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石油管道:从“虚线”到“实线”]对称轴是实线还是虚线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当“安大线”陷入迷雾之时,中哈石油管道的意义就更重大了;   美国、日本、印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对这条石油管道的建成施加压力。    2004年5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签订了《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正当中俄两国石油管道问题陷入说不清道不明的迷雾之时,中哈两国联袂启动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项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亚聚宝盆”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中部,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素有“中亚聚宝盆”之称。其陆地石油探明储量达24亿吨,里海大陆架储量达70亿吨(约占里海石油总储量的40%~50%)。根据哈政府2003年5月出台的《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开发计划》,哈在未来十年内的石油产量将逐年快速递增,最终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据统计,2003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为5127.5万吨,比上年增长8.6%,石油产量的80%供出口。
  
  中哈管道建设的曲折之路
  
  哈萨克斯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合作伙伴。1997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油气合作协议。协议规定,中国承包哈境内的阿克纠宾斯克油田和乌津油田,同时修建从乌津到中哈边境阿拉山口的长达3000公里的输油管道。承包油田与输油管道建设捆绑在一起。当时中石油在投标中击败了俄罗斯和美国的国际石油巨头,引起极大震动。这一投标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而且标志着中国在刚刚从一个石油出口国变为进口国之后,在石油蕴藏量丰富的中亚里海地区推行长期石油战略。
  中国当时有两个目标,即开采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与铺设输油管道。借用两条哈萨克斯坦的输油管通向中东,再修建通向中国的输油管,这样中国就处于一个“泛亚全球能源桥梁”的战略位置上,把现有的和将来的石油供应国(中东、中亚、俄罗斯)和亚洲的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国、日本、韩国)联接起来,这样中国就能起到一个能源战略枢纽的作用。1997年至1999年,中哈双方完成了管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当时设计的中哈石油管道横穿哈全境至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再从阿拉山口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全长3088公里,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81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整个管道的初步设计年输油量2000万吨,预计总造价为30亿美元。但是,由于当时中国部分人士对于哈境内的石油资源前景并无充分的把握,认为管道建设成本较高,没有买油合算,因此暂且将修建输油管道的事宜搁置下来。
  随着哈已探明的可采石油储量在不断增加,中哈加快了石油管道建设的步伐。如在位于哈里海水域近海岸发现的卡什干油田,预计日均石油产量可达100万桶,年均产量为5000万桶,总产量为70亿~90亿桶。据说,卡什干油田是全世界近20年以来发现的最大的石油蕴藏地,也是全世界第五大油田。在这个大背景下,2003年,中哈两国签署了分阶段建设阿特劳-阿拉山口输油管道的协议。这条管道由三段组成。西段长约450公里,由阿特劳通往肯基亚克。此段由中哈两国共同投资建设,已于2003年建成。第二段由肯基亚克经阿拉尔斯克连接库姆科尔油田通往阿塔苏。这段线路正在研究之中。第三段由阿塔苏通往中国阿拉山口,全长约1100公里。管道项目将于2004年8月破土,工期预计为两年。
  2003年3月28日,中石油与哈国家天然气公司合资建设的阿特劳――肯基亚克石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根据中哈石油管道的设计初衷,该管道建成后,哈萨克斯坦石油除了可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外,还可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运至韩国、日本等地。中哈石油管道不经第三国,且所经区域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合作风险小,前景乐观。此外,中石油已在哈开拓多年,拥有年产油量近500万吨的油田,积累了同哈方合作的大量宝贵经验,这对进一步扩大中哈油气领域的合作极为有利。
  
  进军中亚的挑战
  
  纵观中哈石油开发合作的过程,不难发现有几个因素一直影响着双方合作的进程。一是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内陆,因此寻求出海口和通往国际市场的安全通道成了哈政府的战略性任务,它关系到哈丰富的油气资源能否变为推动国家富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手段,更关系到哈国家的未来命运。因此哈方的目标是要对中哈石油管道控股51%,这与中国的目标发生了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
  二是中国能源决策层长期以来对加强石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如何利用好中亚这个新的稳定的世界石油中心,分散风险,对于巩固我国的石油安全十分重要。但是长期以来,“采油不如买油”的思想在中国决策层占了上风,尤其是在国际油价走低时期,认为与他国合作开发石油的风险太大。加上中国某些人士对哈萨克斯坦国情不了解,对是否与之合作的决心不是很坚决,只是在与俄罗斯合作的“安大线”方案受挫后才又回过来重新进行双方的石油管道建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双方合作的难度。
  三是一些大国对我进入中亚排斥阻挠。俄罗斯把中亚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任何外来力量都十分警惕,对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竞标里海北部油田失败就是一个例子。美国智库战略预测公司日前撰文指出,有迹象表明美国正竭力阻挠中哈石油管道的兴建,以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对中哈石油管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对哈的政治军事经济援助来施加压力、说服国际金融机构放弃对管道建设的贷款,以及将哈萨克斯坦石油引入别的管线。日本政府以优惠条件做诱饵,试图以“安纳线”替代“安大线”的行径早为人知。对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输油管道建设,日本方面甚至也表示出了相当的“关心”。另外,印度最大的能源公司“石油天然气公司海外部”正积极进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开采市场,参与中亚油气的开采与经营。它的介入将加大我进军中亚能源的难度。因此,中国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应对各种挑战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
  
  阅读背景中哈能源合作现状
  
   中哈大规模能源合作始于1997年,当年两国政府签署了油气合作协议。协议规定,中国承包阿克纠宾斯克油田和乌津油田,同时修建从乌津到阿拉山口的输油管道。承包乌津油田与输油管道建设捆绑在一起。当时,中国从多方面考虑先从承包阿克纠宾斯克油田开始,并没有立即修建输油管道,因此,哈方也就没有让中国公司管理乌津油田。
   1997年6月,中国公司与哈方签订了购买阿克纠宾斯克油气股份公司60.3%股权的协议。根据合同,中方应在五年内投资5.8亿美元用于油田的生产与开发。事实上,五年后,中方对油田的投资总额达到6.85亿美元,超额完成了承诺的义务。2003年6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又签订了购买阿克纠宾斯克股份公司25%股份的协议。至此,中国控制了阿克纠宾斯克股份公司85%的股份。
  中国公司刚接管时阿克纠宾斯克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该公司已盈利2.7亿美元。2002年中方运回份额油100万吨。中国阿克纠宾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主要经营扎纳茹尔油气田和肯基亚克油气田。这两个油气田的石油储量约为6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460亿立方米。至2002年底,扎纳茹尔油田累计采油4000多万吨,肯基亚克油田累计采油1230万吨。目前,油田拥有年采油500多万吨、天然气22亿立方米的能力。按发展计划,2005年采油量将达到700万吨、天然气55亿立方米。
  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后从沙特阿拉伯一家公司和美国谢夫隆德士古公司手中分别购买了哈北布扎奇油田35%和65%的股权,中国公司已经完全控制了北布扎奇油田。北布扎奇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曼格斯套州。该油田可采储量约为3~5亿桶,潜在储量可达10亿桶。据哈媒体消息,中国还在阿特劳州利曼地区寻找石油。

相关热词搜索:实线 虚线 管道 中哈石油管道:从“虚线”到“实线” 中哈石油管道从虚线到实线 中哈石油管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