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 科研领域合作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探讨科研合作的定义、科研合作的动机、科研合作与合著的关系、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的关系等4个方面的问题,指出科研合作的七大特征,提出其定义,归纳其5类主要合作动机,辩证地分析利用合著论文研究科研合作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的区别和联系,以期能够增进对科研合作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弥补科研合作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科研合作 知识交流 合著 理论研究
  [分类号]G350
  
  1 引言
  
  早在1963年,普赖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对无形学院的科研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由此开创了科研合作研究的先河。普赖斯研究发现,自20世纪初期开始,合著论文所占比例稳步上升,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到1980年的时候将不再有独著论文。显然,该项推理和预言不可能实现,但是,普赖斯所指出的发展趋势是正确的,科研合作确实是在不断加强,而且正在向高水平、大范围、多层次的方向发展。美国社会学家Zuck.erman、科学计景学家Glanzel和Czerwon等的研究成果表明,科学合作势不可挡,科学合作活动的规模和范围随着科学活动的快速发展而迅猛增长。随着科研合作趋势的强化,有关科研合作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升温。
  尽管如此,国内外有关科研合作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对合著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基础理论研究欠缺,科研合作的相关概念界定不清。单是在“什么是科研合作”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就一直存在着两种比较极端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任何形式的学术交流,甚至包括引用,都可以视之为合作,使得科研合作的概念呈现出“大而无形”的倾向;而部分学者为了便于统计分析,仅仅关注于“有形合作”,即将科研合作等同于合著,使得科研合作的外延过于狭窄,难以反映出真实全面的合作状况。诚然,科研合作概念的界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很难找到一个能够受到学界广泛认可的明确定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且致力于科研合作问题的研究,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将使得科研合作领域的研究呈现出无序化和盲目化。笔者认为,只有学术共同体内部在基本概念及其相关问题上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将科研合作领域内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才能早日构建出科研合作研究的理论体系。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本文将在总结和提炼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科研合作的定义、科研合作的动机、科研合作与合著的关系、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的关系等问题,以期能够对科研合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分析,弥补科研合作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2 科研合作的定义
  
  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群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运用个人理性而达到某种形式的合作。经Beaver D和Rosen R考证,最早的合著沦文发表于1665年,而世界上最早发行的期刊《哲学学报》也是1665年创刊的。也就是说,自世界上最早的期刊创刊开始,便有合著论文的存在,至于以非合著形式存在的科研合作应该起源更早。有学者指出,科学合作与近代科学同时出现,早在16世纪,意大利的一大批科学人才云集在罗马的“山猫学会”、那不勒斯的“自然奥妙学会”和佛罗伦萨的“齐芒托学会”周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别在力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上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以上事实表明,科研合作早已有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学家应科学发展需要,为了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通过个人理性所达成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行动的研究形式。
  众所周知,合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存在,而科研合作是合作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表现。因此,在探讨科研合作的定义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合作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合作”的定义是:相互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牛津大辞典》对“合作(collaboration)”一词的解释是:为分享某一结果共同工作或行动。马克思则认为合作是以群体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综合以上观点,国内学者谈蔓延赋予合作更加清晰和明确的定义,他认为合作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的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相互协调的活动,也是为共享利益或各得其利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互动过程。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国外学者Ziman认为,科研合作可以被看作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稳定期”之后的产物,进入“稳定期”之后合作效应在提高科学知识产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合作被看作是一种科研政策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将更多地依靠科研合作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提高科研人力资源数量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科研合作是指两个或者多个科研人员为着同一个科研项目在一起工作,并为之付出智力劳动,提供物质资源。国内学者冯鹏志从合作群体的角度对科研合作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他认为科研合作的存在是以科研合作体的存在为标志,所谓科研合作体是指不同学科、不同部门或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聚集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科研课题(项目或任务)进行研究的科研协作群体。
  通过以上有关合作和科研合作概念的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科研合作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从来源来看,科研合作是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从目的来看,科研合作是为了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或者数量;③从参与主体来看,科研合作必须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合作者,合作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④从对象来看,科研合作必须是合作者共同参与同一项科研课题或者任务;⑤从形式来看,合作者通过相互配合、协同互助的形式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是面对面的合作,也可以是跨地域的合作;⑥从成果来看,科研合作的成果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有形知识,也可以是无形知识,合著论文只是其中一种;⑦从本质来看,科研合作即是合作者之问的资源共享,合作者相互分享的资源可以是智力、知识、声誉,也可以是资金、设备等。综合以上观点和认识,笔者给出了科研合作的一般化定义:所谓科研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科研人员或组织共同致力于同一研究任务,通过相互配合、协同工作而实现科研产出最大化目标的一种科学活动,其本质是合作者之间的资源共享。
  以上定义指出了科研合作所具备的几大特征,使得在判定“什么是科研合作”时有了一定的理沦依据。但事实上,在采用以上特征和定义界定科研合作的外延时,还面临着一些争论和疑问:
  师生合作是否是真正的科研合作?师生合作关系完全满足科研合作的几大特征,根据定义来说可以被界定为科研合作,而且大部分学者都承认师生合作确实是一种普遍的科研合作形式。但是Hagstrom在就科研合作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有学者反对将师生合作看作是科研合作的一种,他们认为真正的科研合作应该是 发生在等级地位相同或者相似的科研人员之间的,导师和学生的等级地位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能构成所谓的科研合作。
  引用关系是否能够构成科研合作?在科学研究中引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般来说被引文献是引用文献的研究基础,也就是说被引作者的研究成果,包括观点、数据或者方法,对于引用作者的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或者指导作用,对引用文献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或贡献,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可以把被引作者和引用作者之间的引用行为视为科研合作。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引用双方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合作行为,多数情况下引用双方互不相识,甚至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此,引用关系只能算作是单向的信息交流,并不能构成科研合作。
  凡是参与科研项目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人员是否都能算作是合作者?在确定科研合作贡献度,特别是为合著文章署名时通常会遇到这一问题。许多合作项目,尤其是那些重大的项目,总是会有一些专门从事实验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原始数据采集、调查、处理等辅助性工作的幕后人员,对于整个项目来说,这些人员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这些从事辅助性工作的人员是否可以算作合作者?有人认为,只要参与了项目研究并为项目完工做出了实质的贡献,都可以算作是科研合作;也有人认为,辅助性工作并未产生创造性的思想成果,所以不能构成科研合作;还有人认为,并不是只要参与项目并为项目做出贡献都可以看作是合作,只有当贡献度超过一定阈值之后才能构成科研合作,至于阈值大小则因人而异。
  以上三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科研合作研究领域和科研管理部门,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学者们在以上三个问题上的分歧,恰恰反映出对于科研合作概念的界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合作原本就是一种抽象的社会关系,加之科学研究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两者所构成的科研合作自然就带有抽象而复杂的社会属性,很难找到一种统一、明确的方法和标准对其进行分析。笔者赞同“当贡献度超过一定阈值之后才能构成科研合作”的观点,但在实际操作时,贡献度如何衡量、阈值如何设定,恐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
  
  3 科研合作的动机
  
  科研合作是科研人员理性的选择和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科研产出最大化。所以,和其他合作一样,科研合作是理性的个体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选择的科学研究方式。一般来说,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科研人员的需求和目标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并且他们相信合作研究能够带给他们更大的效益时,就会产生合作的动机,当合作动机足够强烈时,就会转化为实际的合作行为。科研合作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可将之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种:
  
  3.1 应对科学发展的新需要
  科研合作是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时,科研活动更加复杂,科研成本不断上升,而科研资源又非常有限.仅凭单个人或者单个组织的力量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故此,科学人员在个人理性的驱使之下,采用合作的方式来共享资源以弥补自身科研条件的不足,最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共享的资源包括仪器设备、资金、知识、技能、智力等多种类型。
  
  3.2 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势互补
  一般来说,单一的科研组织或人员很难全部拥有所有的科研资源,更不可能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有些组织或个人拥有较强的知识或智力资源优势,而另一些组织或个人的财力或物力资源更加丰富,如果能够将这些组织或个人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研究,显然能够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达到“1+1>2”的优势互补效应。例如,一贯倡导的校企合作,就是因为高校在知识和智力资源方面占据优势,而企业更了解市场需求,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能够显著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3.3 迎合鼓励合作的科研政策
  尽管在科研合作是否能够提高科研效率这一问题上学界还没有统一认识,但是不少科研管理部门却认为合作与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合作的科研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诱导科研人员进行合作的重要因素。奥尔森曾经指出,在两种情况下合作一方即使要承担更多的成本也会展开合作行为,其中一种就是存在额外的选择性激励(包括奖励、上级压力等)。因此,迎合现有的科研管理政策,电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科研合作动机。
  
  3.4 应对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需要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大科学时代的一大特征,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需要同时运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方法和工具才能完成。单个科研人员很难具备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冈此,跨学科的科研合作成为一种比较现实和可行的选择。而且多学科交叉研究使得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能够相互启发,更容易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无论是对科学家个人的成长,还是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5 建立和巩固社会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作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延续和体现。这一观点不仅表现在相互熟识的人更容易进行合作,而且还表现在科研人员为了巩固和加强社会关系而建立合作关系。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科研人员并不是因为科学研究的真实需要而选择合作,丽仅仅是出于保持良好社会关系的目的。Bozeman提出科技人力资本(S&T human capital)的概念,他认为科技人力资本既包括个人通过正式教育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又包括个人所拥有的与其他科学家相联系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合作,科研人员能够不断地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或者巩固已有的社会关系,进而实现科技人力资本的累积。在某些情况下,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通过科研合作建立和积累自身的科技人力资本比创造新的知识更具有意义。
  事实上,科研人员选择合作可能并不是仅仅出于某一种动机,更多的情况下是两个或者多个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科研人员在经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和权衡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而以上几个方面的合作动机相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往往同时对科研人员的决策产生影响。事实上,科研合作的动机远不止以上5个,正如Katz J S所言,科研合作是一个内在的社会化过程,和其他的人类交流行为一样,有多少个人参与合作就有多少种合作动机。因此,关于科研合作的动机很难穷尽所有,本文只是列出了其中一些主要的方面。
  
  4 科研合作与合著
  
  一直以来,利用合著论文来研究科研合作是比较通行的做法,甚至有学者还将合著与科研合作划等号。事实上,合著不仅不能等同于合作,而且以合著论文为手段来对合作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尚待检验。Smith是第一个提出从合著论文角度考察科研合作行为的学者,但他同时也指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合著论文来计量合作必须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①合作必定产生了一篇或者多篇 论文,也就是说科研合作成果必须要以合著论文形式表示;②每一位合作者都在论文中被列为合著者;③每一位署名的作者都实际参与了科研合作,对合著论文有实质性的贡献。而实际上,以上三个假定条件很难完全满足。首先,沦文只是科研产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未能将专利、图书、科技报告等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考虑在内,利用合著论文来进行研究只能反映出科研情况的一个方面。其次,论文的署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中不免存在“挂名”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因此,真实的情况是科研合作并不一定产生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也并不一定反映真实的合作情况。合著只是科研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能近似地反映出科研合作的情况。
  尽管如此,利用合著来研究科研合作的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而的优势:①利用署名来界定合作关系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尽管有少部分论文在署名问题上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合著论文来说,署名是经过合作者慎重考虑和协商之后做出的决定,署名作者都是划’论文有实际贡献的,并且存在真实的合作关系;②沦文一旦发表后,署名信息就完全固定下来,统计结果可以进行重复验证;③SCI、SSCI、CNKI、CSSCI等文献数据库为研究合著问题提供了便利,通过数据库可以轻松地获得较大的样本;④与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定性方法相比,利用合著研究合作,从研究过程来讲去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定量化的研究;⑤利用合著研究合作是一种比较经济和实用的手段,与之相比,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方法成本更高,而且调查范围也极其有限。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势,利用合著研究合作仍然是目前最为通用和实用的一种方法。正如王崇德教授在《论科学合作》一文中所言,人们虽然企图从各个角度去研究科学合作的性质、结构与规律,但是直到目前,合作的表现形式仍然只能是合著的科学论文。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合著与科研合作的关系,在利用合著论文研究合作问题时要注意到该方法的局限性,尽可能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利用合著论文计量法的同时,利用其他定性方法,例如问卷凋查、专家访问等,对其研究结果加以验证和补充。
  
  5 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
  
  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合作是一种更为集中和有效的交流,它使得科研人员在进行知识交流的同时共享彼此的资源。合作者之间交流和共享的资源既包含知识,又包含设备、技能等。也就是说,知识交流只是科研合作内容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该部分内容在整个合作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说科研合作的本质就是知识交流,而这里的知识特指广义的知识。而交流对于合作来说意义更为重大――交流是合作得以产生、维系和完成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科研人员是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交流中萌生合作的意愿,而这种意愿经过反复的交流得以确认,转化为合作动机和行为。之后,交流特别是知识交流贯穿于科研过程的始终,成为联系合作者的纽带和培育新知识的沃土,期间如果合作者中止交流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合作关系结束。这种交流活动甚至会在科研合作项目完成之后继续进行,合作者在中止合作关系之后可能会继续保持着交流关系。
  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研合作包含着知识交流,知识交流构成了科研合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说科研合作的本质就是知识交流。科研人员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合作关系、引证关系、链接关系等。因此,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存在着共性。也正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才使得对于科研合作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知识交流,对于知识交流问题的研究也要将科研合作的内容融人其中。而基于科研合作关系来研究知识交流的现象、模式和规律,则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
  尽管如此,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还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不能简单地视之为等同关系或者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弱关系可以提供良好的信息途径、工作机会以及知识交流;强关系则可以提供社会影响、社会支持以及长期的合作。在这里可以看出,知识交流基于弱关系而产生,而科研合作却是构建于强关系之上。从这一观点引申出去,可以认为科研合作一定包含知识交流,但是知识交流并不一定是科研合作,也就是说知识交流是构成科研合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正如前文所述,科研合作的本质是交流,交流的内容包含多种类型的资源,知识交流只是其中一种,而且科研合作中所发生的知识交流是一种集中、强化、双向的交流活动。
  马克思说过:“科学劳动部分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在这里,马克思既指出了维持科学劳动的两大要素――合作和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今人的协作”是指科研合作,其实质是同时代科研工作者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具有现时性。“前人劳动”指的是通过各种文献载体形式而传承下来的科学知识,具有历时性。有学者认为利用“前人劳动”就是与前人(或者前人的知识遗产)进行的合作,因此,文献引用可以算作是科研合作。尽管从表面来看,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从合作的本质来看,合作应该是通过合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完成的,而引用只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交流,并不能构成真实的科研合作。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恰好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 结语
  
  Beaver在2000年召开的第二届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组织COLLNET会议上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期的开始,科学和技术也将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尽管未来还不是非常明确,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继续推进,人们将会更多地强调合作和团队,而不仅仅是个体竞争。科研合作是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科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按照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科研合作的态势还将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领域的研究也会更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理清科研合作和知识交流的概念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围绕着科研合作的定义、科研合作的动机、科研合作与合著的关系、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的关系等4个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科研合作所具备的七大特征,明确提出了科研合作的定义,将科研合作的动机归结为5种,分析了利用合著论文来研究科研合作的优势和不足,并且辩证地探讨了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的区别和联系。本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加深了对于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科研合作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笔者认为本文另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真正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学界更多的讨论和商榷。

相关热词搜索:科研 合作 知识 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 科研合作 科研+合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