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走廊普利街】 黄金走廊大崛起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普利街20世纪前叫柴家巷,为西关“八大巷”之一,十分僻静。商埠开通后,为方便与老城的交通,1908年在西圩子墙英贤、(原叫迎仙门)与麟祥门之间又开了一道被人俗称为”西墙小门”的普利门,柴家巷随即拓宽后更名,与商埠区最主要的东西干道经二路接上头,成为人们来往于旧城与商埠间的必经之地。一些有眼光的工商业户也看准了这块旺地,纷纷来此建商号、作坊和宅院。不久,这条街便形成了以五金交化,土产杂货、鞋帽、绸布为主的商品集散地。商品中尽是些日用必需品,什么套马车用的绳索,粉饰家具用的土漆(大漆),照明用的煤油灯、瓦斯灯等等你不用费劲,唾手可得。
  作为连接老城与商埠的纽带,街上的建筑不同于城里,而较多地受到商埠区内外来商业建筑的影响,拱廊,拱券门窗等西方建筑手法运用更趋纯熟,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及新工艺被广泛采用。而与商埠区的纯粹的洋房相比,这里的建筑又大都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硬山两面坡顶,院落也为多进四合楼院。很多商号还保持着明清盛行的前店后坊或下店上居的传统风格,体现出济南与生俱来的矜持、稳重,中庸的“城市性格”。
  有名的商号中除了五金交化外还有泰康食物公司、朝天锅饭店、草包包子铺、谦祥益绸缎店,谦恒吉鞋店、普华鞋店、厚德堂中药店,赞玉堂中药店和廖隆昌瓷器店等等。随着1949年后对工商业的改造,大多改变了经营方式。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泉城路不断拓宽,纬四路、大观园和人民商场的综合型商场的改扩建,这条街的商号有的迁址,有的歇业改行,街道也渐渐冷落。但上世纪80年代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市民来这条街为“打家具”买油漆之类,刚刚崭露头角的小鸭牌洗衣机的维修部就设在路南。在普利街动迁前,流传下来的老店只有草包包子铺和普华鞋店,但店面与企业的”内核”一样,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济南人爱吃面食,但以面食为主的大店不多,大都是小门脸儿或沿街叫卖的小摊贩。位于此街15号的草包包子铺算是其中的老大了。在济南话乃至北方的方言土语中,“草包”是句骂人的词儿,相当于“笨蛋”,很不中听,却成了这家包子铺的创始人张文汉的外号。张文汉是济南泺口人,曾在继镇园饭庄当伙计,因生性憨厚、埋头苦干,沉默寡言,掌柜的和瞧不起他的师兄弟们只让他包包子,不许干别的。从此便没人喊他的大号。抗战爆发后,
  “草包”家人逃到城里,在友人的帮助下在西门里太平寺街租了两间房,开起包子铺,店名干脆就叫“草包“。后来店铺迁至大观园,上世纪40年代初又迁至这条街三元街巷口,即今天的位置。由于他做的包子皮薄、馅多、味美、灌汤,很快便传遍全城。人们买包子时干脆就简称“草包”。
  改革开放前,每当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团聚,或着乔迁“温锅”等等,谁能吃上“草包”便够档次。如今,门脸早已不是过去的样子,在方式上也有了许多不同。除包子外,干炸里脊。爆炒腰花等鲁菜家常菜也成了店里的拿手好菜。但最令“老济南”心仪的还是那“草包”,以及包裹着包子的荷叶清香。
  位于街西路南的普华鞋店,在济南老年人心目中很有地位。始建于170多年前的这家老字号,创始人邵焕祥很有些气魄。他专做布鞋发迹,想以自己的产品行销全国,便取普照中华之义起了店名。旧时男人大多穿对襟马褂,宽腰灯笼裤,脚登圆口布鞋。这家鞋店最令人叫绝的就是干层底布鞋和用礼服呢做的皮底布鞋,以及”老头乐”毡鞋。这些品种穿着舒服、透气,走路也轻便。他们从办店之初一直坚持对畸型、异型脚的顾客实行定做业务,自然深得人心。由于“普华”是名牌、上品,生活困难的时候,人们买了新鞋平时舍不得穿,只有逢年过节,探亲访友那样的”喝茶”
  (当地人出席正式场合的~种代称)时才舍得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色的皮鞋、旅游鞋、运动鞋、休闲鞋令人目不暇接,“普华”这老字号、老品牌便衰落下去,已经没有自己的产品了,但老人们回忆往事时总想着它,念叨它。
  在西式店铺林立的普利街,有两幢中国古典式建筑。一是花脊翘檐、黑瓦履顶的廖隆昌瓷器店,另一座则是二层的砖木小楼赞玉堂中药店。药店楼下为门市,楼上为主人寓所。精美木隔扇,木窗棂,木构栏杆以至栏下封护腰板结构严谨,至今尚存。这店铺虽小,但过去名气挺大。路对面是座在济南数得着的规模很大的西药房大同药房,但周围的百姓们还是崇尚中医药,信任“赞玉堂”自制的“膏丹散丸“的疗效。
  普利街还有几条与之相交叉的南北走向的老巷子,如西券门巷、郝家巷和冉家巷之灯,都在“八大巷”之列。幽静的西券门巷与南关南券门巷一样都以房舍中的拱券门窗得名。巷子南首路东有两座紧紧相连的规模宏大的机制红砖楼,鹤立于青砖黑瓦之上。南楼院旧时为“义兴公”布庄,大门上方嵌有刻着“义兴公”三字的石扁额。可能是在“破四旧”的那些岁月里将字用水泥覆盖,仅仅露出了“义”字来。院内二层楼围成井庭,上楼木扶梯,二层木栏杆,颇有上海滩的某些意味。与“义兴公”异曲同工的是,郝家巷中段路东也有座体量较大的二层楼,临街底层为店铺,门市八楹,北侧有门通向院井,这便是1934年创办的“福”字连号“福盛永“杂货庄。店主孙福堂,章丘龙山人。章丘人天生就是经商的主儿,孙掌柜的商号便从麟趾巷一直做到了十二马路和青岛港,创办了“福庆德”、”福合成”,等“福”字分号。1949年后这里成了居民大杂院,孙氏的后人也与其他的住户一样,不分彼此了。
  在福盛永旧址的对面有个历史不长,规模很小的饭店,生意却一直不错。这家名叫春江小馆的饭店与临街共青团路南侧的同名饭店隶属一家,后者店大,包办酒席,而前者专营锅贴,有肉馅和素馅两种,现包、现煎,现卖。因口味好,火候佳,很快出了名,后来还登上了济南名吃榜,被授予了铜牌,也给寂静的郝家巷带来很多人气。
  2010年,共青团路以北,普利街以南动迁,地上建筑全部拆除。上海绿地在这片三角地带启动了260米、高88层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项目,被称为“济南第一高楼”。

相关热词搜索:走廊 普利 黄金 黄金走廊普利街 济南普利街 普利街香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