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要害 维护大局_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邓小平同志一向重视对日工作。1973年3月,小平同志恢复副总理职务后,在国内复杂困难的政治形势下,面对国内外众多难题,仍十分关心对日工作,经常抽时间会见日本外宾,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在小平同志全面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处理对日工作总是高瞻远瞩,面向未来。小平同志的对日外交方针,继承了毛主席、周总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既要积极争取,又要区别对待,并进行必要的批评或斗争。这一思想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其内涵日渐丰富,并获得新的发展。
  
  “和平友好条约”一波三折
  
  1972年9月,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在按协议签订贸易、航空、航海等业务协定后,最大的课题就是商谈签订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但三木内阁软弱,不敢得罪苏联,所以缔约谈判启动后,很快就因为日方不肯接受反霸条款而搁浅。1976年12月,福田赳夫上台执政,意欲解决缔约这样的悬案。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仍左顾右盼,未见实际行动。这一时期,小平同志曾多次会见日本朋友,不断表明我对缔约的原则立场,主要内容是:
  (一)应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和规定,尽早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快一点为好,因为这对发展两国关系有利。
  (二)对反霸条款,应该说,搞霸权就是要侵略、奴役、控制、欺侮别的国家,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接受反霸问题不应当存在困难。日本反对在条约中写入反霸条款,是因为怕得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说得清楚一点,是怕得罪苏联。当然,日本国内极少数鹰派和台湾帮也在这方面制造困难。
  (三)要从政治角度、用长远眼光来看待缔约问题。不要搞外交辞令、外交手法。反霸条款是原则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四)要有国民运动的推动和支持。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就是通过日本国民运动推动实现的,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没有民间方面的推动也不行。
  此时,日本国内要求早日缔约的呼声逐渐高涨。在这种形势下,小平同志于1977年9月会见来访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滨野清吾。滨野就任会长不久,对缔约充满热情。他认为,福田首相虽属自民党右派,过去对中日关系不积极,但任首相后有可能抑制党内阻力,在各方推动下实现缔约。小平同志听后十分高兴,感谢日中议联朋友们的积极努力,称赞他们的工作完全符合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愿望和长远利益。小平同志说,我们对福田首相的经历是了解的,但今天我们希望福田首相能为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做出贡献。然后,他还不无风趣地指出,只要福田首相下决心,缔约的事一秒钟就可以解决问题。
  
  “一秒钟”警句和“友好压力”
  
  这“一秒钟”的幽默警句,像洪亮的钟声迅速传遍日本,引起强烈反响。时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周年,日本各友好团体借机召开庆邦交、促缔约国民大会,大造舆论。在一次庆祝两国邦交正常化五周年的集会上,主办者还邀请福田首相参加。福田不得不在会上表示,自己从未忘记日中间当前存在着的最大悬案,希望能在日中两国人民都热烈庆贺的气氛中尽早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翌年,形势又有好的发展。5月,福田首相访美,美国表示支持日本同中国缔约。在多方推动下,福田首相终于在8月决定派园田外相访华,通过坦诚商谈,一举谈成并签订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费时六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小平同志会见园田外相时说,条约的中心内容是反霸,虽然反霸不是针对第三国的,但是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发动战争就反对谁,不仅是第三国,也包括反对自己那样干。中日两国都不谋求霸权,也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谋求霸权,这成为中日两国关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以副总理身份访问日本,参加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访日期间,小平同志高度评价中日缔约的重大意义,广泛会见官民各界朋友,就发展中日友好做了大量工作,在日本国内形成浓厚的友好气氛,被日报刊称为“中国热”、“邓小平热”。小平同志访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影响深远,不仅为两国领导人互访开创了良好开端,而且为以后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友好合作显著发展 政治摩擦时有发生
  
  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日本以急剧膨胀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目标,企图彻底甩掉“战败国”包袱。中日两国官民交往日趋密切,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也显著发展,同时政治摩擦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否定侵略历史、日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不时出现。
  对上述情况,小平同志指出,孤立起来看,问题并不大,但积累起来就代表了一种倾向,一种力量,一种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应该根据《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理,不要拖延。《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取得中日世世代代友好的政治基础。他在1987年5月会见老朋友宇都宫德马时,明确点出问题的实质,说如果中日关系有点问题,那就是中国人民担心日本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其中可能有的是有政治影响的人,存在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相信日本绝大多数人反对这种倾向。中国人民赞赏日本舆论界、政治界的许多人士对那种倾向持批评态度,持警惕态度。小平同志还说,对待这种军国主义倾向,不仅要加强批评、揭露,而且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
  对如何正确对待侵华历史问题,小平同志说,算历史账,日本欠中国的账是最多的。讲历史,主要目的是为吸取历史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小平同志主张要全面看待历史,既要讲日本侵华的历史,也要讲日本人民、日本众多友好人士为中日友好奋斗的历史,应以史为鉴,同时又积极向前看。
  小平同志在这期间会见日本朋友时还总是强调,中日关系总的前提是,中日两国没有任何理由不友好下去。中日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我们长期的国策。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到21世纪,还要发展到22世纪、23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小平同志的谈话击中要害,充满辩证法,有极大的说服力,引起日本友好人士和各界朋友的共鸣,中日关系在不断排除干扰中取得新的发展。
  
  政治风波后首位来访的西方国家政府首脑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中日关系处于困难时期。在沉重的政治气氛中,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伊东正义不顾自民党内外反对势力的阻挠,毅然决定于当年9月率团访华。当时我正任驻日大使。伊东在访华前对我说,现在这种时候,最需要日中友好,决不能孤立中国,他必须亲自去北京,再次聆听邓小平先生的高见。
  原来在1988年4月,伊东正义曾作为新上任的竹下登首相的特使访问北京,见过邓小平同志。这次,9月19日,宾主又在北京相见,双方都很高兴。小平同志称赞伊东和代表团成员都是多年来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说老朋友来了,他不能不见。他语重心长地说,中日友好十分重要,对中国十分重要,对日本也十分重要。友好对两国人民有利,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小平同志在纵论国际局势,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别国内政应该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和国际经济问题的准则后,还强调不管国际上有什么变化,也不管日本和中国国内有什么变化,中日友好不能变,也不会变。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大家的愿望。
  小平同志时年85岁高龄,他多次称自己是“热心于中日友好事业的长者”。他一席热情友好的谈话,使伊东正义一行受到莫大鼓舞。回国后,伊东立即向海部首相和竹下前首相等政要汇报了情况,并积极推动日本政府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行动,取消对华制裁。日本在西方国家中首先恢复对华日元贷款和各方面交流,海部首相也于1991年8月作为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西方国家的第一位政府首脑访华,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已走上正常轨道。
  今天,我们已迎来21世纪。面对当前中日关系需要很好发展、又出现诸多问题的现状,重温小平同志内涵深邃的有关对日工作的教导,备感亲切。▲
  (作者为前中国驻日大使,现任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

相关热词搜索:切中要害 大局 维护 切中要害 维护大局 切中要害 切中要害读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