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探求旅游与城市的平衡点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城市与旅游相辅相成      城市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有机载体,承载着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旅游集散地等多重功能;旅游是城市的金字招牌,是城市性格的关键元素,是城市活力的不尽源泉。作为一座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青岛以其旖旎秀美的海滨风光、源远流长的崂山道教文化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旅游的蓬勃发展也有力地提升了青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是推动城市发展和繁荣的加速器。近年来,青岛旅游业发展迅猛,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0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80.04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超过10%,极大地拉动了青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产业具有消耗低、投资少、见效快、污染小等诸多优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研究报告,旅游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只有0.2吨标准煤,不到工业能耗的1/10,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循环产业和低碳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城市旅游发展中的阵痛
  
  在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旅游也不可避免地给城市带来了诸多困扰与烦恼。每当旅游旺季来临,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势必会挤占城市公共资源与公共空间,给城市带来种种压力。尤其是伴随自驾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驾车出游,城市交通更是雪上加霜,“停车难”问题日益加剧。如每年“五一”前后,樱花盛开时节,中山公园内游客摩肩接踵,公园外交通堵塞水泄不通,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兴致和心情,城市形象也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旅游业的发展还制约着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旅游巴士排放的有毒尾气和扬起的尘埃,使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浊不堪;风景如画、花团锦簇的景点内随处可见的垃圾,果皮满地废纸乱飞的景象,以及挂满枝头的五颜六色的塑料包装袋均成为游览视觉上的一大败笔。这对于期望借假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享受一下优美的滨海风光”的游客,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大量旅游垃圾的处理日渐成为考验城市基础功能的一大难题,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再次威胁环境,甚至损害公众健康。
  络绎不绝的游客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城市资源的损耗。崂山道教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不胜枚举,但由于部分游客文明程度不高,对文物古迹的不可替代性认识不足,乱写乱画,对文物古迹造成难以言喻的损耗和破坏。八大关、栈桥、五四广场等景点在黄金周期间游客超载,景点设施超负荷运转,对旅游基础设施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寻求城市与旅游的平衡
  
  面对旅游发展的阵痛,如何找准城市与旅游的平衡点,实现城市与旅游的双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旅游承载力,使青岛真正成为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成为当前协调城市与旅游发展的首要问题。
  交通畅通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保障。面对交通难题,国内外许多城市纷纷采取各种各样高招加以破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北京“限行”,上海“限牌”、“汽车共享”;纽约推行“智能交通”,伦敦、东京、首尔以“经济杠杆”调整汽车数量,巴黎发展地下停车场等。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与鲜明的城市特点,青岛市正因地制宜的探求缓解交通压力的应对之道。科学设计旅游交通路线,尤其是景区内部旅游线路,建设集旅游景点、交通干线、中心城区、交通枢纽于一体的交通体系,实现游客合理分流。完善旅游交通信息系统,生动形象地展示景点周边交通运行状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证交通顺畅无阻。完善停车管理智能信息系统,提高停车场的资源利用率,预测旅游景点旺季的停车量,在人流集中的景区景点附近建造立体停车库,增加路边临时停车点,以满足旅游巴士和私家车的需求。制定旅游交通应急预案,对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时装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北宅樱桃节等大型节会期间形成的瞬间人流高峰实施客流调控,在活动结束时及时调集各类公共交通车辆疏散人流,协调解决会场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加快地铁建设,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交通压力。
  环境卫生是城市的外部面貌,是展现城市综合实力的窗口,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科学技术和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建立正规的零售网点体系,严格杜绝违章经营、影响环境的游摊浮贩;治理景区白色污染,杜绝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及包装材料;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垃圾箱的分布,做到醒目、环保,便于使用;在各景区景点处设置警示牌,提醒游人自觉维护景区环境,保持环境卫生;鼓励机动车辆使用无铅汽油;在主要的景区景点加强卫生执法监督,统一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文明旅游成为一道最亮丽的美景。让国内外游人置身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崂山,徜徉在“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海滨,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体验,流连忘返。
  基础设施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基石。加快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城市旅游承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景区景点的现有设施,尤其是超负荷运转的设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快出台相关规定,定期进行分层次检修和维护。对于长期超负荷的,采取浮动价格,降低设施使用压力;对短期超负荷的,充分利用旅游淡季进行检修和维护;对局部性超负荷的,可采取轮流使用、分区恢复,确保旅游安全与设施利用的可持续性。营造爱护基础设施的良好氛围,引导旅游者合理利用基础设施。
  城市与旅游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旅游可以提升城市魅力、城市品位和城市价值,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而城市也以其自身的特色和资源吸引着旅游者的到来。旅游发展不科学,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城市负担,加重城市发展压力,但只要找准城市与旅游的平衡点,勇于正视问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解决,就可以实现城市与旅游的共赢,推动两者协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探求 平衡点 城市 探求旅游与城市的平衡点 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可行性报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