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雯丽的生活之旅]蒋雯丽简历 资料个人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在路上,没有人认识你,没有身份、地位、财富的区别。带着自由自在的心情,伴着一路好风景,还有不期而遇的人和事……那是一种非常自在的感觉。”   ――蒋雯丽
  
  北京胡同里的悠闲惬意
  
  童年时的蒋雯丽最喜欢看书,很早就接受了油画与音乐的熏陶。1988年,还是安徽自来水厂的一位普通工人的她,开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旅行,去北京参加北京电影学院招生考试。
  “那之前我只在电视里看到北京,觉得它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城市,真的来到北京,考上电影学院以后,又在这里生活,才发现它是一个既有着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又有着东方古老文化底蕴的城市。”对于能不能考上,自信的蒋雯丽从没有怀疑,只是那时的她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由此踏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绚丽旅程。
  “对于北京,我没有任何不习惯,它是我的第二故乡。”现在的蒋雯丽早已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北京人了,尽管对于故乡安徽,她仍有着深深的眷念:“京剧源于徽剧,而后又与湖北的汉剧、陕西的秦腔(梆子)和江苏的昆曲相互吸收、汇合、融化,才演变而成。”多年的习惯,蒋雯丽依旧是那位痴迷于文化的小女子。
  如果有朋友来北京,找蒋雯丽做导游往往能了解骨子里的北京生活:“帝王之都,文化底蕴自然厚重,北京的好,不可能在两三个月里看完,更不可能用三言两语道尽。”像北京城百年来的传统住宅四合院、民风民情古朴丰富的什刹海、中国帝陵建筑的典范明十三陵……这些常常被外地游客因时间紧而放弃游览的地方,都是蒋雯丽闲暇休息时的最常去处。老北京的胡同,则是蒋导游介绍给朋友的惊喜,那些灰扑扑,毫不起眼的老胡同,也许就藏着什么宝贝呢!多少年以前的古宅,又是哪位历史名人的旧居,还有不起眼却非常有名的饰品店,特别有意思的咖啡馆,又或是别致的茶馆、书店。不拍戏的日子,生活在北京的蒋雯丽,最乐意在这样的胡同里的某个舒适角落,一杯清茶,一卷书,便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邂逅西安,爱上内敛陕西汉
  
  1989年,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蒋雯丽出演了电视剧《悬崖百合》,第一次演出就荣获了“飞天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早就对西安古文化向往的她,也趁着在西安拍戏的便利,仔细地游览了西安,感受了古城的悠久文化。“西安是个最不张扬、也最坚持的城市。书法、文学、艺术无不外收内敛、小心翼翼。而西安人的精神,却又像有着‘神合’历史传说的西安唐小雁塔,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到现在,蒋雯丽还记得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有位用拖把沾水写字的老者,“等水干了,字也就没了,老者转身继续写过。”
  西安的特征,事实上是如此明确、独立和自信,甚至是有些固执,想必这也是能让西安作为一座城市彪炳史册的重要原因。“我真正觉得自己了解了西安,是在认识顾长卫之后,他就是陕西人。”蒋雯丽眼里的西安,气质上没有明显的诸如北京、上海等外观上的强烈特征,一切看似平淡。但当你静下来,细细浏览,并和当地人坐下来交谈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强有力的东西就会升腾起来。“脚踏实地搞自己的东西,既不张扬又固守阵地。”也许,蒋雯丽对于西安不张扬的印象,也许是受老公顾长卫个性的影响吧。面对媒体,蒋雯丽从来都不肯谈论与顾长卫的婚姻,而顾导也是一贯地低调,但就是这样一位不张扬、个性内敛的摄影师手下,诞生出电影《红高粱》、《菊豆》,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摄影师,现在,又成为赢得国际大奖的国际级导演。
  
  洛杉矶的一折《苏三起解》
  
  “没有什么国家,比美国对冒险者更有诱惑力了。”然而,蒋雯丽的美国印象,和冒险无关。
  第一次去美国,是大学毕业后的事情,温柔的蒋雯丽随同顾长卫到美国拍片,在加州的家里做了一段时间的专职主妇。“在加州的时候他在外面工作,我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英语,做做家务做做饭,有空再去逛逛街,那会可是真正的放松。”蒋雯丽说,“洛杉矶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是一个很开放的城市,虽然谈不上文化之都,但却把别的国家的文化研究得很透彻。”在她印象中,洛杉矶的中餐就做得非常体面,理直气壮,该辣就辣,该麻就麻,虽说是异地他乡,但口味却不肯做半点迁就。
  “那段时间,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吃不习惯。只要有钱,再加上熟悉洛杉矶地理环境,就可以吃尽大江南北了。”对于洛杉矶的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丰富的美食:“吃得最多的当然是中华美食。台湾菜小巧精致,饮品和小点独成一格。各种风味的中国地方特色菜品种丰富多样。除此之外,各色的风味餐馆比邻而居,我不挑食,也没有忌口的东西。但我不喜欢去豪华的餐馆,比较喜欢那些文化气息相对浓厚,环境比较雅致的餐馆,幸好,这样的餐馆在洛杉矶有很多。”
  洛杉矶对于蒋雯丽也是非常喜爱的,这不,最近一次重返洛杉矶,蒋雯丽居然在一家小小的江浙餐馆里,听了一折原汁原味的《苏三起解》。这样的经历在国内都属难得,更何况是美国。听着台上的低吟浅唱,蒋雯丽对于洛杉矶的感觉更多了一些说不清的情愫。
  
  从安阳腾飞的《孔雀》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百里画廊太行大峡谷,被称为八百里太行之魂,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蒋雯丽觉得:“安阳和家乡蚌埠市其实很像,都是中小型城市,就连公园的建筑规划都很像,很有意思。”让顾长卫一举成名的电影《孔雀》,就是在这里拍摄而成。
  2003年,“非典”震惊世界。当时蒋雯丽却和顾长卫、还有1岁大的儿子和和,在河南安阳拍摄《孔雀》。“那时候,为了安抚周围人想家的情绪,我只有对他们说‘要像平常一样,以旅行的心态来对待,就会没事了’,然后,我自己的心也这样踏实下来。”为了顾长卫能够顺利拍摄,蒋雯丽大声地向每个人解释,他们是在“非典”前就到达安阳了。
  现在回想起来,蒋雯丽依旧很有感触:“当时差不多全国其他剧组都停下来了,但我们没有停止。长卫一开始拍摄的时候确实压力很大,刚开始也比较忙乱,因为还有两个演员都来不了,而这也是他第一部自己导演的电影。”也许正是这许多的因素,使得这部影片对于蒋雯丽家人的意义更加不同。
  顾长卫,这位一贯内敛的陕西汉,在影片《孔雀》的片尾字幕中,非常郑重地打出“谢谢雯丽”的字样,得奖后,更是忍不住当众表达了对于爱妻的深厚感激。对于蒋雯丽自己,这部影片也证明了自己当初对于丈夫的信心:“第一次看完这个电影我就哭了,里面呈现出的那种厚重,在当时那样的状况下,长卫还能够保持沉静的心态来讲述一个故事,我觉得很不容易。”《孔雀》在安阳放映时,全城的人都来看,家乡被搬上屏幕了,安阳人特别自豪和感动。
  自此,河南安阳,对于蒋雯丽而言,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旅游城市,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关乎生命、家庭和爱。
  
  
  西藏,不变的向往
  
  印象中,只要从事和艺术相关职业的人,就都有点“恋藏情结”,蒋雯丽也不例外,“西藏我一直想去,只是苦于没时间。不过,我心里清楚,一生一定会去一次。”向往西藏,不仅仅是为了旅游,更多的是因为性格。西藏是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地方,还有一马平川的开阔土地,使人的个性能够充分发挥。
  在那能与天比高的地方,对着那一望无垠的高地,更能体现出人的孤单,打挫锐气,磨灭意志,让人能俯身这片土地,死心塌地地嫁给这片土地。西藏是一个神圣的地方,‘生于无畏,死于轮回’只有在这里才能实现。“我向往西藏神秘的宗教,渴望见识那些为宗教死心塌地的藏人,看他们是否能够让我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执著和忠诚。”蒋雯丽对西藏的向往,也许正可以用来解释并不欠缺父母疼爱的蒋雯丽为什么一直对德拉克洛瓦的一幅名为《墓地上的孤女》的油画情有独钟。其实,并不是哪个旅行者把西藏梦幻化了,而是他们本来就有着如西藏般神秘而孤独的气质。“就算丢失掉旅行者的猎奇眼光,再去看西藏一处处寺庙、道场、天葬台、高山草原、苍鹰……西藏,仍然是我不变的向往。”蒋雯丽坚定地说。
  
  旅行中的涂抹:他说有梦
  
  蒋雯丽的旅行,向来没有计划性,从来就是说走就走,“就算有了计划,也很难实现,而且,我的空闲时间和想法都是很突然的,如果过多地去计划,就会少了很多乐趣,还不如行云流水似的来来去去。”说的是!在这世上,谁不是游人呢?什么地方够美就能够让人驻足片刻,这些就已足够。
  如今,蒋雯丽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谈到感情,她总是以一种轻描淡写、三缄其口的态度一笔带过。嫁给如此优秀的丈夫,蒋雯丽却说自己总爱批评顾长卫,埋怨他沉溺于工作的时间太长。
  蒋雯丽说她现在内心还依然保有小女孩的心态,偶尔还会涂抹一些文字和图画,在旅途中,记录一些不为人知的心事和情绪。而顾长卫是懂得她的,她说:“长卫很喜欢我的画,虽然很幼稚,但他说里面有一种梦一样的东西。”得到理解和幸福的蒋雯丽,无论是在照片里、银幕上、公众场合中,都越来越显现出快乐和自信的样子。
  “爱有时要一个字一个字说出来,但是更好的情况应该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出来。”有丈夫相伴的旅途,快乐也是这样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吧!不过,蒋雯丽却说自己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看来我想‘做个背包客一个人去旅行’的梦想是很难实现了!小时候,骨子里仅有的这一点叛逆,都被现实生活掩盖了!”然而,这正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写照。

相关热词搜索:之旅 生活 蒋雯 蒋雯丽的生活之旅 蒋雯丽图片大全 蒋雯丽高清生活照图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