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日记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村庄日记篇一:驻村工作日记

XX乡XX村驻村工作队员 XXX

2015年9月7日晴

为了能掌握好20个危房改造户的建房进度,今天一早,我独自一人来到所挂的板路村开展危改进度检查工作。

摩托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阳光偶尔透过路边大树的间缝晒在我的身上。外甲队是板路村最远的一个队,至今未通水泥路。我先来到危改户施芬泰家,他家建新房进度不错,已经建好一层楼,二楼正在紧张修建中,他和他两个儿子正在现在忙碌施工。见到我的到来,他非常热情,喊老伴赶紧杀鸡弄饭招待我。我立即阻止了他,仔细检查了他的工程质量和施工现场,要求他严格施工并且注意安全,确保在验收前把房子建好。他表态一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危改工作。为了不让他破费招待,于是我出发到另个队继续检查。 今天走了5个队8户人家,总体危改进度不错,都能按时间要求建好一层,基本完成危改工作的最低要求。

返回乡里,我整理好检查材料,填好进度表格,保存好相片。这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了,我也在慢慢思索:我该为村里做什么事情?我还能为村里再做什么事情?

2015年9月23日晴

今天和扶贫联系户约好了去他们家实地考察,为他们送去珍珠李和百香果种植技术。村委主任一早就在路边等我一起出发。

首先来到板路屯韦述川家,他本人身患残疾,两个孩子读书,家里劳力就剩下他爱人一个,家里经营小卖部。我先和他座谈了一下,真实的了解他的需求是什么,对于脱贫致富有什么想法。针对他家地处村路与县道交叉处这个黄金地段,我建议他学好修理摩托车技术,然后完善好小卖部布局,这样能为家里增加点收入,还要进一步开发自家的土坡,连片种植珍珠李。韦述川非常高兴,说自己都没有想那么远,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在那里,会努力发展珍珠李种植。最后我送了袋化肥给韦述川,并将红卡一起发给他,反复和他说以后有困难可以通过卡上的电话联系我。

从韦述川家出来后,我和村委华主任又赶赴下一联系户。虽然做为一名普通的挂村工作队员,没有实权为百姓拉来什么工程项目,但是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百姓总会记得我们的。

村庄日记篇二:驻村日记

驻村日记(第十三天)

5月23日,星期日,晴转阴

这几天,对谭家镇龙溪村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以下是在谭家镇较为突出的贫困群体代表情况:

祁美英、祁美全姊弟

祁美英16岁,祁美全14岁,均在谭家镇小学(及代帽中学)念书。其父在外打工时,因工伤事故去世。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在其父亲亡故后,因念及自己无力照看孩子,反而自己一身的病痛拖累全家人的生活,甚至丈夫去世获得的十多万元赔偿全都花在了治病上,跳楼自杀身亡。目前,该姊弟与寡居的奶奶生活。

祁家原居住龙溪七组,十多年前,煤资源丰富,是周边羡慕的小康村,而后煤炭逐渐开采枯竭,该组生活质量也逐步下降,再加上山高坡陡,形成滑坡地带,七组居民整体

搬迁下山,搬迁居民主要集中在一组、八组两个场镇所在地,少部分移民到其它乡镇。

祁家祖孙三人租住于八组,与七组其它居民一样,搬迁下来之后,除了休耕还林补贴之外,生存靠租赁土地的农耕与养殖谋生。但租赁土地这种方式,对于农民总是提心吊胆,觉得没有生活保障,害怕土地主人外出打工回来即收回土地,从而丧失唯一的谋生手段。祁家祖孙三人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是不可开发贫困户,缺少必要的劳动力。

周伯伟一家

周伯伟一家是原锦

村庄日记

竹七组人,共五口人:周伯伟、老伴、儿子、儿媳、孙子。目前,周伯伟租住于龙溪村一组,居住面积约30平方米。

周伯伟儿子及儿媳在沿海打工供养孙子念书,老伴租种土地,靠养殖与耕种维持家计,额外的收入靠周伯伟在镇上打零工、做小工时常找点。该户人口属于搬迁较早的高山移民,1996年即由原籍搬迁至龙溪村,按当时的政策是没有高山移民补贴,近年来,随着年纪增加、体力下降,生活水平越难以维持。周夫妻二人因长年未回老家锦竹,户籍已于数年前被锦竹村销号,因而又无法落户龙溪村,因此,外出打工无身份证,在家无户口本,无法享受国家的低保政策、扶贫政策。其文化水平较低,不清楚该如何能够把户口找回来,也不清楚找哪个部门办理此类事件。

黄良中一家

黄良中,男,多大,60年代在部队服役5年,老党员,原大进镇四峡村人,一家六口人,包括本人、老伴、儿子、儿媳、一对孙儿,目前租住于龙溪村一组。

家庭生计主要依靠儿子打工,及租种一组村民的土地维持。儿媳妇身体不好,随儿子外出打工,但无法工作。黄良中是典型的高山移民,原居住条件差——溶洞口处搭建一个挡风的棚子。黄良中搬迁到谭家乡龙溪村一组后,住上了一进小楼房,现住房面积约为90平方米(30平方米*3层),目前,最担心的仍是生活的保障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失去了土地农民就像失去了魂”,他最大的希望是:自己为国家扛过枪、修过铁路,也是老党员,希望国家能解决一部分社保问题,没有了土地,也要有一颗定心丸。

谭永成一家

谭永成一家现居住于撕栗村六组,是市直机关工委第三支部结的穷亲戚,在这次驻龙溪村的三进三同活动中,也抽了一天时间到撕栗村探望谭永成。

谭永成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爱人均年过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爱人与长女智障,次女现八岁上小学,儿子四岁。故谭家生计全落在谭永成一人肩上,而谭永成数年前劳动时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无钱上医院,在床上躺了数月自愈,但骨头生长错位,已部分丧失劳动力。2010年4

月份,谭永成的爱人因病逝世,加剧了其劳动负担,虽家有二亩土地,但维持生计亦比较艰辛。

谭永成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农忙时村干部也时常帮助,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贫困户。

张登强一家

张登强,龙溪一组居民,5口人,是上有老、下有小,年龄偏大的典型代表。承包土地2.1亩,妻子种地、养殖谋生,张登强有烘烤馒头的手艺,在场镇上卖烤馒头赚取零用钱。因市场小、多数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均在外务工经商,其生意仅够日常开销。

目前家里养有猪,耕地的粮食基本上用于猪的饲养,一家5口人的粮食、蔬菜靠张登强小生意赚的薄利购买。张登强有劳动力,有一定的致富手段,但缺少资金,无法去更大的市场打拼,又因年纪过大,外出打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之供养子女念书,生活亦较为艰苦。张最大的心愿是国家在贫困政策上有所支持,特别是具有一定劳动力的人群,在小额融资方面能够多有一些好政策。

谭家镇这些贫困人群,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意外致贫、因病致贫、意外灾害致贫、学生供养致贫,还是其它原因的贫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声。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

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福利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村庄日记篇三:驻村日记

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

——新场驻村干部:张波

新场村地处丰乐镇的北面,距离丰乐镇9KM,距离务川县城15KM,北与牛塘村相接,西与丰乐村接壤,南与茶坪村毗邻,东与黄都镇燕龙村交界,总面积2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2个村民小组,1299户,总人口51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人),耕地面积6790亩,森林面积2375亩。交通便捷,有六条公路贯穿全村,是全镇交通较为发达的行政村。但也有一部分村民组至今未通公路。

当我得知这一情况以后,立刻向我们工作组的组长反应。我们实地考察后,决定打通此重要通道,我拿出5000.00元经费用于开通公路。

新场村罗家坪至龙洞湾组全场850米的距离,是罗家坪,飞洋坡,青岗元等七个村民组通往新场至牛塘主公路的重要通道,历史以来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进村后实地走访,确定将该项目纳入工作日程,通过群众自发组织集资和驻村干部帮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基础打通。

下一步工作组将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把这条公路进一步完善,实行老百姓多年的梦想。

相关热词搜索:村庄 日记 美丽的村庄日记 村庄日记pc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