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罗大佑原版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2008年5月8日,东京早稻田大学。胡锦涛主席访日期间的55场活动中,有几场将在这天下午在这里举行。从中午起,该校著名的大隈讲堂前,就聚集起了大批的人群,他们是前来参加这些活动,或者是来欢迎胡主席的,难掩兴奋和期待的心情。还有众多的记者,和维持着秩序的警察。有几个人强行冲过警戒线想靠近讲堂大门,立即被警察按倒在地、拖出现场。一角,几十个人挥舞着雪山狮子旗,一阵阵地喊着口号。没什么人理会他们。一辆大个的警车开过来,“恰巧”堵在这群人前面。
  
  应日本政府邀请、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派遣、正在日本进行交流访问的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200人,早早来到讲堂前。他们是前来出席胡主席特别演讲会及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方开幕式活动的,他们中的艺术家们,还有来自艺术院校的陈红等人,将参加开幕式和开幕招待会上的文艺演出,杜晨光、郝瀚、徐本禹等学生团员,还要参加胡主席和福田首相随后与中日乒乓名将王楠和福原爱举行的乒乓球友谊赛。
  能够容纳1000多人的讲堂内,坐满了来自早大、东京其他学校甚至外地学校的日本学生、中国留学生以及日本各界青年代表,当然还有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成员。中日青年共同见证了中日关系中这一历史时刻。
  
  “雨中寻宝”拉开交流的序幕
  
  “熊出没注意!”轻井泽早稻田大学学生研修基地的许多地方,都竖着这样的警示牌。附近山林中出现了熊,有当地居民被抓伤,因此要提醒人们小心。有段时间,北京许多私家车上都贴着印有这句话的标识,但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出处却在这里。
  轻井泽,在东京西北方向的长野县内,四周为浅间山等山峰包围,是著名的避暑圣地和别墅区,到处都是落叶松和白桦树。5月5日,中国青年代表团到达日本的次日,多数团员就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列车,经一个多小时旅程,来到这里的早大研修基地。午后,飘起了蒙蒙细雨,主办方精心安排的中日青年共同“寻宝”活动开始了,中日青年交流活动也拉开了序幕。两国青年,还有日中友好团体工作人员,被混编为若干小组,在一起按照特制地图的指引搜寻目标的过程中彼此了解和交流,并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当天晚上交流晚餐会上的致辞中,代表团总团长、全国青联副主席张晓兰,给这次活动起名为“雨中寻宝”。
  在七天的时间里,代表团分为四个分团,在东京都、长野县、爱知县、岐阜县等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访问和交流活动。
  
  “暖春”是否也是一种缘分
  
  我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全程采访了代表团的活动。
  从降落东京成田机场起,我们就结识了在后来的七天中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的几位日方陪同人员,她们成了团员们经常谈起的话题。多数团员都是第一次来日本,她们就成了团员们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和了解日本的“老师”。谈起对日本民众的了解,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她们,不仅仅是她们随时随地不厌其烦的指引和介绍,更重要的是她们本身就体现了日本民众的许多优点。勤勉,敬业,热情,礼貌,周到,亲切,大家用了很多词汇来评价她们,并认为这些也是所接触到的日本民众普遍的特点。
  我接触最多的是杉山鸣和鸟生千惠两位女士。说起来还都有些缘分:杉山女士本身就是北京人,上世纪80年代移居日本,她的父亲那时就是《世界知识》的读者,她对这本杂志也一直保持着深刻印象。而鸟生女士竟然是我在北京大学同系的学长,只是我入校时她已毕业离校,当时缘悭一面。我们自然谈起了都熟悉的师长。
  说起这次中日交流的缘分,胡锦涛主席身上体现得是最充分的。谈到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不能不追溯到25年前。1983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日本时,在东京NHK大厅对数千名日本青年发表演讲,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到中国参观访问。
  “真不愧为中国宏大的气魄!”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是300人吧!
  1984年9月,中国举国筹备建国35周年庆祝活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庆活动。就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3000日本青年分批抵达中国。国庆当天的晚上,中日青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规模联欢。这就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的开始。
  当时,胡锦涛是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担任了这次3000日本青少年访华大联欢活动的秘书长。1985年,在日本各团体的呼吁下,日本政府也向中国青年发出了邀请,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派出了由100名中国青年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日本,团长就是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锦涛。全国青联主席刘延东也率“中日青年友好之船”一行500人访问了日本。今年的这次中国青年代表团200名成员中,就有当年参加过交流活动的50名特邀团员,其中的张秀玉女士还给我看了她珍藏的当年随胡锦涛在日本访问的照片。
  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10多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也已签署数年,中国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中日关系正处在后来所说的“蜜月期”,双方民众互有很大好感。为了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包括胡耀邦和中曾根在内的双方领导人,共同倡议了两国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这20多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变化,两国和世界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始终认为,不管双方关系怎样变化,当年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动的经历,对参加活动的中国青年(他们后来都成了各级各业的领导和精英)的日本观和中日关系观,一定留有深刻影响,促使他们终身致力中日友好事业。胡锦涛就是一个例子。在大隈讲堂听胡锦涛对中日青年发表演说时,我的这种想法更加强烈。在次日采访中曾根先生时,我也特意向他提到这一点,想知道当时那些日本青年后来的中国观有没有什么变化。
  由胡锦涛开创“暖春”,是否也是一种缘分。
  只是“暖春”能够如我们所愿一直继续下去吗?
  
  他们是不是装出来的友好
  
  去年11月,温家宝总理和福田首相在新加坡会晤时达成共识,将2008年确定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今年3月15日,在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一行1000人访华期间,中日双方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交流年”中方开幕式,胡锦涛主席亲临现场发表讲话,并欣然命笔题辞:“举青春之力 谋世代友好”。
  但是,这十几年来两国相互隔阂甚至积怨太深了。领导人的互访,“战略互惠关系”共识的建立,“交流年”的设立,能不能消除两国民众之间嫌隙?大家都明白,与20多年前“蜜月”时期双方关系中感情色彩浓重的特点有所不同,现在双方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局面也是人所共知,近十几年来日本经济衰退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日本得益于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是不争的事实。杉山和鸟生两位女士就多次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干扰双方关系的消极因素很多。
  对中国青年代表团来说,这次日本之行并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大家是带着对日本的不同认识、怀着对日本的不同心态来到日本的,努力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体会,并且尽可能地克服语言等障碍,抓住机会与日本青少年、日中友好团体工作人员以及日方陪同人员等进行交流,除了传递中国青年的友好意愿外,还想解决自己心里对日本与中日关系存在的许多疑问。
  在各种交流接触中,大家感到,日本青年单纯、友善、活泼、热情,追求美好生活,也面临学业竞争和就业等各种压力,这与中国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在联欢中,他们似乎并不在意谁是哪国人,只是年轻人聚在一起,拥有共同的快乐。有团员认为,其实这就是一个好的基础,说明双方青少年交流意义重大,这有助于使日本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中国观,一定会给他们留下印象。团员林乐书在回国后还动情地回忆了日本学生与她这位“乐书姐姐”建立的友谊。
  但是,也有团员用谨慎的眼光看待日本青年在联欢活动中的热情表现。他们提出疑问:这是不是“假装出来的热情”、“组织出来的友好”。是不是这样呢?团员们认为,要解答这样的疑问,只有通过进一步的交流。中日青年真应该放下身上的包袱,一身轻松地共同创造两国关系的未来。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对那些原则性的问题,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正如胡锦涛在早大演讲中所说,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5月8日晚,在交流年开幕式后的招待会上,张晓兰率中国代表团团员们高唱《明天会更好》,将交流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也许其中的歌词最好地表达了人们的心愿:
  ――“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着明天会更好。”

相关热词搜索:更好 期待 明天 期待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的说说 相信明天会更好的说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