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大婶的启示:星译社小组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朴实无华的苏珊大婶成了眼下不同文化背景与层次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杯酒,各人都用它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电视节目需要收视率,新鲜话题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所以再好的题材也很少做第二遍。不过,最近《世界周刊》却为英国的苏珊大婶破了例,在她5月底参加“英国达人”决赛时,两次向观众介绍了这个以美妙歌声征服无数粉丝的传奇人物。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一个月前,苏珊?博伊尔只不过是英国乡村一名其貌不扬的47岁大婶,因为不甘心平淡生活,参加了“英国达人”歌唱比赛,一曲《我曾有梦》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让她成为全球热门人物,真正创造了国际神话。她的参加让超过1900万人收看“英国达人”决赛,收视率达到71%,是五年前直播欧洲国家杯英格兰对阵葡萄牙一役以来的最高数字。在互联网上,苏珊演唱片段的点击率短时间内竟达到1.86亿次,要知道迄今互联网上能吸引一亿人观看的短片也就18个。
  苏珊大婶运气好得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世界周刊》节目要展示给观众的自然是苏珊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传奇经历,以及她天籁般的嗓音与容貌的反差。不过,除了这些“抓眼球”的东西,苏珊走红留给我们回味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用英国《每日邮报》的话来说,“博伊尔现象”已远远超越了小人物爆冷成名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集体体验。不同背景、宗教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从“博伊尔热”中得到自己的启示。
  最普遍的体验当然是把苏珊大婶的成名当成一个励志故事来看。像苏珊这样年华已逝、身材走形的中年人,在现今社会处处讲究“青春无敌”的时代里,往往被人忽略和歧视,而苏珊创造的神话就像《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样,勉励人千万不要放弃梦想与希望,奇迹是有可能出现的。尤其是,配合着那曲《我曾有梦》的歌词,“时光荏苒,梦境再次来到当时的我,充满希望……希望与期待,如此被撕裂梦想与实践,如同笑话一般……我的美梦,已被现实扼杀……”这位“当代灰姑娘”的弱势出身和真才歌艺,为千千万万其貌不扬而怀才不遇的普罗大众提供了一种情感投射,创造了漂亮歌星制造不出的偶像效应。
  而作为世人纾解被压抑不平心理的“安慰剂”,苏珊大婶所起的作用恰好又被眼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放大了。博伊尔(Boyle)恰好和“振奋”(Buoy)的发音接近,所以《纽约客》杂志干脆把苏珊形容为“垒球经济衰退期的首位巨星”,可以帮助精神焦虑的人们从衰退的愁云惨雾中“振奋”起来,至少是快乐一点。
  不过,女性主义者对于这些观点一概嗤之以鼻,在她们眼里,苏珊的出现恰恰再次警醒了男人歧视女人可以歧视到什么程度。一位英国女性主义者写道:苏珊刚出场时受到男观众的讥笑“轰炸”,这种现象提醒人们英国有的其实是恶意而不是才华(“英国达人”可以直译为“英国有才华”),英国人是“一群不配拥有博伊尔的丑恶者”。而美国一位女作家在题为《博伊尔让我们哭起来的原因》的文章中写道,苏珊大婶的出名是对世俗社会对于人的年龄、性别所怀的顽固偏见的一记响亮耳光!
  事实上,朴实无华的苏珊大婶已经成了一杯酒,各人都用它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有人主张苏珊应保持本色,继续“丑”下去;美国《琼斯妈妈》杂志断言,苏珊现象意味着嘲笑别人、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已死;一位基督教专栏作家甚至发挥说:我们看待博伊尔的方式同神看待世人非常相似:每一个个体都是有价值、有才华、独一无二的,苏珊的成功证明了神仍然爱着我们……而在对“苏珊现象”层出不穷的解读背后,英国著名真人秀节目“老大哥”的前心理顾问威尔逊却揭示出了多少有点残酷的现实:苏珊很可能是一个策划好的惊喜!表面上是苏珊名利双收,实际上像任由宰割的羔羊,真正的大赢家是主办节目的ITV电视台和博彩公司。《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布兰肯希普也认为,节目监制早就知道苏珊的价值,刻意把她塑造成老套妇女的形象,让这种反差形成品牌效应,再借苏珊使《英国达人》节目在全球名声大噪。而最后苏珊在决赛中意外落败也是某种安排,因为赛前许多人下重注赌苏珊胜出,有人疯狂到买下7000英镑,苏珊若是夺冠,博彩公司岂不是要做赔本买卖。对“苏珊迷”们同样残酷的是,苏珊大婶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样完美,在决赛前就爆出她因为压力过大在公众场合爆粗口的消息,而在比赛后,承受不了失落的苏珊被送进了医院……

相关热词搜索:大婶 启示 苏珊 苏珊大婶的启示 苏珊的秘密阅读答案 苏珊的秘密语文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