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不对抗,硬力量就不会转化为威胁_信仰的力量app官方下载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苏浩:法学博士,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   □斯科特?萨根(ScottSagan):政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问题是美国军事部署的目标吗?
  
  ■萨根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很长一段时期里,美国对国际安全问题关注的方向是在欧洲,而在9.11之前不久,美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从欧洲转移到了东亚。有些中国学者认为,美国正在加强它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实力,就是这种战略调整的反映。您是怎样看的?
  □我知道现任政府中的一些人将中国当做一个正在显现的敌人,另外一些人将中国当做一个不确定的国家,即有可能与美国建立友好的、至少是不敌对的关系的国家。现任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观点严重对立。我认为无论在9.11之前还是在9.11之后,美国关注的焦点是在伊朗、伊拉克和朝鲜。许多军事计划和外交行动都是针对这些国家的。
  ■就像您所说的那样,假设中国是一个敌人或者一个不确定的国家。那么可以说,美国的军事部署在东亚是有明确的目标的,比方说,针对台湾问题。您认为这是美国军事部署的目标吗?
  □我认为,布什政府仍然遵循一个中国的原则。美国国务院的官方政策也与从前一样,那就是继续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缓解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紧张局势和对抗。
  ■我想知道您对中国未来的看法。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正崛起成为强国,会成为东亚起主导作用的国家,它将会成为美国国家利益的麻烦或者威胁。例如,以芝加哥大学的约翰?米尔谢默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就认为,无论未来中国怎样发展,是否会变成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只要在经济上崛起,就自然会加强军事实力,其结果都将对美国构成威胁。您是这样认为的吗?
  □我不接受这种观点。我认为如果国家之间在政治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对立或对抗,国家的硬力量就不会自动转化为威胁。我们并不认为英国的核武器库是对美国的威胁,然而朝鲜的一两件核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来说就非常令人不安。所以,国家的实质确实不可以忽略,而这正是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所在。
  ■我在美国做访问研究已近一年了。我感到,中国与美国很相像,也是一个多样化的国家,包容性很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逐步展开。中国政府的政策在国内确实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他们对中国对外关系怀有浓厚的兴趣,发表他们的看法。这是中国政治开明的一种表现。
  □你一定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施奈德教授进行过讨论。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在民主化的最初时期存在着这样一些危险,政府经常认为,夸大来自国外的威胁有利于维护国内的团结。恐怕中国过去就是这么做的。例如,我坚信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被炸是偶然事件,然而中国却不这样认为,我对中国对炸馆事件所做出的反应感到非常不安。在阿富汗,我们也误伤了很多阿富汗平民,然而我们也误伤了很多美国士兵。这里面有一些共同的原因,武器错误地击中了目标,或者击中了瞄准的目标,然而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然而,人们却普遍认为,这一切是美国蓄意所为,我并不认为事实就是这样。
  ■中美两国政府对事件原因的认识不同。但中国是受害者,中国使馆被炸确实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中国老百姓对事件的发生感到十分愤慨。中国政府并非在利用这种情绪,相反,中国政府曾经努力将老百姓的反应约束在理性的范围内,以免从根本上损害中美关系。重要的是中美两国能就这类问题进行更多的交流,以便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维持国家间的合作”
  
  ■在中国,较为流行的观点是美国正在竭力维持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并且希望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结构。鉴于此,要防止其他大国的崛起对美国构成挑战。美国似乎将台湾问题作为一种牵制中国发展的手段。我觉得,由于美国卷入了台湾问题以及一些有关中国的国内外事务,中国感受到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也许认为,如果美国坚持它的战略构想,那么两国将成为彼此的麻烦。您对美国维持领导地位或营造国际秩序的战略构想有什么看法?它是否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我个人认为,建立互惠的多边关系互动框架,并且与现实的和潜在的友好大国进行更多的合作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我必须强调,布什政府中的某些人认为这样的战略不可能成功,最好的方法便是承认国家间的敌对并且与敌国进行公开的对抗。我认为正是这样一种错误观念,导致美国现政府在一段时间以来较为强硬地对待中国。其实,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维持国家间的合作。
  ■在处理世界上的热点问题时,您认为对美国来说,是多边主义的方式还是单边主义方式对美国更适合一些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在多边主义框架内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总这么做。有时国家安全利益十分重要,我们必须一意孤行。非常清楚,本届政府有更多的单边主义者,然而这届政府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以军控为例,美国单方面地废除了《反弹道导弹条约》。我想知道,您对导弹防御计划的看法,它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或安全利益有什么样的影响?
  □恐怕导弹防御计划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原因之一是中国非常有可能做出导致负面影响的行动,而中国的反应对美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把中国当做对手的印度将密切关注你们的新型核武器以及新型武器运载装置。他们将对中国的行为做出反应,继而关注印度的巴基斯坦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此,我非常担心。
  ■然而,中国似乎更关注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中国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非常担心,一方面,这将促使针对中国的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关系网络化;另一方面,台湾有可能被纳入它的框架。事实上,中国非常担心这个问题。我与其他美国学者进行讨论时,他们明确支持美国向台湾出售“爱国者三号”导弹,称用以平衡海峡两岸的军事力量。
  □我认为,美国的目标应当是劝阻北京政府对台湾使用武力。北京政府或者可以做出攻击性的反应,或者可以采取立足长远的观点,认为台湾最终会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我认为,如果北京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只会使美国政府更多地卷入台湾问题,而不是相反。
  ■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台湾的政策,不放弃使用武力只是防止台独的必要手段。现在的问题是,美国通过对台湾出售军事装备,提升与台湾在安全领域的合作,鼓励了台湾的独立倾向。
  谈到安全合作的问题,我想知道您对9.11之后国际安全合作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各国的共同利益是什么?
  □我认为,减少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符合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尽管我们在谁是恐怖分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以下一些问题上有更多的合作空间,比如,加强两国法律执行力度,将来甚至可以进行一些联合培训或者联合演习。由于我们两国政府在对威胁的实质上有相似的观点,所以在许多方面可以合作。
  ■以反恐为例,阿富汗战争使美国的军事触角伸到了中亚。在中国,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通过在中亚部署军事力量,对中国正在实行军事包围以遏制中国。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我认为有一些原因导致我们的军队出现在那儿。在反恐战争中,美国需要从北部进入阿富汗,所以我们在靠近中国的一些国家进驻军队。这决不是精心安排的一种包围中国的行动。美国在中亚的驻军只是为了对付特定的威胁。▲
  
  阅读背景
  斯科特?萨根(ScottD.Sagan),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CenterforInternationalSecurityandCooperation)主任。该研究中心是美国关于国防安全政策的著名思想库之一,有不少美国知名的前政府要员和学者,如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博士、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将军等。
  到斯坦福大学执教前,萨根教授曾在哈佛大学政治系任教,并曾任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组织部主任的特别助理、国防部长办公室和拉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咨询顾问,现为桑地亚国家实验室名人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目前,萨根教授主要研究南亚核安全问题及关于动用武力的标准的问题。他也十分关注中国问题。他所领导的中心常举办中国安全问题研讨会,每年都有来自中国的学者在中心作访问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转化为 上不 对抗 政治上不对抗,硬力量就不会转化为威胁 政治上不对抗 关于政治上不对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