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的语言视角】 全球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也许是编辑的刻意安排,3月26日的《国际先驱论坛报》一连刊登了两篇与外语有关的事:一是法国总统希拉克拒绝使用英语;二是韩国人正在建造全球首屈一指的超大规模英语学习社区。
  前者发生在3月23日欧盟首脑会议上。当法国对欧盟商业游说团体的负责人塞尔耶用英文演讲时,希拉克总统打断了他的发言,要求其用母语法语讲话,塞尔耶这位仁兄回敬道:英语是商务用语,他只能用英语发言。希拉克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与法国总统对英语“说不”截然相反,韩国全国上下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英语”热潮。为了实现“全球化中的韩国人”目标,韩国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在距离三八线不远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英语村”。这个村落面积将近28万平方米,全村的指定语言为英语,有160个来自英语国家的老师。村庄中的各式建筑完全仿照欧式标准。村中设有市政厅、书店、咖啡屋、健身房、警察局等仿英美的社区设施。目前,韩国的英语教学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2008年将改为从一年级开始。而在课外,每年韩国家长为子女在国内外接受英语补习所花费的钱达10万亿韩元之多。为了让孩子接受更标准的英语教学,不少韩国母亲陪子女远渡重洋,到美国、加拿大,甚至菲律宾求学。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准确地发出R的读音,甚至不惜给孩子做舌头牵长的手术。
  法韩两国对待英语的态度,一个被视为“语言爱国主义”,一个被看作“拿来主义”。其实无论何种主义都是发生在一个全球化的语言背景之下,即英语正伴随着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的扩张,已然获得全球化的语言霸权。英语不仅成为“商业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际政治用语”。而相对于在世界范围急遽扩张的英语而言,大多数语言则处于守势甚至败势。
  同一语言固然有利于人类的交流,但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文化符号,语言其实承载着更多的政治与社会涵义。接受一种语言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政治模式。然而,全球化绝非单一化,因此,语言单一化趋势是对世界文明多样化的一种摧残,从长远看也是对全球化发展的一种反动。
  不过,对英语的接受程度却要取决于对象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即在全球化中的现实定位。作为发达国家中的大国,又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过语言扩张的辉煌,法国对英语“说不”确有其经济与文化实力的本钱,而且这种“说不”的背后其实是有与英美文化在全球化主导权争夺上的考虑。而对于韩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目前阶段最重要的倒是暂时的“拿来主义”。全民英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可以使韩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全球化进程中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进而大幅提高韩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力。“说不”与“拿来”其实都是为了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定位与竞争。
  既然是为了定位与竞争,因此无论是“说不”还是“拿来”都不是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出走”,而是为了“走入”。法国一方面对英语在官方场合不断“说不”,但另一方面,巴黎和马赛的大街小巷却可以听到当地人对外来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法国的电影界也在学着用“好莱坞的模板”向世界诠释“法兰西文明”。韩国人则通过更多的学习与交流,在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阵“韩流”。韩国的汽车、手机、冰箱、电影和明星也披着更多的通用语言标签走向世界。对于其建造的全球超大规模“英语学习村”,韩国人更是引以为豪。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拿来主义”本身就是韩文化的高明所在。该村“村长”的志向更是准备将韩国人创造的这一“英语学习迪斯尼”推向世界。
  当然,一种语言能否成为全球化中的强势或热门语言不仅仅靠“说不”与“拿来”即可。语言的传播在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这一语言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在英语继续居主导地位的同时,汉语、阿拉伯语等也在成为欧美更多人士外语学习的首选目标。所以,全球化固然有主观的成分,但其进程终究在于客观世界发展的本身。语言的影响力也是如此。
  由此看来,如果像神话所言,当初人类建造“通天塔”的幻想因上帝的嫉妒而未能实现的话,那单一语言体系的崩溃对人类而言确实也是一种福分。因为正是由于多种语言的存在,人类才能摆脱在狭窄的登天路上的简单劳作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回到地面上铸造本应属于人类自己的现实生活。语言确实给全球化以更多的解读。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化 视角 语言 全球化中的语言视角 管理学全球化视角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视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