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队 [不做“保安队”,要当“正规军”]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做的远远不够      9月,阿富汗山区秋意正浓。法国飞行员、空军上尉莫德?克罗利埃正在仔细检查她的座驾“黑耳猞猁”武装直升机。两挺机枪――射速每分钟1000发――从舷窗一左一右探出头来,机枪手头戴钢盔,身裹防弹背心,早已做好出发的准备。克罗利埃一丝不苟地核对了清单:在充满敌意的卢格尔省山区,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飞行,遗漏任何细节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螺旋桨轰鸣,两架“黑耳猞猁”腾空而起。在阿富汗,军人不能单独行动,飞行也必须一长一僚。克罗利埃上尉管辖的区域是一块长100公里、宽80公里的崎岖山地,她的任务是日常巡逻、随时根据地面部队的请求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她说:“从基地飞到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只需要半个小时,再过去就是巴基斯坦。”阿巴交界的莽莽群山是塔利班天然的掩蔽所,也是他们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今年年初,200名法国特种部队官兵刚刚在这片山区歼灭了150名塔利班武装。不过在北约盟军的眼里,法国做的远远不够。
  的确,在总数3.2万的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隶属北约)里,只有1100名来自法国。在所有出兵阿富汗的北约国家里,法军人数也仅排名第七。一开始,法军基本驻扎在首都喀布尔,只有一支200人的特种部队深入前线,在幻影飞机的支援下和塔利班玩着猫抓老鼠的“游戏”。
  去年11月,在北约里加峰会上,联盟要求法军前往反恐一线,法国做出积极回应。今年年初,两架“黑耳猞猁”运抵阿富汗,克罗利埃上尉和她的战友每天至少升空一次。在毗邻边境的卢格尔省,驻阿法军建起了新营地,营地离塔利班控制的村庄最近只有五公里,短促交火是家常便饭。指挥官说:“塔利班每个礼拜至少骚扰一次”。“我曾对部下许诺说,要把他们活着带回家。可是一个半月前,我的副官不幸负伤,他没能挺过当晚。”
  9月8日,法国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访问阿富汗,在喀布尔受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热情款待。他向对方许诺说,法军将在月底完成新的调动,六架幻影飞机将从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转场到阿富汗坎大哈的美军空军基地,以增强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实力。这一调动属于军事技术层面,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也许是个新动向――法国有意要全面回归北约。
  
  旧事重提
  
  9月11日,阳光灿烂。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出现在图卢兹的集会上。他要为法国重返北约预热,不过,他的讲话肯定要触动40年来法国奉行的外交传统。
  北约成立时法国曾是创始国之一。但到1958年,时任总统的戴高乐已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当成了推行自己独立外交政策的突破口。在戴高乐将军的眼里,北约“仅仅体现了西欧对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从属关系”,法国不过是“被称为大西洋团结的霸权主义统治下的驯服角色”。他曾希望美国在防务问题上做出妥协,在北大西洋联盟建立起美国、英国、法国三头执政的领导体制,让法国拥有和美英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戴高尔总统的建议遭到美国和英国的抵制,三方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
  在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也许是为了向美英施压,也许是顺水推舟实现自己独立自主、冲破两极格局的外交战略,法国逐渐和北约拉开距离:1959年3月,法国地中海舰队撤出北约;1959年6月,迫使美国将部署在法国的近200架轰炸机撤往英国和西德;拒绝北约空防一体化,重建属于自己的空防系统;1963年6月,将北大西洋舰队撤出北约,从盟国海军参谋部撤出法国军官……1966年,戴高乐最终亮出了自己的旗号: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按照法国规定的期限,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北约总部撤到了布鲁塞尔;中欧司令部迁往荷兰;美国在法国的军事设施――驻欧美军参谋部、美国通讯司令部、29个军事基地和后勤仓库等――全部撤离;美国驻在法国的7万名军事人员和70万吨军事装备也如期撤出;加拿大关闭了在法国的两个空军基地。白宫发言人气愤地表示:“(法国)对准联盟心脏刺了一刀。”
  不过,法国之于北约只是部分退出,戴高乐总统说得明白:“我的规划不是要使法国脱离大西洋联盟――这是我要极其小心去维持的,而是要脱离在美国指挥下的北约。”所以,法国仅仅是不再把自己的防务问题直接托付给北约。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创始国,法国仍然有资格参与北约的所有活动――事实上,它也从来没有放弃这种资格。
  在北约的所有机构里,只有两个领域见不到法国人的身影:防务计划委员会与核计划小组。前者是北约审议防务政策、制定统一军事计划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后者是讨论北约安全与防务政策中与核力量有关事务的论坛,负责就北约核防务与核发展计划向防务委员会提出建议和研究报告,由成员国国防部长参加(冰岛因无军队,只派观察员)。
  在人力资源和经费方面,法国一直是北约的主要支持者。目前,大约有5000名法国军人参与北约军事行动,在科索沃和阿富汗都有其军事人员;法国提供的资金占北约非军事预算总额的15.3%和军事预算总额的13.8%。所以,法国与北约的关系被形容为“一条腿留在门里,一条腿跨在门外”。
  上世纪90年代,希拉克任总统时曾经启动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进程,仅取得有限进展。如今,国防部长莫兰表现出了强烈的回归意愿。在图卢兹集会上,他自我检讨道:“法国是北约最好的学生之一,但是我们往往办事拖拉,犹豫迟疑,好像一直在阻碍北约的改革。”他还对法国有限参与北约军事行动的现状表示遗憾:“在一些由北约主导的军事行动里,我们尽管也参与其中,但是影响力日渐减弱。”显然,莫兰在重复总统的调门――法国想要改弦更张,在大西洋联盟里“占有自己的整个席位”。
  
  回归,到底为了什么
  
  回归,到底为了什么?即使是国防部长,在这个问题上他也只能笼统地交待个大意,同时还给自己留足回旋的余地:“在明年3月《国防白皮书》公布以前,所有和国防战略有关的说法都不能看成是定论。”
  在图卢兹集会演讲中,莫兰给法国全面回归北约摆出两点理由。其一,法军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参与北约军事行动,增加与盟军并肩作战的协调性,熟悉盟军的战斗特点,增强法军实力。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让堂堂法军受到不小羞辱。海湾战争中,1.2万人的轻型师居然要靠美英军队才能送抵战场;由于缺乏夜视装备,法国空军在夜里变成了“睁眼瞎”;法军的后勤和情报工作也几乎完全依赖美军。科索沃战争结束后,法国国防部在报告中自揭家丑,称法军在运输、防空火力、空中加油、无线电抗干扰等诸多方面都与盟军存在较大差距。
  其二,全面回归北约,可以更好地推进欧洲防务。萨科齐总统曾经明确表示,“把欧洲防务问题和北约对立的作法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自从1994年《国防白皮书》出台,法国一直努力朝着“欧洲化”和“北约化”两个方向实现军事转型。军事转型的“欧洲化”在于促进欧盟防务建设,这是转型中的“体”;“北约化”主要是向美军看齐,在军队管理中纳入北约的指挥结构,甚至提高部队的英语水平,这是转型中的“用”。说起来,是用积极参与北约的方式推动欧洲防务的一体化进程。
  
  萨科齐的色彩
  
  昔日法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伊朗这三个国际热点中常常和美国意见相左,今日法国却处处积极“介入”,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已经和美国“调到了同一个波长”。种种迹象表明,法国正在努力修复“面和心不和”的法美关系。
  8月19日,贝尔纳?库什内成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第一位踏上巴格达土地的法国外长。虽然他对外低调表示,这只是一次“倾听伊拉克各方声音”的短暂访问,但还是准确而鲜明地传递出法国准备改变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态度的意图。
  在伊朗问题上,总统萨科齐刚刚表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将是不可接受的”,外长库什内桴鼓相应道:“国际社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而最坏的打算,“就是战争”。9月19日库什内访问美国,双方深入探讨了对伊制裁问题。至于会谈结果,看一看法新社21日的新闻标题就够了――《伊朗问题:法国和美国调到了同一个波长》。
  新总统萨科齐上任后,法国“讨好”美国的做法在国内引起一片议论。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评论就认为,“从萨科齐一系列外交行动上看,舆论关于他是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为亲美的总统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由戴高乐将军一手缔造的第五共和国其后历届新总统都要经过舆论的品头论足,以筛出里面有多少“戴高乐主义”成分。蓬皮杜是“现实的”戴高乐主义;德斯坦是“新潮的”戴高乐主义;密特朗是“社会党色彩的”戴高乐主义;希拉克是“新的”、“经济的”戴高乐主义。耐人寻味的是,执政五个月的萨科齐至今鲜有评论尝试给他贴上标签,不是不想贴,难在看不准。舆论困惑地说:“直到目前为止,法国新政府的外交取向并非一目了然。”总不能说,萨科齐的外交取向是“亲美的”戴高乐主义吧?
  2003年3月10日,伊拉克战争箭在弦上。前总统希拉克公开宣布要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舆论立刻给它贴上“‘抗美的’戴高乐主义”的标签,高声欢呼“伊拉克危机让‘戴高乐主义’在希拉克身上重现”,(法新社)“难道还有其他国家的元首有本事同美国总统较劲吗”?(法国《十字架报》)然而,对美国公开说“不”的做法仅仅给法国换回表面的风光。美国一直是大西洋联盟的核心,和这样一个盟友长期闹别扭,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在阿富汗,法国的军事参与一直让国内舆论捏了把冷汗:“法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得罪了美国,我们部署在那里的精锐部队会不会被报复性地派到最危险的地方”?(《巴黎竞赛画报》)
  “亲美的”萨科齐只是把走偏的法美关系重新拉回来一点。在两伊和阿富汗问题的积极介入、回归北约旧事重提,并不一定意味着他准备从此“投靠”美国。国防部长莫兰在图卢兹讲话时已经明确提出了法国全面回归北约的两个前提:首先,只有“防务欧洲”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法国才会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其次,北约必须完成深刻的改革,建立全新的战略理念。
  
  还是再等等
  
  由总统策划、国防部长操刀的“回归”讨论在智囊团里形成两派意见。
  有人举双手赞成。他们说,法国早就全方位介入北约的各项军事行动,如今全面融入军事一体化机构,既可以增加自身国际影响,又能在北约领导机构里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他们还嘲讽说,法军目前在北约联军里的地位充其量“只是一个保安队的角色”,远不能和法国的国际地位匹配。
  也有人不以为然,法国前外交部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就是其中的重量级人物。说来有趣,他受萨科齐委托就全球化问题发表意见,撰写了长达60页的报告,最后的结论是: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将不会得到任何好处。韦德里纳认为,即使没有全面融入北约,法国已经参与了足够多的北约军事行动。“我们的军事价值已经得到承认,军事水平已经得到提高”,在北约的各项招标中,法国企业“也有足够的收获”――法国又何必回去呢?
  更何况,法国的全面回归还要看美国的脸色。美国心中的北约在于利用它主导欧洲事务,进而在“全球伙伴关系”的名义下干预世界事务。法国所希望的则是通过对北约的深刻改革,反过来推动欧洲防务建设。这两个想法明显不在一个调门上。
  在北约,发言人詹姆斯?阿帕图阿针对莫兰在图卢兹的讲话仅仅做出礼节性的回应:“法国要求重新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所有意愿,北约都将表示欢迎。”根据法国《世界报》援引官方人士的说法,法国可能利用明年春季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之机,推动这个话题的讨论。不过也有智囊建议,考虑到明年11月美国就要举行总统大选,在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问题上,不妨“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拉克早就深深触怒过布什,与其向布什示好,不如直接找他的继任者!

相关热词搜索:保安队 正规军 不做 不做“保安队”,要当“正规军” 保安队长 保安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