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人海外安全]中国人只关注演员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为更加有效地应对领事保护突发事件,外交部建立了领事保护应急机制,主要是:组成应急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联络方案,保障信息畅通;开设热线电话,收集各方资讯;协调国内外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工作。
  八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劫持事件,使人们再次关注中国人的海外安全状况和中国外交处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聚焦海外中国公民安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有2200万中国人走出国门,这个数字是改革开放时的100倍。对外交往的日趋活跃,海外人员数量的增加,使中国公民在海外的风险系数也相应地加大了,中国人在海外受到袭击侵害的事件也日益增多。
  2004年2月14日,两名中国石油工人在苏丹被害;4月,七名中国人在伊拉克遭绑架;6月10日,11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遇难;7月,中国女公民在美旅游时被无辜毒打;9月16日,西班牙的中国鞋城被焚烧;10月,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遭袭身亡;11月,中国公民在南非接连被害;2005年1月18日~23日,八名来自福建的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伊斯兰抵抗运动努曼旅”的武装组织绑架。
  上述一系列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一、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泛滥;二、中国经济活动与当地利益时有冲突,也不排除种族歧视等其他因素;三、出国人数激增使受袭频率上升。除自然灾害外,中国人在海外遭遇风险的种类主要有旅游遭遇事故、投资经商遭遇风险、留学生遇难、非法移民的高风险和群体性劳务纠纷等。可以看出,与以前不同,在海外遇险或遇害的中国公民的身份趋于多样化,遭遇海外风险的原因和种类也不乏人为因素。
  这种新状况要求我们转变外交理念、进行外交改革,从各方面加强对海外公民的保护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快立法进程,提高海外人员安全系数
  
  在新世纪初,中国新领导集体提出了“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的治国理念,特别是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念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这些发展变化深刻影响到中国外交工作的理念和重心的改变。中国外交加强了为中国公民利益服务的宗旨,进入了从“外交为国”到“外交为民”的新阶段。
  2004年7月1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我境外人员和机构的安全保护工作,保护海外公民利益的问题第一次在政府高层集体讨论。随后,中国最高立法机关于8月28日高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此举表明,中国正在加快立法进程,更好地保护日益庞大的海外人员群体的安全。外交部表示,支持并正在积极参与制定《关于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
  尽管存在着如领事保护有限、资金和人力上的不足等问题,以及难以掌握境外中国人的数字等困难,但外交部总结几十年来领事保护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领事工作的成功做法,经过不断改革创新,针对领事案件频发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日常和应急的措施。
  日常措施由各使领馆实施,主要是对驻在国的华侨华人进行登记,以利于及时提供安全保护;加强与境外中国人的沟通,通过华人团体关心、支持境外中国人的发展。同时,中国驻外使领馆还密切跟踪驻在国的安全形势,必要时发布安全警告。此外,中国国内相关部门也增加了有关防范出国风险的教育和培训,比如外交部网站上就经常发布详细的出国注意事项。
  外交部还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应对突发事件。第一,建立领事保护应急机制。在获知突发性领事保护案件后,首先分析判断事件的性质、类型及影响,如事件涉及中国公民或法人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便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抓住有利时机对案件进行处理。该机制主要是:组成应急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联络方案,保障信息畅通;开设热线电话,收集各方资讯;协调国内外有关单位共同展开工作。
  第二,组建外交部内的应急机制。最近,外交部成立了专门负责处理重大突发领事保护案件的应急小组。主要工作就是在外交部内协调不同部门,快捷、高效地处理全球各地涉及中国公民的重大突发领事保护案件。它的设立使领事保护工作更加专业化,并充分调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和信息,使工作更有成效。
  第三,成立涉外安全事务司。涉外安全事务司的主要职能为:执行我外交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方针政策;主管有关调研工作;协调和处理相关涉外事务。
  第四,提高外交部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公众外交力度。截至目前,普通群众已两次应邀走进外交部,与李肇星部长等官员进行了交谈,听地区业务司领导介绍各司的职能。去年,沈国放副部长还就领事保护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活动。突发事件发生后,外交部及时公布热线联系电话,并发布各种相关信息。
  第五,2004年11月初,以外交部牵头由多个部委组成了“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处理相关重大事件。
  以上举措表明,我国处理突发事件的观念已趋转变,应对危机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应付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外交为民”已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标志。
  
  任重而道远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涉及中国人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说明领事保护工作仍然非常艰巨。
  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中国政府还在探索预防性领事保护的新途径,如进一步完善海外侨民登记制度,要求驻在国(特别是热点地区)的中国人注册登记,收集各国政治、经济、法律、交通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信息,主动向有关部门及各类出国人员提供这些信息,以减少领事案件的发生。
  在解决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领事保护事件中,使领馆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驻阿富汗的孙玉玺大使、驻俄罗斯的刘古昌大使、驻伊拉克的前任孙必干大使和现任杨洪林大使,都为妥善解决一系列领事事件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然而,领事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的恐怖主义活动很多是针对普通公民的。在恐怖和极端势力屡遭打压、活动空间不断缩小的形势下,恐怖分子只好借助非常规手段,为制造影响和捞取政治利益而不惜滥杀无辜,达到用其他途径无法达到的目的。鉴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数量不断增加的海外公民也就成为一些恐怖组织觊觎的对象。
  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和中国的国际形象是密切相关的,成功地维护数量巨大的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利益,进而提升海外中国公民的总体形象,这对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威望、软权力和文化吸引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一系列事件,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营救人质的努力的成功。
  由此可见,保护数量日益庞大的海外中国公民的任务很艰巨,弘扬“以人为本”外交理念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人 海外 关注 关注中国人海外安全 中国人海外买房 中国人海外购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