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改非”问题的专家视角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当前,领导干部“改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竟是单纯的操作技术问题,还是制度设计有不完备的地方,抑或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怎样才能从根子上加以解决呢?   在此,本刊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杨凤春和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对“改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改非”是一种不合理分配
  
  杨凤春教授认为,现在产生的“改非”问题,表面来看是非领导职务资源分配和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实际上是作为一种本质上不合理的干部管理制度的必然后果。
  杨教授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干部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不少改革,但始终未能解决干部管理领域的根本性问题,即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问题,因此一些本来涉及到干部与公众的关系问题被“内部化”,成为干部群体内部的管理“技术”问题和干部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非领导干部职务的设置就是这样。
  在我国,一个人一旦成为“干部”,只要不犯严重错误,就“一辈子都是干部”;另一方面,官场上升渠道逼仄,并且当前干部职业竞争的规范化、公正化程度低下。因此,最大限度照顾所有干部的利益,以及满足所有干部晋升欲望,从而最终能够提供其福利待遇,便成为目前干部管理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在这种困境下,非领导干部职务作为目前干部管理制度中各种不合理因素的一个结果,是在无法进一步合理化干部管理制度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应付策略,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改非”的泛滥就由此而来。
  针对“改非”中出现的人才资源浪费现象,杨凤春认为,“从社会财富创造和福利分配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新的不合理分配。”他认为,在一个提倡劳动光荣、提倡自食其力的社会里,仅仅依凭以往的资历,在具备自食其力能力的前提下,不去创造应有的价值而依赖其他劳动者的创造而索取良好的福利,无论从社会和谐还是公正合理的角度看,都是难以服人的。
  记者提出,多数“改非”干部并不是甘愿赋闲,他们也想有所作为,但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杨教授说,如果说一种制度,让如此之多的官员,没有机会投身社会财富创造的洪流,而只能“坐分”既有的社会财富,其成因肯定不是个人性的而必然是体制性的。这是因为在官员“不劳而获”与“创业”之间,目前的体制、机制更有利于、更鼓励官员的坐享其成而非创造贡献。
  除了对“改非”合理性的质疑外,杨凤春担心,在现在这种体制、机制导向下,“改非”还可能产生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在大面积“改非”完成后,由于实职与虚职、做事与不做事、有贡献者与无贡献者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非常模糊,这在目前强化问责制的情况下,会不会在做事的官员和不做事的官员之间制造“劳动和报偿”的分离,会不会导致更多的官员去追求那些“无事一身轻”的“闲职”、而逃避“做事”所必然可能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会不会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坐享其成而形成新的官场“大锅饭”和“无人负责”的局面?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改非”滥觞源于官本位
  
  成都市委党校刘益飞教授则认为,“改非”体现了深刻“官本位”烙印,它所产生的问题也因“官本位”而来。
  刘教授指出:本来,在现代公务员制度下,官员只是一种职业,当职位消失的时候,身份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但我国“官本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社会生活尤其党内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在“官本位”的行为方式之下,官员的身份待遇是终身制的,离岗之后,身份待遇不能变。因此我们看到,官员“改非”之后,名为调研员、巡视员,其实是既不“调”、也不“研”,既难“巡”、也“视”而不见的,只是借此名义流连于官场,享受官员的待遇,保持一种心理平衡。
  刘益飞还说,从地方上“改非”的一些具体操作来看,科级干部40多岁“改非”,处级干部50岁出头“改非”,厅级干部58岁“改非”,这就意味着,公务员如果不混到一定的级别,就会提前下课,丧失正常工作和晋升的权利。这样以官阶而非实际能力作为能否继续工作的度量衡,不就是一种典型的“官本位”吗?
  针对“改非”是对在改革中承受代价(提前离岗)的干部的一种照顾或补偿的“代价论”,刘益飞说,在干部人事工作包括干部制度改革中,必要的照顾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因此陷入“照顾至上”的误区。在干部工作干部政策上,邓小平历来是“有限照顾论”,即把“照顾”作为一种过渡。但不知从何时起,“照顾”日益成为一种制度,照顾至上、照顾太多、照顾必然。县级以上党政干部从“一线”下来,如果什么职务也不安排,反而不正常,因此造成了当前各地“改非”的滥觞。
  刘益飞感慨,早在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刘少奇就以华盛顿做了8年总统、又退为平民为例,提出“这样的办法,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参考一下?”很遗憾,这样的声音现在已经很难听到了。
  刘益飞最后提出,要正视和解决当前“改非”模式的弊端,不仅要着力于制度的改革,更要着眼于对在党内生活中存在的“官本位”意识及特权思想的清理和批判,令人信服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贯彻到底。

相关热词搜索:视角 专家 “改非”问题的专家视角 谁动了"改非"干部的奶酪 第七篇专家视角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