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能力研究引论] 图书馆学是冷门专业吗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信息能力对信息社会中的各个成员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也不例外。在简要评述现有信息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信息能力的三种主体表现形式。然后,基于组织的整体理念,阐述图书馆信息能力的概念。最后,从资源观和流程观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图书馆信息能力的内涵。
  [关键词]能力研究 信息能力 图书馆能力
  [分类号]G251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作用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已经为社会所共识。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要想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各个系统就都须具备信息能力。在此种社会环境下,关于信息能力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而就目前看来,奇怪的是作为信息能力研究的发起者和主力军,图书情报机构却很少从整体的高度对自身的信息能力进行研究。
  
  1 信息能力的界定
  
  信息能力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较一致的看法是:信息能力的提出是社会形态发展到信息社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信息能力对于个人、组织、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上提出信息能力概念:“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6年,LeeBurchinal提出了新定义:“一个具备信息能力的人需掌握一系列新的技能,包括高效地检索与利用所需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79年美国信息协会将它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把它定义为“具有确定何时需要信息、查找、检索、利用信息的能力”。1997年,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理事会的《信息素质初步计划》,把信息素质定义为“是能够意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以及查找、评价、有效利用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2002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图书馆馆长Hannelore B.Rader认为“信息素质是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一般用“情报”表征目前我们所用的“信息”概念。相应的,研究者通常用“情报能力”来指称“信息能力”。在当时就开始有对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报能力,即信息能力进行研究,直到90年代后期信息能力研究才正式被引入国内。
  在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美国,学界主要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信息素质主要是一种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国内对信息素质定义的研究,主要从结构主义角度出发,从结构方面对信息素质给予界定。纵观现有的信息能力定义,可以得出:信息能力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概念内涵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拓展。
  
  2 信息能力的主体表现形式
  
  2.1 微观――个人
  对信息能力的研究起始于对个人信息素质的研究。现阶段,从微观的角度进行信息能力研究最为普遍,研究数量也是最多。同时,关于个人信息能力的研究也最为混乱,信息能力概念一经提出,人们对其界定就有明显的分歧。信息素质、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各种新名词不断涌现,各执一词,表述不一,而实质所指又大同小异。
  严格来说,素质和能力不能等同,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与外延。能力是技术和技能的专指,而素质是一种综合表现;能力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能力的升华。笔者认为,能力研究应该侧重于功能的角度,而从结构的角度来研究素质似乎更加合理。因此,个人信息能力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因信息社会的出现和发展而作出的反应,是在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信息作出判断和筛选并查找和利用所需信息的一种后天性技能。这种能力产生于人们对信息的反应,作为一种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
  2.2 中观――组织(机构)
  20世纪80年代,国内对专业信息机构信息能力的构成、意义及强化措施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开始认识到信息社会中信息能力对于组织机构的重要性,对各种类型组织机构的信息能力展开了研究。总的看来,对企业的信息能力研究要相对集中。
  企业信息能力是企业从社会信息资源中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它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企业利用信息的效用,决定着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小,因而也就决定了企业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绩效。因此,企业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现有的企业信息能力研究,在企业信息能力的概念、内涵、特点、作用、主要内容和企业信息能力的构建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在目前看来,从组织角度来研究信息能力主要集中在企业等经济型组织,对其它类型组织的研究明显不足。
  
  2.3 宏观――国家(社会)
  20世纪80年代,从发展国家情报事业、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国家信息能力的研究开始出现。进入21世纪,信息能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特殊的重要因素。它既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手段,同时也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能力的大小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综合国力乃至国际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国家信息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而社会信息能力就是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组织信息能力的集合,它表现为社会吸收、贮存、处理、利用和供给信息的能力。社会收集、存储、处理、利用和生产信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信息流形成和流动的过程,社会信息能力是社会信息流所以能够形成的动力,其主要社会功能是对社会信息流动进行调控。社会信息能力是构成社会的行为主体在其信息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属性特征的综合,它只有在确定社会的边界后才具有明确的整体意义。
  徐仕敏对社会信息能力的内涵与结构,社会信息能力的演进演化以及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国家统计局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了《中国信息能力研究》课题的研究,将信息能力视作信息生产力的实现和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并提出可以用社会信息化程度来衡量信息能力的大小。
  从宏观角度来研究信息能力,将研究主体界定为社会,注重研究宏观的社会信息流动状态,其最终目的在于要为国家制定信息政策提供依据,为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而做出准备并完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
  
  
  3 图书馆信息能力的内涵
  
  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教育主题,其意义被广为认识和接受,以图书情报和教育机构为主,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和许多专业组织等都积极广泛地投入到信息能力运动之中。作为信息能力研究的发起者和主力军,图书情报机构却很少从整体的高度对 自身的信息能力进行研究。当前涉及图书馆的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微观角度,即作为个体的信息活动主体,来探讨图书馆员、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能力以及图书馆在信息能力教育中的角色等。
  图书馆信息能力,是指作为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搜集、评价、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它属于中观信息能力研究的范畴。图书馆信息能力的概念是在信息能力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信息能力在作为组织的图书馆的体现。而事实上,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在很早就具有这种能力,只是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3.1 资源观
  图书馆的信息能力,必须以信息资源为基础并通过信息资源体现出来,这里的信息资源是指广义的信息资源。因此,可以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图书馆信息能力的组成,这是信息能力的物化,简称为资源观,如图1所示:
  3.1.1 信息技术和设备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信息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帮助人类创造财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而各种信息设备和设施,是通过信息技术生产和制造出来,是信息技术的物化产物。反过来,信息设备和设施作为信息技术的物质载体,它承载了信息技术的力量,又可以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冲击有两个含义:一是信息技术促使图书馆工作手段的变革,这是表层的;二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从业务范围、业务方式到观念上都在进行着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过程…。。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图书馆传统手工操作的服务方式,使图书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领地,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而且使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快捷、高效、直观。因此,图书馆信息能力也必然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和设备这个层面。
  3.1.2 信息资源 这里的信息资源是指狭义的,即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并序化而大量积累起来的信息集合。面对众多用户的各种需求,图书馆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用户服务的根本,也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没有信息资源,服务就无从谈起;缺乏信息资源,服务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图书馆也不可能永续经营。
  图书馆信息能力作为图书馆对信息的反应,信息资源层面的内涵不可或缺。换个角度看,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在信息资源丰富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出现的。因此,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研究图书馆信息能力,无论如何也不能抛开信息资源。不管信息能力如何的发展提高,最后始终都要回归即物化为信息资源。同时,信息能力在图书馆的运作机理,也始终是围绕着信息资源。
  3.1.3 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建设的主体力量,图书馆的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以及具体事务,都需要依靠图书馆员来贯彻执行。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是人、制度以及各种资源等诸多要素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些要素中,人才是具有能动作用的主体。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能力的体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作为能动主体的图书馆员身上,组织目标的实现,也都需要通过图书馆员的实际行动来完成。
  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对社会化信息作出的反应,也必须依赖图书馆员所作出的信息反应。也就是说,图书馆信息能力最终要转化到图书馆员身上,只有图书馆员才能活化图书馆信息能力。因此,图书馆员就是图书馆信息能力内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信息能力的体现也就必须依赖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而图书馆信息能力转化为图书馆员的能力素质,就是从组织转向个人,其研究范围也随之由中观转向微观。即图书馆员的信息能力素质,属于信息能力的微观研究范畴,也就是个人信息能力。
  3.2 流程观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它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是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的结果。事实上,信息本身也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信息正是按照生命周期周而复始地运动着,这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信息资源,即信息资源的可再生、可共享等特性。所以,基于信息的生命周期,从图书馆的工作流程角度,可以对图书馆信息能力进行动态分析,这是信息能力的流程化,简称流程观,如图2所示:
  3.2.1 信息搜集能力 信息资源是用户服务的根本,也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而社会信息资源是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的效用只是相对的,它只针对特定的个人或群体。图书馆若要有效满足众多用户的信息需求,首先就必须从无限的社会信息资源中,挑选并集中有用的信息。信息搜集能力就是指从社会信息资源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的搜集就成为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起点,同时也是图书馆最基本的信息能力。
  图书馆搜集信息的能力包括定位、查找、评价信息的能力。其中,定位信息是前提,搜集信息首先必须对所需信息在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体系中的位置作出准确定位;检索信息是通过具体的技术和方法,指向并从所定位的信息中查找出所需信息;而信息评价则是对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效用。
  3.2.2 信息存储能力 信息存储能力是指图书馆把信息贮存于特定载体的能力,包括存储容量、安全维护、信息的组织以及加工整理等多个方面。图书馆为了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然需要有信息资源的保障。换句话说,只有当图书馆拥有了一定程度的信息资源,才能够为满足用户基本需求提供最起码的保障,也才能为开展用户服务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当然,图书馆为了满足众多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不一定要把这些用户需要的信息都存储起来,即拥有这些信息。事实上,社会信息资源如此丰富,用户信息需求又个性多元,图书馆也没有能力把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都进行存储。这也就引申出了拥有与获取信息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信息来源渠道。在图书馆搜集到所需信息资源之后,只有一部分信息被图书馆存储拥有,而另外一部分信息则只是起到信息指向作用,当有用户需要这部分信息时,图书馆再通过获取进而满足用户需求。单纯从整个社会信息流程角度可以看出,信息存储是必须的;信息获取只不过是图书馆作为一个有限能力主体,把一部分信息存储任务转移到了其它社会信息主体身上。
  3.2.3 信息利用能力 具有效用的信息存在于社会信息体系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供社会利用。提供利用,是信息效用特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必然途径。信息流程起始于信息搜集,以利用信息为终点。从搜集信息到利用信息,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流程,社会信息流正是在这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停地流动。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其信息能力必然包含利用信息服务于用户的能力层面。
  图书馆利用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开发信息、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发信息是指利用已有的信息,包括拥有和获取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图书馆自我信息生产,进而满足用户需要,这是一种自产自销的方式。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没有服务就没有图书馆的存在,图书馆利用信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用户。因此,开展信息服务就是利用信息的过程。信息共享,是指图书馆与其它的社会系统共同揭示、建设和利用信息的全部活动。信息共享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开发信息和信息服务是利用信息的过程,把它们归为信息利用是一目了然的。在此也特别强调,信息共享作为信息利用的一种表现常常被忽视。
  
  4 结语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能力之于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图书馆界作为信息能力研究的发起者和主力军,在研究个体信息能力的基础上,应该从组织的整体角度着重研究图书馆组织自身的信息能力。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还有待于加强并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相关热词搜索:引论 图书馆 能力 图书馆信息能力研究引论 新世纪图书馆的信息能力 图书馆形象引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