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等了”:两岸将启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两岸不能再拖了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岛内急,是因为ECFA犹如“生死门”;进,则海阔天空,不进,死路一条;   如何避免复杂化后遗症,是大陆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年第一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使台湾企业界更加着急上火。
  1月8日,台北国际会议中心门庭若市,挤满了来自岛内各地的200余位企业家。他们都想挤进台湾工业总会举办的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清单公听会场,希望所从事的行业能挤上早期收获清单。因为与会者太多,座位一直排到会议厅门外。某石化产业副总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后,东盟可享受零关税,东盟石化产品在大陆的市场占有率将由目前的30%跃升至50%甚至60%,而台湾还要缴纳平均6.5%的关税。“不能再等了,再等台湾石化业就要死在地上了”。由于争取列入早期收获清单的项目实在太多,有人干脆建议,早期收获清单应分为“早期一”、“早期二”,以争取时效。
  
  来自“10+1”的冲击
  
  这些企业家确实没办法不着急。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十国组成、拥有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由之前的平均9.8%降至0.1%,而东盟六个老成员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由12.8%降至0.6%,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产品零关税的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和重组,而关税是影响上述各种生产要素重组的关键。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和地区纷纷采取应对之策,其重要策略之一,即是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互相降低关税,推动区域经济整合,以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截至2009年年底,向WTO通报生效的自由贸易协议的安排便达186个,未通报和正在谈判中的区域贸易安排数量则在100个左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新近出现的最大的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也是一个对东盟、东亚特别是对台湾影响最大的自贸安排。而即将于2012年启动的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10+3),将对台外贸出口、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产生更大影响。一个最直接原因,就是处于自贸区之外的台湾,产品出口至这些国家时,要缴纳相对高额的关税。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为岛内石化产业描绘出不祥前景:目前出口占台湾GDP的62%,其中销往大陆将近50%。现在是微利时代,石化产业的平均利润不足5%,如果再课以6.5%的关税,还有什么竞争力,企业怎么活,台湾经济怎么发展?如果不签ECFA、无法享有低关税优惠,先是台湾在10+1中的市场占有率将被东盟各国挤占,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被边缘化。接下来,岛内重点企业为生存,被迫在10+1区域内投资设厂,启动战略转移,以规避关税,导致在岛内投资减少,开工不足。最后,重点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出走,产业链整体转移,岛内将出现产业空洞化,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率下降。
  
  为岛内经济输血
  
  正是因为要避免这种不祥征兆,台湾当局才急慌慌地要与大陆洽签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按照台方解释,这种协议是较低层次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差别在于FTA是经过长久谈判后一步到位,一揽子解决攸关投资、贸易、服务、劳动力、关税、市场配额和技术壁垒等影响生产力要素流动的绝大多数问题。而ECFA是先以文件形式确定大的经济合作原则、框架及目标,暂不全面降税,其他具体内容以后再谈,何时有共识,再逐步添加。为了避免“框架协议”协商时程长、缓不济急的问题,两岸对于急需降税的部分产业项目,经先行协商后,可以互相提前、优先降税。能够享受先行降税的产业目录,专业术语叫作“早期收获清单”。前文所述台湾企业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张早期收获清单。
  台方负责统筹ECFA谈判的“经济部长”施颜祥明确表示,ECFA最核心的谈判是早期收获清单。站在台方最大利益立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都想抢搭ECFA第一班列车,争取早一步加入早期收获清单,以利开拓大陆市场,强化全球竞争优势。目前,台方希望列入早期收获清单的工业产品约有500项,对于有些企业甚至产业来说,ECFA就如同“生死门”:进不了这个门,企业就要完蛋,进了这个门就能活过来,甚至依靠广阔的大陆市场一飞冲天。
  对于台湾当局来说,洽签ECFA则有另一层难以言明的含义,那就是消除台湾与其他国家签订FTA的障碍,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经济发展空间。世界上已有350余个FTA协议,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只有台湾与朝鲜没有签订FTA,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只有台湾还被排除在FTA之外,真可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台湾并非不急,也不断在寻求与美、日、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东盟等国签订FTA,但对方顾及与大陆的关系,要求两岸间先达成某种类似FTA的制度性经济安排,才好有借口与台湾谈。
  马英九比喻说,“不签ECFA,就好比穿着铁鞋与别人赛跑,签了之后,台湾经济就像是穿了钉鞋,跑得跟飞一样”。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发表报告称,两岸商品贸易自由化可使台湾GDP增加约1.65至1.72个百分点,出口总量增加约5个百分点,保守预估未来七年内可能增加至少2848亿新台币(约89亿美元)的外部直接投资,创造不少于25.7万个就业机会。
  在两岸共同努力下,1月26日,两岸两会有关ECFA的第一次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议定未来协议的正式名称,就协议的基本结构、商谈工作机制等程序性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一定的共识,但未正式触及早期收获清单。海基会在会后表示,达成共识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品贸易及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及经济合作等,并议定近期在台湾举行第二次协商会议。据台媒体透露,如果一切顺利,两岸有可能在四五月份正式签订ECFA,下半年生效,明年1月1日,列入早期收获清单的产品和服务将降为零关税。
  
  “带刺的玫瑰”
  
  任何自由贸易协定,都是有利有弊。对台湾来说,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报告虽然为台湾描绘了美好前景,但同时也指出两岸签ECFA后,台湾的成衣、木材制品、农业、运输、养殖等行业的生产及出口将呈现萎缩。尽管台当局明确表示,ECFA协商将不会开放大陆劳工和农产品赴台,继续限制大陆830项农产品进口,为可能受到冲击的弱势产业提供950亿新台币转型补助金,但民众是否相信马当局的说辞,恐怕还得看最近的“立委”补选和年底的“五都”选举结果。另一方面,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两者难以完全分离。台湾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两岸共同市场,接受吉利汽车、工商银行、大中电器、联想电脑、娃哈哈饮料、狗不理包子、良子健身等大陆标志性品牌在台大面积出现,现在也很难说明白。
  对大陆来说,台湾以ECFA为跳板与其他国家签订FTA的小算盘也不得不防。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的“六点讲话”指出,“建立更紧密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同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能途径”,显示出大陆要将两岸经济整合与台湾参与亚太经济整合相联系、相衔接。如何衔接才能既避免问题复杂化、出现后遗症,又达成台湾参与亚太经济整合,是大陆必须直面的问题。过去大陆一直反对台湾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自贸协议,但在新形势下,大陆是继续反对,还是有条件允许,都是棘手的选择。如继续反对,会冲击两岸关系大局,也可能影响马英九继续执政;若随意撤守,则无疑是开匣放虎,台将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订FTA,届时恐将尾大不掉,两岸关系恶化时想把台从某些协议中踢出去,就不那么容易了。台先与大陆和港澳整合,再签订以终极统一为目标的和平发展协议,然后有条件(以非主权经济体或单独关税区身份)与其他国家分别签订FTA,是一种思路,但台湾是否接受,恐怕还得长期磨合。

相关热词搜索:等了 经济合作 能再 “不能再等了”:两岸将启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两岸签署经合协议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