股黑烟倏然而散,吓死人了!
  
  只有相思人才知离别苦
  上世纪30年代末,灾祸频仍、战乱骤起,纪家门大分家,妈妈(纪李氏)领她们姐妹3个哭着走出了纪家的枣树,先后辗转于京津两地。先离乡、继而逃难的漫漫长路像是一册永远不知下文的长书。后来,在漫长、骇人的战争年代里,纪根藩嫁给了一生多舛的丈夫,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台湾。从此,与母亲和姐姐们生不见、死亦不闻。锥心的离愁、刺骨的别绪,大半生的逃难、避祸、思念、惊悸构成的生活主旋律,总让她噩梦连连。
  无数次,梦中的妈妈和姐姐们出现在家乡一望无际的枣林中,于是,艳阳高悬、林海泛涛、鬼魅敛形,妈妈和姐姐们笑靥如花,巴不得伸展双臂欲揽她入怀,她每每惊喜地扑过去,总会在时空交错的刹那间悲憾地醒来,于是,大滴的眼泪涤荡着懊悔。“咳!要是不走,纵然撞鬼,也是家乡的熟鬼;纵然是死,也能死做一处啊!”
  同样,几十年锥心的离愁、刺骨的别绪也无时无刻不噬咬着大姐纪根沛的心,家乡的枣林同样成为她们生离死别的伤心地。梦境里,小妹的那件像血一样殷红的衫子总是在家乡的枣林里扑棱棱地像蝴蝶一样若隐若现,不知是无意还是有知,这与《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段描述竟天造地设般的契合:
  “在沧州佟氏费园的一片枣林里,看门的老者每到夜里就能听见她唱歌……
  花朵儿重重,
  树叶儿层层,
  看不分明。
  中间坐个佳人影,
  只看见水红的衫子,
  裙是水红绫。”
  于是惊醒,纪根沛在暗夜里无声地抽泣。
  鬼――崔尔庄枣林中的鬼:女的凄美柔情、男的至善至孝,端得与常人、与好人无异啊!是战乱模糊了人与鬼的分界,是分离磨钝了人与鬼的隔膜,只有思念至死的人才会懂得:纵然变鬼也要穿透终生阻隔的藩篱,喘一口相思的长气啊!
  
  有家回不得,可怜那未叙的情缘
  纪根藩的丈夫去世很早,她一个人拉扯6个儿女长大,其中的辛苦自不待言。好在孩子们都学有所成,毕业后先后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定居。正是靠他们,纪根藩才在上世纪70年代初,辗转从国外与大姐通了第一封信,才知道妈妈早在1964年就去世了。封建官僚、地主出身以及她的“台湾关系”曾使两个姐姐半生蒙难。多亏纪次龙、纪列平两个侄儿从军多年,“光荣军属”的牌子就分别挂在姐姐们的家门口,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一点她们的不良成分。
  纪根藩的信中始终念念不忘纪家的枣林,这是她一生也做不完的清梦。“听说大陆越来越开明了,你们无论如何替我回家看看,我想咱老家那无边无沿的红枣林!要是能赎回来……”
  回?一则,故乡物是人非、无可投访。二则,以己之身份返乡,有“飞蛾投火”之险,到头来,大半生隐忍求生却不得善终,有违“光杆扫帚”的家训。
  不回?半个世纪的乡恋将同自己的躯体同焚、同朽⋯⋯掂掂量量、思思忖忖,大姐纪根沛最终也没再回老家,这也成为折磨她晚年生活的最大魔咒,尽管从北京到崔尔庄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大姐托人给小妹带去了一块癸末年(1943年)就绣好的绢帕,那是纪根藩嫁人前,大姐专为她绣制的。那时,战事正急、民不聊生、无以为馈,就连这方小小的绢帕还没有绣完,姐妹仨就已经在炮火声中命各一方了。绢帕上是两只在枝叶之间互相寻觅的小鸟,下面是大姐手书的“相彼鸟矣,犹求友声”,它出自《诗经?小雅?伐木》,意思是说:小小的鸟儿尚且为了寻求同伴的应声在嘤嘤地鸣叫,况人呼!况我的亲妹妹呦!
  70年代中期,纪根藩从台湾托人给大姐纪根沛送来几百美金,当时纪根沛家家徒四壁,屋里竟没有一个可以落坐的椅凳,来人只好放下东西就走了,话传回去,纪根藩十分伤感。在银行干了大半辈子的纪根沛老伴,吩咐孩子们将其存入银行,每一个季度取出再转存一次,据说那样的利息最高。纪根沛病重住院时,几次拔掉自己的点滴和氧气管子,也不让家人动用一个美分,那是妹妹留给她的,也是她留给孩子们的最大慰藉。
  纪根藩几次欲来大陆,因台湾方面的重重限制始终不能成行。可怜在几十年的苦苦的等待中,大姐、三姐相继去世,连一个电话都没能通过。姐仨一生阻隔、一生思念,仅求“友声”而不可得,到头来只能九泉相见了。大姐在弥留之际还在反复念叨,总看见一个红衣姑娘游走在家乡的枣林里……
  好在纪家的下一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大多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许多人到海外发展,纪家子弟们异国聚首,共图发展的也不在少数。如今的纪根藩已经年近90岁,姐姐们的子女经常到台湾去探望她。一次,孩子们请她去家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坐在轮椅里的她见是一家日本餐厅,马上勾起了她大半生颠沛流离、亲情两隔的愤懑,于是坚决离席。她不能让它再次亵渎她的生命。几年前,纪根藩委托大儿子丘鹏分别到北京八宝山公墓和太子峪公墓为她的母亲和大姐扫墓,她才从照片中看到了故去亲人们墓草凄凄的最后居所,她看后哭了好几天,家乡的枣林再一次强烈地缭绕在她的脑际。
  
  四散开来,“枣气”正浓
  如果说,200多年前,纪晓岚带着老家的枣香和乡土气走出崔尔庄成为一代文宗,正是由于他身上的那股永不消褪的枣乡精气神儿,刚正不阿,铁嘴钢牙,嫉恶如仇,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隐含着枣树的心性和风骨。200多年来,他的后世纷纷离开家乡的枣林,是枣树坚韧风骨让她们鬼魅而不惧、生死而不弃,几十年翘首连心地期盼着自己的亲人。
  如今,纪晓岚家乡以枣为“恒业”者越来越多,仅沧县就有小枣加工企业数百家。崔尔庄已经建起了大规模的“中国沧州红枣批发市场”。一到销售旺季,红枣批发市场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纪晓岚故乡的枣林观光旅游也已经开辟,修葺了纪晓岚故居和陵墓,建设了纪晓岚纪念馆,一个集商贸、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巨型市场,正在一代文宗的家乡崛起。
  如今,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当你来到那一望无际的“枣行”,走进那绿的海洋,清新、甜美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近观枣树,鲜亮浑圆的果实由绿转红,如翡翠,似玛瑙,成串成簇,压得枣枝摇摇欲坠。果红叶绿的枣行间,时见一些枣农,在欢快地劳作。歌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魑魅魍魉、遁形而去,人欢机鸣,声声在耳。正所谓:“遍野繁枝垂玛瑙,四乡宏韵唱清平。”
  (编辑  冯岚)
   icarusfeng@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后世 之三 沧桑 纪晓岚后世沧桑史(之三) 前世的沧桑后世的风光 人前多风光人后多沧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