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60年 图书馆学是冷门专业吗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产生“层次说”、“过程论”、“实用论”、“综合论”等四人类型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基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我国60年来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阐述影响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提出应遵守科学的移植原则和方法论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一个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图书馆学 方法论研究 综述 评论 中国 1949―2009
  [分类号]G250
  
  1 总说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60年
  
  新中国对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有较系统的研究方法,80年代末才出现较系统的关于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专著。建国6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成就颇大,论著颇丰,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多种类型的方法论体系。主要有:“层次说”、“过程论”、“实用论”、“综合论”四大类。
  
  1.1 “层次说”
  1.1.1 “二层次说” 1957年,刘国钧首次提出了包括一般科学方法和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二层次说”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相应成果还有: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1年)合编的教材:哲学方法和运用其他科学的方法。李广建(1986年):宏观方法、微观方法。叶鹰(1988年):通用方法和专门方法。卢小宾(1989年):哲学方法和特殊方法。二分法:邱昶和黄昕(1982年):传统方法和新方法。重庆会议(1987年):①情报搜集方法和情报处理方法;②带头方法和与其对应的一般方法;③阶段性方法和通用方法。于良芝(2003年):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C8)。
  1.1.2 “三层次说” 1983年乔好勤发表《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首次创立了我国“三层次说”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即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它对之后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张树华、邵巍,吴慰慈、邵巍,沈继武,倪波、荀昌荣,张润生,王崇德,郭星寿,洪颖、钟守真,王乐,党跃武,王子舟,吴慰慈等在他们的论著中相继提出并丰富了仿乔的“三层次说”。其他学者提出了与乔不同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如桑健提出哲学方法、相关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吕斌:哲学方法,学科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重庆会议:①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和实际方法;②方法论、方法学,方法;③操作方法、研究方法和理论转化法。郑学军:结果的、实证的、理论的研究方法。赵一丹:思辩、定性、定量方法。杨文祥:跨学科方法体系,即跨学科多维交叉研究法、“关联一互动”研究法、“横向一纵向一横向”双向度交叉运用法。
  1.1.3 “四层次说” 1983年周文骏首次提出图书馆学方法论之“四层次说”,即哲学方法、一般方法、邻近科学的方法和专门方法。卿家康,宓浩: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具体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方法。梁林德、辛希孟,金恩晖:哲学方法、一般方法、专门方法和新方法。霍国庆:哲学方法、综合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四分法:郑学军:案例、纲领、比较、多样化分析法。重庆会议(1987):历史方法、书目统计法、教育心理学方法、语言结构法。
  “层次说”主要是依据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中不同层次研究方法的地位和适用广度进行划分的,且其出发点是大致相同的,各种体系并无本质差异。它尽管有上述不同类型,但总起来看,我国大多数学者认同“三层次说”,即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二层次说”就其内容而言,它们大都可归属于“三层次说”中某一层次中,而“四层次说”是“三层次说”的进一步发展和局部细化的结果,它并没有脱离“三层次说”体系的理论框架。“三层次说”几乎容纳了各种类型的研究方法。我国学者提出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是科学的方法论,也是比较符合图书馆学研究实际的、成熟的和最具影响力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层次说”具有科学性、成熟性、理论建构性、全面性和共通性等特点。
  
  1.2 “过程论”
  1986年卿家康提出了基于“过程”的方法论体系,即获得材料的方法、整理材料的方法和建立图书馆学体系的方法。重庆会议:①操作方法、研究方法和理论转化法。②情报搜集法和情报处理法。黄宗忠:课题选择方法、研究信息的获取方法、科学抽象与逻辑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宓浩:课题选择和确定、情报的搜集和整理、问题的考察与验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赵云龙:资料收集阶段方法、分析资料阶段方法。杨斌根据科研过程四阶段(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寻求研究问题、构造研究方案和总结研究结果并进行检验)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由基于文献的分析方法,基于关系的分析方法、整合方法和归纳方法。每一类中都包括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专门方法则由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组成。
  “过程论”大都根据其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和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来建立方法论体系。但无论划分多少个阶段,其基本思路是完全相似的。由于人们关于研究过程的阶段划分不同,才出现了上述不同的“过程论”体系。根据“过程”和“程序”的含义,“过程论”实质是“程序论”,即图书馆学研究的先后次序,并非图书馆学方法论。它具有与研究进程的关联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尽管实质上是非图书馆学方法论,但它可帮助研究者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寻求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有效地推动图书馆学研究,并取得科学的研究成果。
  
  1.3 “实用论”
  1995年,张晓林提出“实用论”方法论体系,即实验、社会调查、观察、个案、历史、评估研究方法。姜继:跨学科法、移植法、类比法、历史比较法、辐射法。华薇娜:理论分析法、情报系统设计法、调查与实验法、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历史法、描述法、比较分析法等。
  “实用论”是人们在具体地探讨现实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活动中的科学方法,由于其分类标准不同,其划分的科学性程度也不同。“实用论”就其某种意义而言是内涵较少的一种体系,是研究者主观认识的直接反映的一种方法论类型。因其分类标准的不科学,造成了分类结果的交叉性。具有不完善,不健全,不准确等缺陷。但它具有研究活动的适应性、分析方法的伸缩性和体系发展的扩容性等优点,是一种可以进一步深化的、开放的体系。它适应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其内容大都属于上述“三层次说”中第二层次或第三层次,而非完整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1.4 “综合论”
  2001年,李超平提出方法的互补方法论体系,即机械观与系统观互补、经验方法与理论方法互补、实证方法与思辩方法互补、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互补。2003年,党跃武首创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SI-ORP主题分析体系:S研究类型、Ⅱ研究手段、o方法来 源、R研究领域、P研究过程。张寒生:客观实证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方法、专门研究方法、哲学方法””。2008年,杨益提出“三维”方法论体系:研究内容维、研究过程维、论证方法维。
  “综合论”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构建一个综合化的方法论体系。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图书馆学方法体系分析的结果进行有效集成。它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可以从多维视角观察、分析具体的研究方法,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优化的方法论体系。它在理论上几乎可包容所有的依分类方法区分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因此它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完整性和集合性等特点。但必须注意:构建此方法论体系,既要更多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熟的、有效的研究方法,又要充分体现图书馆学自身的方法特色。
  
  2 60年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一个微观的视角
  
  2.1 关于图书馆学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
  2.1.1 图书馆学一般方法 主要有经验科学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方法等);理性思维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方法、比较、分类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等);横向科学方法(数学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跨学科方法等);移植法等。
  2.1.2 图书馆学专门方法 学界对图书馆学专门方法之判定标准、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有哪些等,曾引起广泛争鸣。沙勇忠指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应具备三个特点:①必须体现本学科的特殊规定性;②必须是该学科的核心方法,具备独特的应用效能;③专门方法一经确立,就必然冲出本学科的范围,被其他学科广泛应用”。
  1983年,周文骏提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文献计量分析法、图书馆实践经验的综合、读者藏书以及其他方面记录的分析等。1985年,吴慰慈:图书馆统计法、读者调查法、移植法、比较法。1987年,梁林德、辛希孟:查找和积累资料的方法、分类研究法、摘要和述评研究法、各项业务活动记录分析法。1988年,王崇德首次将“引文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纳入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范畴。霍国庆:文献计量方法,文献信息简化方法,阅读测量法。1990年,乔好勤:文献计量法、引证分析法、文献信息处理法(整序法、浓缩法、检索法)。1991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文献分析法、书目引文分析法、图书馆工作记录法。黄宗忠:分类研究法、文献信息内容分析法、图书馆实践(实例)研究法、图书馆评价研究法、图书馆用户研究法、图书馆比较研究法。2001年,王子舟创立了基于“知识集合”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单元知识研究法(如校雠、版本、文摘的方法)、知识集合研究法(如采集、分类、主题、文献计量的方法等)、知识受众研究法(如咨询、导读的方法等)。张寒生: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文献信息处理方法、内容分析法、实践(例)研究法、评价研究法、用户研究法。邓小昭:信息计量法、引文分析法。
  目前,关于“专门研究方法”尽管学界仍在争鸣,但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文献信息处理方法(整序方法、浓缩方法、检索方法)、读者(用户)研究法作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
  
  2.2 关于影响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形成的因素
  2.2.1 客观因素 包括:①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决定研究方法。如,“对象说”中的“矛盾说”采取哲学方法。“要素说”采取系统方法。“知识说”、“资源说”:文献内容信息分析法,信息方法。又如,王子舟将“知识集合”作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其方法沦体系中之专门方法与“知识集合”直接相关。②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研究方法。若把图书馆学定位为一门社会科学,那么,研究社会现象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如历史法、社会调查法等则是必然的选择;若将其定位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则需将上述各种方法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还要加上综合方法和跨学科研究法。③时代背景影响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因不同时代人们对图书馆的关注点、认识角度和认识程度不同,决定了人们对以图书馆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不同,决定了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必然不同。
  2.2.2 主观因素 因研究者所处时代不同,思维方式、认识、理解客体之程度等也必然不同。这必然影响研究者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等认识的差异,进而影响研究方法的差异。
  实际上,上述多种类型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就是上述多种影响因素之结果。
  
  3 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纵观60年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对“专门方法”的涵义有争议;②有些借鉴移植的方法难以消化;③有些研究方法缺乏应用性;④部分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⑤缺乏对研究方法的改造;⑥缺乏对数字图书馆研究方法的探讨;⑦存在浮躁风气:要么习惯于标新立异,急于求成,要么盲目跟从;⑧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⑨方法论研究的整体性差,各方面发展不平衡;⑩对方法论研究重视程度不足;⑧成果之科学性有待提高;⑩成果及其应用之有效性有待增强;⑩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未普遍开设“图书馆学方法论”课程。
  
  3.2 对策
  3.2.1 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包括:①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之区别;②方法与方法论及方法论体系之区别;③正确运用系统方法;④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方法之关系;⑤正确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3.2.2 正确把握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内涵 包括:①应克服“形而上学”思想,“专门方法”具有相对性,因为完全绝对且对其他学科不适合的“只是一家,别无分号”的专门方法是不存在的”;②专门方法的产生,既来自图书馆实践,如“用户研究法”等,又来自其他学科的方法移植到图书馆学中的方法,如“内容分析法”等,是一般研究方法或其他学科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融合;③图书馆学的专门方法是经常应用的、贡献较大的特殊方法;④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综合考虑。
  3.2.3 正确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应遵守如下原则:①被移植的方法应成熟、可靠;②应为图书馆学研究所必需;③被移植的方法应适合图书馆学本体之“土壤”;④从其他学科移植的方法应与图书馆学在同一层次;⑤应能协调好与已有图书馆学方法之间的关系;⑥应经得起图书馆学研究实践的检验。
  3.2.4 构建科学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应遵守如下原则:①价值原则,提出的研究方法应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经得起实践检验;②联系原则,学科与学科、方法与方法、方法论与方法论之间都具有必然的联系性,应将其相互联系起来考虑;③整体性原则,图书馆学方法论创新要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发展、与科学学的发展、与图书情报事业和工作的发展、与方法论体系 中各种具体的方法和方法论研究等相适应;④动态发展原则,方法论体系创新既要开拓新领域,又要坚持渐进发展原则。经过争鸣和实践,逐步完善;⑤优化原则。通过以上4原则,优化方法论体系,以使其具有时代性、适应性。
  
  4 总结与展望
  
  建国60年来,我国学者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从传统研究方法到现代研究方法,构建一个以哲学方法、一般方法、专门方法为主的多种类型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出现了新的态势:①研究方法定量化;②研究方法的移植性日趋明显;③具有更为明显的综合性;④突出技术化特色;⑤重视横向科学方法研究。
  今后的任务:①为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具有图书馆学研究特点的方法论体系,应从学科建设高度,研究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对象、性质、任务、内容等问题;②进一步加强对国外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引进工作;对图书馆学方法论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反思我国目前运用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找出并分析利弊,扬长避短,使不同性质的方法能够互补和完善;⑤通过学科的、历史的、中外的方法论思想的比较,研究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学科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稳定的、统一的、规范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⑥加强方法的移植、应用和推广及其研究;⑦加强理论创新,开拓方法论研究的新领域;⑧加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研究;⑨在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普遍开设“图书馆学方法论”课程;⑩克服目前方法论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遵守方法论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的、规范的、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国钧,什么是图书馆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1957(1):1-5
  [2]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7-18
  [3]李广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图书情报知识,1986(2):2―5
  [4]叶鹰,图书馆与情报学方法论探讨,情报业务研究,1988(4):275―277
  [5]卢小宾,图书馆学方法论刍议,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9(1):28―30
  [6]邱昶,黄昕,论我国新时期的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通讯,1982(1):31―39
  [7]王学毛,图书馆学的发展与方法论的创新,图书馆,1987(5):5―10
  [8]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3―159
  [9]乔好勤,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图书馆学通讯,1983(1):54―62,94
  [10]张树华,邵巍,三十五来我国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图书馆学研究,1984(5):1-9。
  [11]吴慰慈,邵魏,图书馆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33

相关热词搜索:方法论 图书馆学 新中国 新中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60年 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发展述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