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功能和使命】 优秀公司的使命和愿景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1 牢记学术期刊的使命      最近,编辑部约我为纪念《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5年写点什么。为此,我做了一点功课,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其中有一本纪念文集《使命:构筑科学信息平台――50年庆》引起了我的兴趣,它收录了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学界和杂志人的纪念文章或者感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历程。该文集名称的第一个关键词“使命”,突出地体现了该刊编辑部所具有的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在今天的办刊环境中,这种精神仍然是十分可贵的。因为商业利益、金钱至上和恶性竞争仍然是威胁和腐蚀学术期刊的大敌。
  这种使命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案是:使命感首先要建立在对学术期刊的功能的准确认识之上。编辑部需要借助一个期刊来确立和实现自己的使命,需要通过发挥期刊的功能来实现自己的使命。
  作为一种学术期刊,它的使命是什么?它的使命就是通过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学科的发展。无论哪个学科,都是如此。一种学术期刊使命的实现,是需要有一个有使命感的编辑部和一群愿意献身学术的作者的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合作。
  
  2 认清学术期刊的本质和功能
  
  学术期刊的功能是什么?自1665年第一种学术期刊问世至今,它已经有将近350年的历史了。期刊的功能在学术界似乎应当是尽人皆知的了。以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学术期刊主要功能是记录研究活动和科学事实,传播科学知识。
  科学家的新思想和新发现,需要得到同行的接受和认同,由科学共同体做出判断和裁决。学术团体,如学会,鼓励科学家公开自己的科研成果,创立一种激励机制,要求科学家将自己的成果以书面通报形式寄到学会,学会记录收稿的日期,以确定其优先发现权。
  今天,人们对学术期刊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更为全面了:学术期刊的本质是一种信息载体、传播工具、学术建制和公共产品。
  ?学术期刊是记录学术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这是它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它记录人类的学术活动、探索活动和学术交往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结果和成果。
  ?学术期刊又是传播学术成果和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
  ?学术期刊又是一种学术建制。拥有连续的出版物,是一个学科得以确立并形成一种学术建制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创办,表明了这个学科开始走向体制化、实体化。
  ?学术期刊还是一种公共产品。这种说法也许会有人不理解或者不同意。本人认为,站在现代社会的高度,这种认识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根据的。首先,期刊是一种大众媒介,而大众媒介是一种社会公器,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其次,学术期刊承担着学术评价和专业认可的职责,这种职责属于公共职能。第三,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许多成果是由公共资金资助的,当然属于公共产品。因此,把学术期刊界定为一种公共产品,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科学理念。
  由法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和英国社会学家史蒂夫?伍尔合著的《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一书中指出:“科学家们总是在不断追求信用或信贷能力,他们所获得的评价、奖励、荣誉、声望和已占有的科学资源,都被看作是某种信用或信贷能力,以此可求得更大的信用。”学术期刊就是一种能给科学家提供这种信贷资本的“学术银行”。
  学术期刊具有四大功能:记录、认可、交流、引领。
  ?记录功能表现为忠实地记录人类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
  ?认可功能表现为承认作者的优先发现权,认可所发表的学术著作的学术价值。
  ?交流功能表现为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方便学者之间交流研究成果和心得,展开学术讨论和争鸣。
  ?引领功能表现为引领学科的发展,引导学术新人。
  
  3 国内外LIS期刊研究结果比较
  
  我国的图书馆学期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情报学期刊也有近60年的历史。都是经历了从筚路蓝缕到曲折发展和逐步壮大的艰难过程。现在,已经拥有一批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学术性期刊。但是,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术水平和质量问题。美国图书情报学界20世纪80年代有两项研究揭示所存在的的问题:内容分散、重复。
  美国同行的一项有关LIS期刊研究发现:学科文献大量重复,主题分散,缺少核心作者和核心文献;学科的知识和基础没有获得普遍认同;很多数据没有达到“硬”科学的指标(普赖斯认为,每篇论文的引文量标志着学术领域内知识的累积效益(效应)。学术期刊中论文的篇均引文量应在10-22条之间,中值15。同时,在所有引文中,近5年的引文要占一定比例,这既表明研究成果是否处于学科前沿,也表明学科的发展速度。普赖斯指数越高,表明过去的研究成果被纳入知识领域的数量越多,知识认同越多,期刊就越“硬”。
  另一项研究,即对1940―1974年间《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及《专业图书馆》期刊发表的3050篇论文的19027条引文分析研究,发现: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文献大量重复,文献缺少凝聚力、主题分散,大部分引文是英语,被引文献中60%为5年内发表,缺少核心作者、很多数据未达到硬科学指标。从而认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尚未完成从软科学向硬科学的转变。
  在今天我国的图书情报期刊依然存在上述问题。2007年,我国青年学者化柏林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选取1989―2005年的17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2004版)的论文42 989篇。利用VBA统计出这批文章中共出现关键词43980个,202821频次。出现频次前10位的关键词依次为:图书馆、中国、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学、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等。其中有7个关键词含有“图书馆”,如表1所示:
  
  2010年,李娜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统计源,对2004―2008年图书情报学的17种核心期刊(以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公布的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准)所发表的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表2列出了这5年的论文关键词中排名在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从表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图书馆学”、“情报学”、“数据库”等一直是本领域的高频关键词。
  
  国外也有一个可资比较的研究,Frizo Janssens等人2006年对5种欧美的LIS核心期刊2002-2004年间发表的近百篇论文的主题内容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分析(见表3)。通过标引产生了65 019个词,在此基础上提取出11151个词干,构建了一个11151x938词一文献矩阵,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了6个大类,见表4。
  
  
  第一个大类是“Bibliometricsl”:核心文献是“Inflationary bibliometrie values:The role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and the need for relative indicators in evaluative studies”(Persson et al.2004)。主要关心的内容是研究评价,如国家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绩效评价,利用期刊影响因子、领域分析和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科研中的协同、合作出版网络 等方法,除应用方面外,也包括社会学方法、文献计量学的技术问题以及与数据库相关的问题。
  第二个大类是“Patent”:核心论文是“Methods for using patents in cross―country comparisons”(Archambaalt,2002),外围包括专利统计分析、专利技术分析、科学与技术的链接等,且与第一类关系密切。
  第三类是“Bibliometries2”:其主要内容更加侧重于理论方法方面,核心文献是“Journal impact measures in bib-liometrie research”(Gla‘nzel&Moed,2002),计量学的研究现状报告和期刊影响力测量。密切相关的主题是引文分析中的方法学问题,诸如迟延识别问题,长期引文分析,高被引文献引文分布的模型和特性,自引的作用,期刊生产率与引文及作者同引之间的关系等。两个"bibliometrics"类的语词网络只有少量的重叠。
  第四类“IR”(Information Retrieval)是一个最大类,其类心是“Querying and ranking XML documents”(Schlieder&Meuss,2002),其外围包括检索理论和应用方面,虽然也包括“传统”的信息检索,但是最突出的是与网络搜索相关的主题。此外还包括音乐检索。
  第五大类“Webometrics”是一个较小的类,核心论文是“Motivations fbr academic web si’te interlinking:evidencefrJr the Web as a novel source of information 0n informa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Wilkinson et aI,2003)。
  第六类“Social”是一个较大的类,或者称“General&miscellaneous issues”。核心论文是“Approaches to user―based studies i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retrieval:a Sheffield perspecti’ve”(Beaulieu,2003)。外围包括:Knowledgemanagement,social information,evaluation of digital libraries,user feedback,user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 systems,special aspects 0f IR such as contexts 0f information seeking,gender issues,use of internet facilities等等。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我国LIS期刊论文仍然存在着类似于美国LIS期刊20世纪70一80年代存在的问题,即重复、分散,内容多宽泛少深度,缺乏高水平、有真正学术价值而影响力大的核心文献。我国LIS学术期刊在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另外,LIS期刊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人们日益依赖学术期刊排名来评价学术水平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它们不再拒绝学术期刊排名的诱惑力。大学渴望学者能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以便提高学术机构的排名。世界各国的大学和政府也依赖期刊排名系统来评价研究工作的质量和影响。期刊影响的重要性可能还受到不加区别的引文或者参考文献的误用的鼓励。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负责创建这种评价系统的机构也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甚至深陷其中。期刊排名系统不仅影响了研究者的行为,还推动着期刊编者和出版者去改变他们的方向、经营和资源配置,以维持或者达到更高的排名等级。一些政府机构也直接出面支持这种评价活动。
  
  4 结语
  
  学术期刊的崇高使命是通过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学科的发展。其本质是一种信息载体、传播工具、学术建制和公共产品。它具有四大功能:记录、认可、交流、引领。我国LIS学术期刊经历了从筚路蓝缕到曲折发展和逐步壮大的艰难过程,目前已经拥有包括《图书情报工作》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性期刊,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图书情报工作》作为我国第一种体现和推动图书情报一体化的专业期刊,并在图书情报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中实现了三个第一:连续办刊的历史最长,出版周期最短,发文量最大。其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获得很多的重要奖励和荣誉: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1992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7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并获得“双奖”期刊称号(2001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二等奖,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重要指导性刊物之一。
  在我国各种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图书情报工作》一直稳居前列位置: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中位居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第二名;在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研究报告(2003―2004)中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位居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第二名;在由北京万方数据公司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列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第一名和第三名。同时还被《Ulrich》(《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Lisa》(光盘)和《Uncover》等国际著名期刊检索系统收录。
  近年来,该刊为了培育优质的和具有原创性的稿源,创立了研究基金,公开招标课题,认真评审和筛选,然后将优秀的研究成果首发在该刊上。这一有远见的创新之举,得到了许多学者和博士生的热烈响应,并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作者、期刊和学科三者共赢。希望编辑部各位同仁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相关热词搜索:使命 学术期刊 功能 学术期刊的功能和使命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功能的变革 万方数据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