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厘岛到莫斯科:反恐斗争一年后的世界] 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翟 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东南亚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东方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秘书长   许 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亚研究室副研究员
  王逸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东南亚:恐怖主义高危地带
  
  9月11日那天,人们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10月7日(即美国发动对阿富汗军事打击一周年)那天,人们又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但这两个敏感的日子都在平静中过去了。人们刚刚松了一口气,10月12日,印尼巴厘岛上就传来了惊天的爆炸声。随后的10月23日,车臣匪徒又在莫斯科犯下惊天大案。
  9.11事件后的一年多里,美国联合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反恐、打恐。美国军队的触角伸向他们认为所有可能发生恐怖事件的各个角落。然而,人们却不能不遗憾地发现,恐怖活动好像是越打越多,按下葫芦浮起瓢。就在巴厘岛和莫斯科事件发生的前后,还发生了法国油轮遭爆炸袭击、美军士兵和外交官遭暗杀等事件。正如人们所说,从事这些活动的恐怖分子,不管是不是有组织上的联系,在精神上都是相通的。反恐一年后的世界,是和平了,还是更动荡不安了?反恐斗争的进展究竟如何?为此,我们特邀请几位研究不同地区的学者来梳理一下这个纷繁的反恐世界。
  ――编者手记
  
  1.反恐:一年来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我个人认为,9.11以后东南亚的恐怖活动呈上升和蔓延趋势。从总体上看,9.11之后,美国就视东南亚为“反恐第二战线”。近期在印尼和菲律宾相继发生爆炸案后,东南亚正形成一个恐怖活动发展的高危地带。这个地带从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一直延伸到泰国和缅甸,整个地带呈马蹄形。其危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该地带,恐怖主义网络比较活跃。9.11前,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就已成为“基地”恐怖分子策划袭击案的重要落脚点。活跃于本地区的各伊斯兰恐怖组织向来内勾外联,互相支持。二是该地带成为中东和阿富汗恐怖分子的通道。东南亚激进伊斯兰组织与中东、南亚的伊斯兰极端教派渊源颇深,主要人员几乎都在阿富汗等地受过训。9.11之后,一些阿富汗残余的“基地”组织成员和塔利班分子就是通过这些通道逃亡,并在这里找到落脚点的。三是边界地区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预防机制。该地区海岸线长,岛屿众多,管理相当困难。四是袭击目标众多。阿布沙耶夫组织一直扬言要炸掉菲电力设施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并把西方尤其是美在菲人员和设施作为袭击目标。另外,西方国家最担心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等重要战略航道的油轮等遭遇袭击。
  就个别国家来看,印尼和菲律宾是该反恐地带最薄弱的两个环节。巴厘岛爆炸案印证了这一点。巴厘岛不仅是印尼总统梅加瓦蒂的母亲的老家,而且其居民主要是印度教,爆炸案要搞乱印尼政局的图谋很明显。9.11后,菲律宾总统阿罗约采取借助美军打击本国反政府武装的策略,先后将阿布沙耶夫组织和菲共新人民军列为恐怖组织,并以两次联合军事演习对二者进行打击。但最近系列爆炸案表明,收效并不明显。另外,菲最大的反政府武装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担心阿罗约将其定为下一个恐怖组织进行打击,也有可能发动武装报复或制造恐怖事件。相对而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防范恐怖危机方面比较成功,但也有不少问题。如最近联合国一份报告就指出,马来西亚朝野一些政党和团体都与“基地”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加坡非常成功地打击了伊斯兰祈祷团的行动。但新加坡是防了内防不了外。它地处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几国之间,其承受地区影响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泰国南部也有几支反政府的伊斯兰武装,今年以来也制造了几起爆炸案。据传,“基地”组织成员也有逃到缅甸的。相对来说,越南、老挝等国要超脱一些。11月初在柬埔寨举行东亚领导人会议,柬埔寨也被美、澳等列为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的国家。
  
  2.恐怖袭击:“高危地带”危机凸显
  
  我认为,恐怖危机是东南亚继1997年遭受金融危机之后的另一次大打击。以前预测东南亚国家的复苏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但就在第五年上发生了恐怖事件。从范围上看,东南亚存在一个恐怖主义高危地带;从烈度上看,我认为巴厘岛爆炸事件的影响仅次于9.11事件,它对该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影响还将继续扩大;从时间上看,其影响还将取决于美伊形势,紧张局势持续的时间越长,东南亚遭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政治角度看,恐怖袭击加强了东南亚各国联合反恐的决心。9.11后印尼总统梅加瓦蒂慑于国内伊斯兰政治势力的制约,对极端势力采取了姑息迁就的态度。但巴厘岛事件后她已经改变了态度,开始实施强硬措施。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尼两个最大的伊斯兰团体――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和穆罕马迪亚都同意对伊斯兰极端组织采取果敢的行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加强了对伊斯兰极端组织的监控和处理。从经济角度看,东南亚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将阻滞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外部投资将进一步缩减。
  
  3.美国:视其为“反恐第二战线 ”
  
  今年7月底8月初,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点击式访问了东南亚六国,并与东盟签署了联合反恐协议,这是美国和东盟进行反恐合作的法律文件。另外,美国和东盟还同意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内加强反恐金融合作。一系列爆炸案后,美国将使该文件付诸实施,并借机进一步强化在东南亚的军事介入和军事渗透。以菲律宾为例,菲美联合军事演习虽然没有给菲律宾带来稳定,但阿罗约是离不开美国的。爆炸案后,阿罗约将在加强国内监管和治安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推动反恐合作,美菲战略合作关系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4.反恐危机管理:恐怖袭击的启示
  
  印尼、菲律宾爆炸案后,我们可以从国际危机管理角度思考几个问题。首先,美国和新加坡对印尼的恐怖预警为何会失败?美国情报部门曾向印尼发出可能会遭恐怖袭击的警告,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也曾两次警告印尼国内就有“基地”组织成员。但由于民族主义因素及国内伊斯兰政治势力因素,印尼政府对此警告非常反感,一再表示本国没有恐怖组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与国外的情报沟通与合作,使预警发挥作用。其次,为什么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恐怖危机防范比较成功,而印尼和菲律宾则不太成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反恐策略得当的主要经验有三:一是迅速打击国内极端组织,二是完善和建立反恐机制,三是加强国际合作。而印尼和菲律宾在反恐机制和相关法规的建设方面都相对滞后。因此,迅速建立和完善反恐机构和法规相当关键。第三,在全球化背景下,爆炸案马上成为国际事件,恐怖组织的新一轮袭击目标是西方国家以外的西方目标。东亚国家和地区应在心理和技术上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国际性恐怖危机。第四,为什么西方媒体与印尼媒体的反应不一?西方媒体称爆炸案是针对西方的,而印尼媒体则称是西方阴谋。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这是转嫁危机的一种通常做法,但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危机解决的。因此,国际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协调,各国政府的宣传口径的协调都相当重要。△
  □翟 昆
  
  中东: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下降
  
  9.11事件使美国在处理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时常处于矛盾状态中。过去处理中东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问题时必须得到主要阿拉伯盟友的支持。但9.11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要求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盟友们支持反恐,但这些国家反应并不积极。埃及和沙特这两个阿拉伯大国是这样,甚至美国“有恩”于己的科威特也吞吞吐吐。9.11事件涉及的阿拉伯伊斯兰因素太大了,因此这些国家左右为难。如果公然站在美国一边,他们在国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麻烦,所以只能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而原来恨美国恨得直咬牙的国家,像利比亚、叙利亚等,却表现得比美国的这些盟友积极(主要是为了避嫌,怕美国把他们与“基地”组织拴在一起)。
  一年后,当美国把矛头指向伊拉克的时候,这些中东国家又一次面临困难抉择。我有一个感觉:9.11之后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在下降!过去在处理中东阿拉伯问题时,美国要借重一些主要阿拉伯国家的帮助,现在则根本不考虑他们的想法,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再有一点,过去美国在处理一个问题时,就把其他问题放一放,如处理两伊问题,就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做些让步,安抚一下。9.11之后美国变了,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没有丝毫让步,同时在伊拉克问题上施加的压力之大也前所未有。还有一点,以往虽然美国主导中东事务,但在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时还注意与其他大国达成一定谅解,现在则基本不考虑其他大国的利益。也可以说其他大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影响在下降。
  当然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中东石油对美国的重要性和对其他大国的重要性发生了很大变化。近一二十年美国注重能源进口多元化,加强了从非洲、拉美的石油进口。特别是从非洲进口,不仅成本低,而且更安全。加上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美国现在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不足20%,相反,中东石油对其他大国却越来越重要,日本、西欧不用说,对中国的影响就不容忽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每年进口石油中的约40%~60%来自海湾地区。海湾一有风吹草动,对我们的影响要比对美国大得多!对美国来说,中东地区的石油实际成了别国发展经济的“人质”了。美国觉得在这一地区搞些动作对自己经济影响不大,而对别人影响就大了。这一变化使美国在该地区行动的自由度增加,其对中东问题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才下决心搞掉萨达姆,搞掉阿拉法特。
  长期的高压和制裁政策,使好多较温和的甚至极端的穆斯林组织逐步将大本营转到欧洲。我在英国访问时,就强烈地感到那里的伊斯兰势力的存在。在迁往欧洲的伊斯兰移民组织中,孕育着强烈的宗教情绪。由于西欧对待其他宗教信仰比较宽容,原先被中东国家视为极端并定为非法的组织迁到欧洲后就成了合法的。一些组织利用其合法地位,展开了各种类型的宗教及教育活动,其中的不少骨干还是中东国家通缉的要犯。
  我觉得,9.11后美国的某些非常极端的做法,如支持美国就是支持反恐,反对美国就是与恐怖主义站在一起,很像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两元论:伊斯兰极端主义把世界分为两个,一个是真主安拉的领地,一个是魔鬼撒旦的世界,没有中间地带。如果一个国家的世界观变得如此简单,那就非常危险了。在美国,比较理性地寻找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客观地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剖析、构建较为全面的应对之策大概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东方晓
  
  中亚:地区力量组合的复杂性和社会转型期
  
  可以说,在中亚,一年多的反恐行动并没有能遏制住极端势力的活动。“基地”组织现在只能说是在美国军事打击下崩溃了,但还远没被消灭,拉登和奥马尔的生死情况仍不清楚。阿富汗临时政权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它目前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却很不理想。另外,以阿富汗为中心的这一片广大的地区(包括中亚、南亚)以及更远的高加索地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中亚的三股恶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已死灰复燃。如俄罗斯的车臣武装,从9.11后就没有停止过恐怖活动。最近的莫斯科人质事件更是将这些恐怖活动推到了极致。我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到当今这个程度,有它一定的社会原因。
  美国的单边主义是原因之一。我认为,布什上台以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正一步步地按着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的理念在推进。他们认为,冷战结束了,共产主义和苏联这种大的意识形态的敌人不存在了,因此迫切需要一个敌人。美国把目标锁定在伊斯兰世界。
  我认为,美国在反恐之后的一个目的,就是想改变穆斯林世界。9.11之前,如果美国的政治家或是情报部门提出这个理念,很难被人接受,但9.11事件的发生,使得无论是美国国会还是美国公众都认为可以接受了。因为美国人认为极端伊斯兰世界构成了对美国本土的威胁。
  根据亨廷顿的理论,在“文明冲突论”中,除伊斯兰世界外,另外两个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是俄罗斯和中国,只是9.11后美国认为这两个国家暂且对美国还构不成现实威胁。然而他们却没有冷静去思考形成这种恐怖主义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而仅仅忙于打“基地”组织和捉拿本?拉登。其实,当人的生存极限已经到了最低的标准后,就没有什么能够对其构成约束力了,也没有什么社会准则能对其形成道德规范的压力了。没有了各种规则的约束,极端势力做出各种极端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在中亚几个国家都建立了军事基地。美国军队在中亚的存在也确实对该地区的极端恐怖势力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别克伊斯兰运动”在9.11后被美国定为恐怖组织,在这段时间,“乌伊运”确实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是中亚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首先是这个地区力量组合的复杂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力量在这里保留了很多,中亚国家也离不了俄罗斯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但是从心理上说,这些国家对苏联和俄罗斯近一个多世纪的统治是非常反感的。它们也非常担心大俄罗斯主义卷土重来。它们自身没力量抗衡俄罗斯,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吸引世界上更强大的国家或集团(比如美国、欧洲或中国)进入这个地区,用一个多边平衡外交来制衡俄罗斯的这种优势。9.11给了它们这样的机会。
  美国的进驻使俄罗斯对这个地方的影响被弱化,美国人的力量大大增强。但有一点应该看清的是,这也并不能说明从此中亚国家就依赖西方、依赖美国而不再需要俄罗斯了。我认为,中亚仍然是坚持多边平衡的政策,谁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就跟谁合作,包括中国。它就在各国的力量平衡中寻求自己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机会。
  再一个方面就是政治理念的问题。中亚国家在美国公众和美国议会的眼里,是非常专制、没有民主、不讲人权的社会。除了苏联那种共产主义体制的影响外,这些国家那种游牧民族家长制的遗风仍然颇浓。美国人对中亚抱着一个很复杂的心态,既需要它又对它有诸多不满。美国与中亚国家在社会制度、思想理念等方面本质上的差别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这两种观念发生碰撞,产生不稳定和新的动荡也是难免的。
  随着事态的发展,不管美国人是撤出还是继续驻扎,整个中亚地区的作用都在发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即从美国人最初用它作为反恐的第二线阵地向一个新的支撑点――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反对毒品、武器走私等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一个是经济的发展,再一个是整个社会政治结构的改变。仅仅是美国驻军或增加一些装备,就认为这个地区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了,这是不可能的。△
  □许 涛
  
  “文明的冲突”是越来越逼近的阴影
  
  9.11事件已经过去一周年了,最近又接连发生了这么多的恐怖袭击事件,我认为,9.11综合症还在扩散。这提醒我们对21世纪初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要有新的认识。我认为,在近一段时间恐怖行为的背后,隐隐约约显现了亨廷顿所说的那种“文明的冲突”。这是我原先没有意识到的。现在,“文明冲突论”在欧美越来越有市场了。欧美一些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都很担心不同文明间对立的情绪会蔓延。欧洲人确实担心穆斯林力量日长,担心极端势力对欧洲大陆的安定造成影响。欧洲力量有限,穆斯林在欧洲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又较大,所以只能对国际上的极端势力采取怀柔和对话态度,而美国则试图采用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主要靠武力解决问题。欧洲与美国的分歧,与其说是指导思想或价值观念不同,不如说是策略不同。
  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恐怖活动在世界上某些地区会进一步加剧。中东像一个晴雨表、一个导火索。当中东问题解决相对顺利、阿以两个民族的对立相对缓和时,其他地方穆斯林的情绪就相对缓和一些。但现在看来,美国在鼓励一种以暴抑暴的铁血政策,以色列总理沙龙就是最典型的体现。中东问题不解决,或更加恶化,就会导致其他地区的穆斯林极端势力态度变得更加极端,反美情绪更加高涨。许多阿拉伯国家的下层民众不认为巴勒斯坦极端势力搞的那些爆炸行为是恐怖活动,而认为这是弱者反抗强者没有办法的选择。当一个人没有生存机会的时候,他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你点颜色瞧瞧。有人认为,在世界穆斯林聚居的地区,有一条呈弧形的恐怖主义高危地带,我认为它是个“S”形,从前苏联、东欧到西欧,经过北非、西亚、中亚、到南亚次大陆,再沿续到东南亚。
  很多温和的伊斯兰民众有这种疑问:你们说我们攻击以色列是恐怖活动,那么以色列攻击我们,炸毁我们的村庄、设施算不算恐怖主义?他们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念与做法实际上是弱肉强食。我觉得9.11后穆斯林的情绪被激化了。这次印尼大爆炸和在也门港口制造的炸船事件等,不管是不是与本?拉登有直接联系,我认为至少在精神上都是相通的。它是对西方的秩序与强权压制行为不满的表现。看来反恐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问题的,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美国对目前这种世界秩序不满,它要把它的文明传播至整个世界,但受到了伊斯兰世界的挑战,恐怖主义就是这种对抗的最后的结果。
  所以,“文明冲突论”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亨廷顿看到了苏联解体后新的世界对抗,他抓住了文明、宗教与民族的特性这条线。他认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这三种文明具有代表性,它们将在世界发展方向上发挥重大作用,但互相之间有一些很复杂的联系,可能会引起冲突。这是他对世界形势近距离的观察,但这种观察又是斜视的。“文明冲突论”的鼓吹者亨廷顿内心中存有一种“白人至上”观念,认为基督教文明过去五百年在全世界居统治地位,今后仍将居统治地位,继续主导这个世界。而布什则是当权者中强硬政策的代表,他在9.11事件后脱口而出的要发动一场“十字军东征”的说法,是他内心的表白,表面上说是打击恐怖主义、控制杀伤性武器,但心里想的是一定要扫除这些与美国做对的异质文明,让西方文明、西方的民主价值观普照天下。
  9.11之后,地缘重心变了,欧亚大陆战略重心地位明显上升。穆斯林这条“S形地带”是将来大国角逐的重心,是文明冲突的主战场。亨廷顿还有个险恶的目的,即希望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发生矛盾,西方可以坐山观虎斗,祸水东引。他最不希望这两大文明相安无事,甚至携手共进。
  在9.11事件发生一周年之际,让人忧虑的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美国单边主义在扩散,文明冲突对抗意识在扩散,美国自大的以暴抑暴的声音在扩散。恐怖活动的增加证明美国整个的战略方向是错误的。恐怖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不公正的反映,国际秩序有问题,才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要解决问题,不能单靠军事手段。如果克林顿时期出了9.11事件,他也会打一场战争,但可能更多地与盟国协商。只有美国的鹰派才会采取这样强硬的政策。
  “文明的冲突”是越来越逼近的阴影。联合国大会呼吁大家警惕此事,比较理性的声音提出不要使“文明的冲突”走得太远。▲
  □王逸舟
  
  9.11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一些军事演习
  
  ▲ 2002年1月,美国、泰国和新加坡在泰国东北部举行了代号为“擒虎”的联合空军演习。
  ▲ 1月16日至7月31日,美国和菲律宾在菲南部的巴西兰岛和三宝颜市举行了代号为“肩并肩02-1”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长达半年,创下了美军联合军演时间最长的纪录。美军派出了约660名官兵参加演习,演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菲律宾军队打击该国恐怖组织――阿布沙耶夫武装。
  ▲ 4月22日至5月6日, 2900名菲律宾军人和近2700名美军官兵在菲律宾北部中吕宋地区举行了代号为“肩并肩02-2”的联合军事演习。本次演习是今年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为了加强美菲联合作战的能力和协同性。
  ▲ 5月,印度举行了代号为“平衡-易洛魁人”的军事演习,这是印度陆军15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这次演习中,印度还专门邀请了美军参加,这也是美印39年来首次联合军事演习,此举被认为是印度进行战略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
  ▲ 5月14日至5月28日,美国、泰国和新加坡在泰国东部沿海举行了“金色眼镜蛇2002”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美国共派出了14,000余名官兵、3000多辆军用车辆、73架飞机及多艘战舰参加演习,泰国和新加坡分别有7700名和70名军事人员参加。演习重点是常规作战训练,但今年还增加了反恐、防范生化武器攻击等科目的演练。
  ▲ 10月14日至10月25日,美国和菲律宾军队在马尼拉北部前美军空军基地克拉克举行了代号为“魔爪-幻影-02”的联合军事演习。这是美菲今年举行的第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大约800名美军陆战队士兵参加了此次演习。
  ▲ 10月20日至10月31日,新加坡与印尼在印尼西爪哇省的苏加武眉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联合军事演习。两国的陆军部队参加了本次军演。演习项目包括野外作战训练以及实战演习等。
  
  恐怖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暗杀。这是最古老和最传统的恐怖活动形式。例如,1991年5月,斯里兰卡泰米尔分离主义极端分子暗杀了印度总理拉?甘地。1993年5月该组织又暗杀了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在一次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
  第二,劫持人质。这种恐怖活动形式与暗杀的历史一样久远。例如1996年12月,秘鲁反政府游击队组织“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趁日本驻秘鲁使馆举行庆祝活动之机,劫持了在场的400多人为人质,其中包括很多国家驻秘鲁的大使和外交官。这一事件持续了126天。最后秘鲁军警人员采取行动,击毙了全部恐怖分子,才结束了整个事件。2002年10月23日晚,50多名车臣恐怖分子持枪潜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了正在听音乐会的700多名观众以及100多名演职人员。在该事件中,共有118名人质丧生。
  第三,爆炸。这是从19世纪末开始出现的恐怖活动方式。例如,1993年2月,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大楼被炸,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达5.5亿美元。1998年8月,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被炸,造成257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2002年10月12日晚印尼巴厘岛发生大爆炸,造成182人丧生,其中绝大部分是前来印尼旅游的外国游客,132人受伤,另有一些人失踪。
  第四,劫持交通工具。这类恐怖活动包括劫持飞机、公共汽车乃至轮船。例如,在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美国民航客机,并利用这些飞机作为武器,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了3000多人的死亡。
  第五,武装袭击。这是指武装分子向平民发动突然的袭击。例如,1994年2月,一名以色列恐怖分子在希伯伦市闯进易卜拉欣清真寺,向正做祈祷的巴勒斯坦人疯狂扫射,造成66人死亡,400多人受伤。1997年9月,一群恐怖分子突然向停在开罗市中心博物馆外面的一辆旅游巴士发动武装袭击,造成9名游客和一名当地司机的死亡,十几人受伤。
  第六,生化袭击。这是指一种利用最新科学技术进行恐怖袭击的方式。例如,1995年3月,日本奥姆真理教的恐怖分子在东京地铁施放沙林毒气,造成5500多人中毒,12人死亡。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的多个地方,包括国会等重要部门,特别是邮件处理机构,连续发生多宗炭疽邮件事件,造成多人感染,并有数人死亡。
  (摘自王逸舟主编的《恐怖主义溯源》一书并对最新事件作了补充)
  
  俄罗斯:普京当局反恐举措
  
  蒋莉 李东
  俄罗斯当局以强硬手段一举解决了莫斯科人质危机事件。这一事件表明,俄面临的反恐局势还相当严峻。事实上,自9.11以来,普京政权的反恐斗争始终没有间断过。
  积极参与国际反恐行动。9.11事件发生后普京立即打电话给布什表示慰问。美对阿富汗开战后,俄向美提供国际恐怖分子的有关情报,表示愿为运输人道主义物资开放领空,与中亚盟国协调立场向美提供机场,并表示要参加搜救行动等,积极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恐联盟,全力投身于国际反恐斗争。今年3月27日,俄组建一个跨部门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同北约的反恐合作问题。9月26日~29日,俄与北约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大规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主导独联体范围内反恐斗争。与俄南部边界毗邻的中亚是独联体内“三股恶势力”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俄积极采取措施与中亚各国联手打击恐怖势力,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反恐合作。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公约》,强调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斗争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同年11月,中俄两国决定成立反恐怖工作小组,以对抗来自阿富汗的恐怖威胁。今年4月13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快速反应部队在比什凯克举行大规模反恐军事演习。9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了独联体国家内务部长理事会,决定加强独联体国家的反恐合作。
  严厉打击境内车臣分裂分子的恐怖行为。俄境内的车臣分裂分子的活动一直得到境外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与车臣分裂势力联系密切,拉登为车臣非法武装提供的资金超过2500万美元,并帮助建立营地,培训人员,提供大量武器装备。俄当局称已掌握车臣匪首哈塔卜等人与拉登会晤密谋的证据。国际极端势力的插手,进一步增大了俄解决车臣问题的难度。9.11事件后,普京当局及时把车臣问题纳入国际反恐轨道,作出政治谈判与军事打击相配合的新政策。2001年9月24日,普京发表声明,要求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在72小时内无条件向联邦机构缴械并交出罪大恶极的匪徒。同年11月18日,俄总统特使卡赞采夫与车臣反叛领袖马斯哈多夫的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第一轮正式会谈。与此同时,俄军继续加大对车臣顽匪的围剿力度,使车臣顽匪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创。今年以来,俄对与其交界的格鲁吉亚境内潘基西谷地的车臣恐怖分子基地严加防范,并多次声言要进入格境内消灭恐怖分子巢穴,迫使格宣布与俄协作,武力打击恐怖分子。
  目前俄在反恐怖行动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其进一步解决车臣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此次莫斯科人质事件表明,普京政权今后的反恐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相关热词搜索:莫斯科 反恐 斗争 从巴厘岛到莫斯科:反恐斗争一年后的世界 从巴厘岛到莫斯科 世界反恐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