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进化心理学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追求幸福(happiness),影响幸福体验的因素有食物、财富、婚姻及友谊等。寻求幸福与避免痛苦能让人们的幸福需求得到满足。幸福和痛苦不是人类通过进化获得的一种最终机能,然而幸福和痛苦对人类远古祖先的影响在于调节行为活动以增加生存与繁衍可能。为什么有些环境刺激比其他刺激更能让人体验幸福?为什么回避痛苦与追求幸福同样重要?为什么幸福体验有相对性、过度性与目标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在进化观点中得到较好回答。人们的幸福感可以在认识基因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加强,如加强亲属联系、强化社会合作、重视婚姻承诺以及满足本能欲望等。
  关键词 幸福;不幸;生存;繁衍;进化观点
  分类号 B849:C91
  
  幸福从哪里来是一个人类祖先乃至现代人都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现代人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获得幸福,几乎没有任何个体以不幸福或痛苦作为人生目标。古往今来,人们在意识或无意识中、长时间或短时间内、直接地或间接地追求幸福。幸福是一种个体主观心理体验,很多研究都用主观幸福感来概括个体是否体验到幸福。然而,研究显示一些环境刺激,如可口食物、漂亮房子、真挚友谊与美满婚姻等,更能让人体验到幸福(Buss,2000;Grinde,2005;Kohler,Behrman,&Skytthe,2005;Lyubomirsky,Sheldon,&Schkade,2005)。同时,环境中也存在让人不幸福的因素,例如危险动物、失诺关系与破碎家庭等(Buss,2000;Grinde,2002;Nesse,2004)。幸福体验会增加人的免疫系统的生理机能(segerstrom & Sephton,2010),这说明幸福体验可能与生物进化有关。幸福并不是任何特定文化或特定经济背景下人们所特有的心理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任何个体的大脑中都有幸福概念,也都在特定的日常行为活动中体验幸福。
  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有助于个体体验幸福的一些活动(如吃甜食、食肉以及性行为等)让他们获得一些生存与繁衍优势(Buss,2000;Grinde,2002;Nesse,2004)。然而,幸福体验是短暂的,人们反而经常会体验到痛苦。尽管摆脱痛苦或不幸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一个重要动因,但是行为遗传学研究显示某些个体可能会比其他个体更能体验到痛苦,然而一些个体可能会比另外一些个体更能体验到幸福(Nes,2010)。幸福体验与遗传素质有关(stubbe,Posthuma,Boomsma,&Geus,2005;Weiss,King,& Enns,2002),也与远古祖先的进化环境特点等有关(Nes,2010)。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指出现代人的幸福会遭遇一些障碍(Buss,2000;Grinde,2002,2005;Nesse,2004),诸如;(1)在进化适应性环境中已经形成的人类躯体(主要是大脑)的机能难于适应复杂的现代生活环境;(2)进化心理机制以适宜性为目标,也有出错的可能。如回避毒蛇与蜘蛛等刺激让人恐惧但有利于繁衍,人类也会把类似于毒蛇形状的弯曲木棍或绳子看成毒蛇,这些知觉或行为活动均不利于幸福;(3)进化适应性诱发个体围绕资源与求偶机会展开竞争,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是差异性的繁衍成功,某些个体可能会比另一些个体获得更多资源,留下较多后代,体验较多幸福。
  某些活动(例如性、食物、社会交往与地位等)为什么会比其他活动更让人体验到幸福?为什么人们过分夸大某些活动带来的幸福体验或不幸的体验?人们的幸福感觉为什么是相对的,或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幸福才有意义?进化观点指引下的幸福研究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好解答。幸福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在进化观点的框架下得到整合。进化观点引导下人们幸福感增加的策略与途径需要得到重视。
  
  1 幸福的来源
  
  幸福研究一般始于哪些因素更能够让人体验到幸福。一项研究通过拨打手机访谈人们如何感觉电话接通前的行为活动,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感到幸福的行为主要有:(1)性活动;(2)跟朋友饮酒;(3)工作。另外一项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1)食物;(2)畅饮;(3)性行为;(4)友谊;(5)某一领域取得成功;(6)发明创造;(7)学习;(8)身体锻炼(Nettle,2005)。很多研究也发现结婚的人比单身的人有较多的幸福体验。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这些行为活动时就会体验到快乐与幸福。这些研究成果并不让人意外。让人意外的是,一些研究者认为金钱等物质化因素与幸福体验有关(Boyce,Brown,& Moore,2010;Clark,Frijters,& Shields,2008),但研究结果却发现幸福体验与金钱呈负相关(Clark et al.,2008)。不过从逻辑上来讲,金钱至少应该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比如说,上面与幸福生活有关的很多行为都以金钱为基础。金钱与幸福体验的负相关可能与其他变量有关,诸如社会比较、炫耀与社会权力等个体动机性因素以及阶层相对性等(Boyce et al.,2010)。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所认同的幸福有所不同。有些文化背景(例如个体主义占优文化)认为内在动机支配的愉悦活动能让人获得幸福体验,而有些文化背景(例如集体主义占优文化)认为外在动机支配下的满意度与遵守承诺才是幸福体验的一个重要标志(Brdar,Rijavec,& MiUkovie,2009)。
  人类祖先趋近或回避的某些刺激有利于解决生存(食物来源与避免身体伤害)与繁衍有关的诸多问题(求偶问题)。幸福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并不能直接地增加繁衍适宜性,幸福体验伴随行为活动影响生存与繁衍。很多研究显示知觉活动在幸福体验影响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如幸福体验(或不幸福体验)的一个重要机能是调节或提醒个体增加或减少接触某些环境刺激。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自我保护、建立真挚友谊(或寻找同盟者)、寻找配偶、守护配偶以及寻求社会地位等,人类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信息尤其关注。人类成功解决这这五类问题就可能会获得幸福体验。从进化观点来看,单纯地追求幸福体验,有可能让个体体验不到幸福。
  
  2 幸福的特性与机能
  
  2.1相对性
  个体的主观心理幸福感是以其他人为背景或比较标准的。一项研究中被试回答收入有关的问题时,被试大都希望自己比多数人收入高,比如,当地平均年收入是25000美元,那么人们可能挣到50000美元才会幸福。另外一项研究也显示,人们认为最低的生活花费应该随工资增加,而不是应该随物价变化。进一步说,人们对于收入高低的想法不取决于他们消费的多少或买什么商品,而是决定于其他人收入的高低。生活满意度作为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有相对性 (Wilson,Meyers,& Gilbert,2003)。比如说,人们接触到高吸引力的模特照片后,相对于没有接触模特照片的其他个体来说,前者对配偶的满意度水平会降至较低(Kenrick & Gutierres,1980)。幸福体验的相对性可能与自我比较或反事实推理有关,有时人们的满意度是相对于过去而言的,比如某一比赛中铜牌获得者会比银牌获得者有更高的心理幸福感,铜牌获得者的兴奋是相对于自己过去没有获得奖牌而言的:然而,银牌获得者会有不快,这是因为他们的体验是相对于金牌获得者来说的。因此,幸福研究获得的一项重要结论是很多人的幸福体验是以周围人的成功与行为为背景的,是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的。人们在跑步机上追求幸福(BUSS,2000),例如人们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后,需要找一个漂亮的妻子组成家庭,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后他们会希望自己在工作上得到提拔。进一步说,人们希望享受的幸福与他们已经体验的幸福总会有差距,这会推动他们不断地在不同的行为活动中追求幸福。
  现代社会中能够增加幸福体验的刺激也与金钱以及财富有紧密关系。如前所述,生活中很多人预期自己的最低生活开支随工资增加,而不随日常花费增加。实际上,如果我们仅关注生存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那么日常花费应该是最重要的(veenhoven,1991)。生活中人们不关注自己开支而关注工资增长,期望通过工资与财富的增加来标识成功。这些行为背后的一个重要动力是财富与成功能够增加性吸引力(Li,Bailey,Kenriek,& Linsenmeier,2002)。对于女性来说,富有的男性(也包括较高地位)比收入低的男性更能够在经济社会中取得生存成功。如果男性比身边的人或邻居有较多的财富,那么他们就比其他人更有性吸引力,在繁衍后代问题上也更具有优势。人类进化出了一种与别人进行比较后相对地评价自己的机制。但是,人类在现代社会难于了解繁衍后代的最优条件与情景,以至于会把环境中的成功者作为目标,试图比这些人更成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别人比自己更成功,就会变得不高兴或痛苦。自然选择尤其偏爱让自己更成功的个体。让自己更成功的人获得的一个重要奖赏就是适宜性增加以及性吸引力增加。识别与发现比自己更成功的人,作为一种进化信号会让我们更努力地工作。
  
  2.2过度性
  幸福体验研究发现人们会过分夸大某一事件对幸福体验的积极影响或某一事件带来的不幸福体验(Gilbert,2006;Wilson et al.,2003)。彩票中奖者会比下肢瘫痪的人体验到较多的幸福吗?研究显示彩票中奖者一年以后的幸福体验与一年前相比没有提高。我们适应了改善的环境条件后,幸福体验就会恢复到从前。让人惊奇的是,人们如果适应了类似于瘫痪的身体障碍,他们也会在很多的情景中体验到幸福。可以看出,人类会高估彩票类似事件对幸福体验的积极影响,也会高估不良事件对幸福体验的消极影响。
  前面关于幸福体验增加的影响因素也都与人类提高繁衍后代的几率有关。有研究认为人类已经进化了一种快乐系统(pleasure system),这一系统对于增加生存与繁衍机会的刺激尤其敏感(Nesse,2004)。现代人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来快乐系统,食物与社会交往等能够激活现代人的快乐系统。然而求偶问题是自然选择最为关注的。相对于其他问题,性行为与婚姻问题更能够让人体验到幸福。大自然给人类设计了这些有生物学优势的偏好,促进了人类不断增加繁衍适宜性。具有适宜性意义的刺激可以增加人类幸福体验。
  环境中存在一些有利于人类幸福体验增加的刺激,趋近或获得这些刺激可以增加人类的繁衍适宜性。然而,人类也会回避一些刺激(例如,动物吼叫、蜘蛛与毒蛇等)才能增加繁衍适宜性。过份地夸大一些负性刺激或过早地识别出负性刺激会避免身体受到伤害。一些负性刺激信息(例如感冒、瘟疫与毒蛇)很容易让个体感到末日来临,这会让他们免于感受痛苦。人类祖先自身的身体安全得到保证后,他们繁衍后代的几率就会增加。自然选择让人类大脑进化出了一种相信甚至过分夸大某些刺激能够带来优势或灾难的信息加工系统。
  
  2.3目标性
  人们对能够增加繁衍适宜性的刺激尤其敏感,比如食物与金钱等,尤其相信这些刺激得以满足是让人愉悦的事情。为此,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我们希望得到更多收益(例如更好吃的食物或更多金钱),但是努力工作可能并没有让我们体验到更多幸福。目标相对于幸福体验。更育助于提高繁衍适宜性。一旦我们的收益达成了目标,我们便不在满意目标(Lueas。2007;Veenhoven,1991)。人类祖先如果认为目标不重要,或者认为某些刺激不重要性,他们就不可能具有相对的繁衍优势。进化来的一种大脑机制只是让我们相信预期目标实现后我们会体验到幸福作为奖赏,但实际上幸福体验的重要性远没有下一个目标重要(Wilson et al.,2003)。事实上,研究发现个体加薪以后,幸福体验会增加,可是几个月后,他们的幸福体验会恢复到从前没有加薪时的水平。随着幸福水平的再次降低,人们会继续进行其他活动以增加自己的幸福体验(Lucas,2007)。进化机制给人类设计了过份依赖下一个目标带来更多幸福的心理机制。
  人类可以搭乘公共汽车,可以看液晶电视,可以浏览网络,也可以穿名牌衣服,然而这些物质刺激出现并没有让人更快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物质刺激没有让人类感到快乐?为什么人类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却没有体验到长久幸福?为什么人类实现一个目标后会追求其他目标?从进化观点来看,个体实现一个有助于生存的目标后会体验到短暂快乐,适应了短暂的快乐后,紧接着就会感到不快乐(Lucas,2007),从而需要追求其他行为目标以增加快乐(Nettle,2005)。因此,进化并没有赋予人类长期满足的优势,长期的心理满足或幸福体验尤其无助于个体生存。试想一下,如果个体吃一次美餐之后不想再吃次一次,或没有想吃更好美餐的愿望,那么人类就不可能有现在。进化尤其可能会让个体进行两种选择,其中一种选择是从来不满意或者至少是不会长久满意。另外,不管过去需求怎样,个体不断产生一个指向未来的新的需求基线,这个基线相对于他人来说是最好的。
  幸福是安装在人们身体上的一只弹簧,人们不断地促使弹簧处于弹起状态。因此,人们生活中很多的行为决策很少来自于个体真实的幸福体验,相反把很多努力集中在自己认为的能够获得幸福体验的目标活动中,但实际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幸福。人类在追求幸福体验的过程中为什么会表现出上面三个特点?这可能与人类祖先体验幸福的进化适应性环境有关。
  
  3 提高幸福的策略与方法
  
  进化观点认为现代人与传统人相比遇到了很多障碍,人类克服这些障碍后才会体验到较多 幸福。进化机制对幸福体验的影响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改变环境因素就可能会影响幸福体验与行为活动的关系(Buss,2000;Nes,2010;Nesse,2004)。远古时代大自然给人类设置了很多障碍(如猎食者、寄生虫与外侵者),现代科技已经消除了很多进化时期大自然给人类幸福体验设置的障碍(例如,远离森林、使用杀虫剂与生产武器)(Buss,2000)。然而,人类追求幸福仍需要克服诸多障碍。
  
  3.1认识不幸的适应性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然而生活不幸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一大障碍。那么为什么人类还会反复地体验这些痛苦呢?为什么有些人对痛苦的投入要高于追求幸福的投入?为什么痛苦让人刻骨铭心?如前所述,不幸福本身也是自然选择机制影响下人们解决生存与繁衍问题的重要结果(Keller & Nesse,2006;Nesse,2004)。进一步说,不幸福类似于幸福具有相同机能,它们都增加了人类繁衍后代的成功几率。例如,一些让人痛苦的情绪体验,诸如悲伤、厌恶、愤怒与嫉妒等,都会增加个体的痛苦或不幸福的体验。然而,每一种特定情绪体验都与特定进化问题解决有关。例如社会位置较低会诱发抑郁情绪,配偶不忠会引起嫉妒情绪,自尊受到威胁会激发愤怒情绪,看到不道德行为会体验到厌恶情绪。一些令人痛苦的信息或刺激有利于解决社会生活或交往问题。个体体验到朋友背叛、配偶离弃以及财产损失等行为活动带来的痛苦,更有可能反省与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与进化适应性有关的刺激(尤其是负性刺激)可能会引起个体过分警觉刺激的潜在危险,这有可能让个体失去一些体验幸福的机会。
  婚姻是幸福体验的一个重要来源,如何从婚姻初始就避免痛苦是一个重要问题。个体尤其要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同,价值观以及人格特点类似的异性作为配偶(Buss,2000)。个体选择与自己有类似特质的异性作为配偶可以增加彼此信任,这会减低亲密关系威胁因素的消极影响,能够减少性嫉妒以及愤怒等情绪,也会减低离婚几率对幸福的影响。个体选择与自己类似的潜在配偶结婚也可以减少非亲生子女虐待事件发生,避免离婚对子女的不利影响。其次,对于性别差异问题来说,教育可以减少不利于幸福体验增加的心理机制的影响。比如,男性一般会高估女性的求偶兴趣,而女性一般会要求男性作出高的婚姻承诺。如果教育个体通过意识手段让两性控制这些偏见,个体就可以避免特定条件下不必要的认知偏见对幸福体验的不利影响。
  
  3.2控制竞争结果
  人类体验痛苦的另一个原因是自然选择让某些个体作为繁衍成功者有较多正性体验。自然选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差异性,某些个体会比另一些个体在解决生存与繁衍的问题上更有优势,而没有优势的个体尤其可能会体验到痛苦(Grinde,2005;Keller & Nesse,2006)。进化设计的一个表现就是一些人的幸福体验会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基础上。群体间竞争以及群体内个体竞争会导致个体在财产以及求偶机会上出现差异。人类倾向认为社会地位高与财富多的个体是成功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具有相对较多的繁衍机会。相对来看,社会地位低与财富有限的个体具有较少的求偶机会。一些女性为地位高与财富多的男性进行激烈竞争。例如散布谣言与恶言中伤等,这些行为会让一些女性在求偶市场上失败。男性在求偶市场上也会面临激烈竞争,他们进行身体攻击与行为攻击降低对手的吸引力。社会结构的等级性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社会地位高的个体因成功会体验到较多幸福,而社会地位低的个体会因失败而体验痛苦(Keller & Nesse,2006)。
  对于竞争导致失败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减低失败者体验。从进化角度来看,失败者与成功者并存。竞争获胜者一般会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失败者尤其会经历负性体验。从社会角度来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体验不均衡可以通过合作加以解决(Buss,2000)。个体加入某一个群体并与群体共同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如果群体个体都对成员合作前景有信心,他们合作的动力就会很大。群体可以教育成员合作。让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合作与分工,同时抑制相互剥削策略带给群体合作的负面影响。
  
  3.3缩短环境差异
  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媒体信息泛滥,这与人类祖先所依存的进化适应性环境形成明显对比。进化研究者一般认为人类祖先多生活在小群体(大约50~200人),人们彼此认识,也多有血缘关系(Dunbar,1993)。可是,现代都市人一般生活在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聚集的城市,人们彼此不熟悉。例如,在进化环境中人类祖先潜在的求偶对象是有限的,而现代人可能会在媒体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的高吸引力的潜在求偶对象(Buss,2000;Nesse,2004)。因此,现代人可能会比人类祖先在求偶问题上有较高且不合理的心理预期。求偶问题上不合理的心理预期会让求偶失败几率增加,这是现代社会环境与人类进化环境存有差异的一个结果(Buss,2000)。
  与求偶问题类似,现代人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面临困难,人类祖先在小群体背景下可能会成为解决某一领域问题的专家,或者他们的技能至少会受到重视,然而现代人却需要与很多相同技能的人进行竞争。现代人遭遇失败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小群体状态下的人类祖先。因此,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经济越发达,人们抑郁水平越高。另外,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人们多生活在独立的家庭结构中,亲属交往受到物理距离限制,而进化小群体背景下亲属间有紧密的社会联系,相互提供支持(Buss,2000;Dunbar,1993)。可以看出,与大群体相比,小群体更可能让人体验到幸福。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会遇到一些不能靠进化适应性机制解决的心理问题。这会降低他们的心理幸福感与生活质量。
  然而,主动地采取一些办法增进亲属联系以及形成真挚友谊可能就会增加幸福体验(Buss,2000)。亲属交往疏离与友谊关系可以借助于手机、电子邮件与网络聊天等新技术手段得以解决。亲朋交往有助于增加社会支持与社会联系。促进社会联系也有其他重要的途径,如提高自己的独特性,尤其应该注意发展其他人看重的,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能力与技巧。个体也应该寻找能够看重自己技巧与能力的群体,回避不看重自己能力的群体,这些行为活动会增加个体的心理幸福体验(Bugs,2000;Nes,2010)。
  对于某些进化欲望来说,满足他们就能获得快乐。求偶成功、事业成功,可口食物与社会地位提高等都有利于个体体验幸福。求偶与结婚就是进化欲望满足后体验到幸福的一个重要例证。此外,如果人们居住条件符合进化适应性环境中人类祖先的居住特点(如周围环境有较多的花草树木与有水池等),他们尤其可能会体验到幸福(Buss,2000)。
  
  4 总结与展望
  
  从进化的观点来看,幸福体验是自然选择为增加繁衍适宜性而设计的行为调节机制(Buss,2000;Grinde,2005;Nesse,2004)。幸福体验的无意识机制可以为干预与提高心理幸福体验提供科学依据。漫长的人类进化中幸福与痛苦并没有直接的进化机能性,心理体验通过支配机体行为活动提高繁衍几率。人类多数情况下是在无意识地体验着幸福,进化有关的机能性刺激(例如配偶、食物、友谊以及地位等)尤其可能会比其他刺激更有效地影响人类的幸福。比如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尤其应该重视婚姻、食品品质以及社会交往等问题。这些问题较好地得到解决后人们的幸福体验就会增加。
  现代化的社会让人们回避了一些进化适应性环境中人类祖先必须体验的一些痛苦(例如医疗技术发展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痛苦),但是人类祖先的适应性机制仍然在现代人大脑中发挥作用。人类还没有形成一种自动化的无意识机制解决现代社会中人类所必须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亲属间物理距离增加与潜在配偶对象增加。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加强教育,增加目标设置影响下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幸福体验的影响。其次,社会也应该引导人们进行合作。形成群体归属感,帮助人们形成群体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机能,让人们在着眼未来的不断合作中增加幸福体验。第三,充分认识幸福体验的进化来源,满足人们的本能需要(例如求偶需要、寻求社会地位需要等),社会也应该引导人们有正确的婚恋态度等。科技发展让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人类也注定能够在认识幸福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幸福感。

相关热词搜索:进化 观点 幸福 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 幸福进化俱乐部 幸福成长俱乐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