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国 [外媒看中国,中国崛起应汲取德日教训]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来源:10月5日《联合早报》   今日中国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民间对军事近乎狂热般的热情,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崛起并随之带来的民族自豪感的反映。但对军事的热情若不伴随对思想的追寻,那么前景便有点堪忧了。今天中国的实际情况正是如此,亦即在军事热上升的同时,是民间对思想的淡漠。这种思想的漠然,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百年前的德国和日本。百年前的德日两国一如今天的中国,经济、军事迅速发展,但思想却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
  二战前夕,在德国崛起的年代里,德意志民族的精神世界没有同时展开一场思想启蒙和精神洗礼的进程,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崛起期的日本民族身上。1860年代,和中国一样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的日本,在30年不到的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工业国一跃而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和军事强国。然而,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没有同时展开思想启蒙和精神洗礼的进程。相反,在“明治维新”的历史进程中,日本始终存在两种国家主义的倾向,一是由官方推动的国家主义,另一类则是以国民为中心的国家主义;前者后来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后者则与自由主义、平民主义结合,发展成为在野运动的思想基础。
  这种警示,并不是指中华民族必然会走向对外武力之路。当中华民族这个老实人数百年历经磨难后,又一次迎来“盛世”时,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周边又不太平,而且还将越来越不太平。于是,历史上从未有过思想启蒙和精神洗礼的中国人,其内心的冲动是否可能会演变成另一场骚动?目前中国民间这种军事发烧,思想漠然的状况,无论如何都会使中国的未来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为何难产乔布斯
  来源:10月10日《金融时报》
  乔布斯去世之后,一个问题时不时地被提及: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个乔布斯?要回答“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个乔布斯”,其实只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就行了―“为什么在中国做民营企业总是那么难?”这个问题有一个中国式的土壤,这种土壤造成了民营企业的四个“经典困境”。
  困境之一: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楚河汉界”,前者垄断上游的资源、能源型产业,后者则控制中下游的消费生产领域,中国的市场经济出现“只有底层,没有顶层”的奇特景象。法国年鉴学派的费尔南?布罗代尔是这一规律的揭示者之一,他把市场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市场,包括集市、店铺和商贩,另一类是高级市场,包括资源性产业、交易所和交易会。在他看来,在高级市场上,中国从来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不允许自由贸易的存在。在乔布斯的商业世界里,是没有底层和顶层之分的,但在中国有,而且还很多。困境之二:政府与民间没有形成对等的契约关系,民间资本的积累缺乏制度性保障。困境之三:权贵资本横行,寻租现象历代不绝,财富向权力、资源和土地猛烈地聚集。自宋之后,中国最赚钱的商人大多是“红顶商人”型的,其财富来源与授权经营垄断产业有关,商人阶层对技术进步缺乏最起码的热情和投入。困境之四:在国有资本和权贵资本的双重高压之下,民间商人危如累卵,惶惶不可终日,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和财富幻灭感,产业资本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移,经济成长从而失去创新动力。这四个“经典困境”构成了中国商业世界的基本特征,也就是中国为什么无法出现乔布斯的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汲取 看中 教训 外媒看中国 中国崛起应汲取德日教训 外媒看中国 外媒谈中国崛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