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特色”的人口失衡】中国实际人口为19.5亿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印度人口失衡的局势每况愈下,已不仅仅是社会学问题,甚至关乎印度的国际形象。      年轻的印度,将“变成同性恋”?      印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据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在12.1亿总人口中,有50%以上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而处于35岁以下的人口则高达65%左右,并且预计到2020年其人口平均年龄也只有29岁,而届时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平均年龄将分别达到37岁和48岁。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印度将继续处于“年轻状态”并享受“人口红利”,这也是提出“金砖国家”概念的高盛公司等许多机构对印度未来充满信心的重要原因。
  然而,“年轻”的印度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在过去十年间,印度人口性别比例(每一千名男性中女性所占比例)虽有所改善,从2001年的933上升为2011年的940,但总体上男性比女性仍多3720万。而且更为严重的是,0~6岁儿童的性别比例达到历史新低,从十年前的927下降到914。米佐拉姆邦的比率为全国最高,但也只有971;而在哈里亚纳邦,0~6岁儿童的性别比例只有830。面对印度愈来愈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印度有官员甚至指出,“男性在增多,女性在减少,找不到媳妇的日子为时不远,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同性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发出警告,除非采取严厉措施解决问题,否则印度未来将面临难以预料的严重社会问题。
  “都成为同性恋”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男女比例失衡确实已经成为印度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实际上,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似,印度出现的人口过快增长、男女比例失调以及女婴出生比例过低等现象,除了经济相对落后等共性因素外,那些具有鲜明“印度特色”的因素着实“功不可没”。
  
  “印度特色”的因素
  
  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
  印度几乎是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国家,宗教影响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中的一些思想、哲理和价值观提倡生育,认为多生多福。而其他宗教教义,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也是鼓励多生多育,自然影响到占人口总数13.4%的穆斯林和2.3%的基督徒的生育观。所以,十年内印度人口增加了1.8亿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与此同时,正统的印度教认为男人天生比妇女优越,而印度教三个教派之一的湿婆教派则崇拜男性生殖,认为“林伽”具有创造万物的超自然神力,代表宇宙之源,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尽管印度教另一派别性力派赞美乃至崇拜女性,但这一教派关于女性的理论和实践影响有限,其理论和做法受到大多数正统印度教徒的指责。印度教经典《摩奴法典》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奠定了古代印度男尊女卑的基础。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印度教徒是歧视女性的,将妇女定为男人的附庸,没有独立的人格和社会法律地位。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宗教化,很难被轻易改变。
  男欢女悲的嫁妆制度
  在印度,骂人最狠的话是“愿你生个女儿”。新生儿的爸爸如果两手一合再张开,即“两手空空”之意,就表示生了个女儿。更有甚者,在印度的某些邦,生女儿的仪式之一就是要砸个瓦罐,表示倒霉和损失。在传统的印度教家庭中,女性不仅没有财产继承权,并且被认为是一种“负担”,女儿出嫁时需要向男方家庭做出一定的补偿。
  如果说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的陋习有着深刻的宗教根源,那盛行的陪嫁习俗则进一步恶化了女性的生存状况。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深恶痛绝地说:“嫁妆是邪恶的,是文明进步的障碍。”他在1961年力主通过了《禁止嫁妆法》,但陪嫁之风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而且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嫁妆的价码也水涨船高。在印度,男方的受教育程度甚至成为男方家庭向女方索取嫁妆的砝码。例如在某些地区,一个在校大学生可以索要10万卢比,研究生学历就能索取25万卢比,而医生或工程师甚至可以索取500万卢比。
  印度男子可以凭借自身条件按“公认的标准”向新娘家庭索要嫁妆,而女孩如果没有嫁妆就很难找到如意郎君。嫁妆一方面使婚姻变成了商品,另一方面也使有女待嫁的家庭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对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送女儿嫁妆也许还有能力,但对于大多数下层百姓而言,嫁妆确实是一个深重的负担。只有一个女儿还可以应付,如果有几个女儿,他们可能就永无翻身之日了。而直接由嫁妆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很多,不少妇女因为嫁妆少、不能满足夫家不断追要的胃口而遭到虐待,有媒体报道称,仅2007年一年因嫁妆争议死亡的女性就达8093人,伤残的更高达75930人。
  计划生育成效有限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意识到人口问题的国家之一,于1951年就提出了制定人口控制计划,并且从1952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就开始拨专款推广计划生育。然而,由于推行政策的措施不是过分强调政府干预,并最终导致民众对高压政策的普遍反对,就是过度依赖民众的“自愿原则”而导致政策执行上柔弱无力。总之,印度的人口控制计划成效有限。
  一方面,印度教徒信奉“梵我合一”,崇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不喜欢计划生育,漂亮的口号很难动摇根深蒂固的观念。另一方面,印度的选举制度也促使民众努力增加“人口基数”。对于任何政党来说,尽管都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但强行推动计划生育带有政治风险,所以大多谨慎地采取自愿实现计划生育的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教派冲突仍不时沉渣泛起,每个教派都不想限制自身的人口数量以免处于劣势。
  不过,201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多少还让政府看到了希望:与上一个十年相比,2001~2011年的人口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从21.54%下降到17.64%。
  
  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嫁妆制度盛行不衰,加之政府在推动人口计划上过度依赖“民众自愿”,导致印度人口增长实际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出生儿童的性别比例失衡日趋严重。
  据印度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性别比例在过去的110年里经历了一个“速降”与“回调”的过程:从1901年的972下降到1991年的927,然后又从1991年开始有所回调,至2011年达到940。与人口性别比例出现回调不同,在过去的50年中,0~6岁儿童的性别比例则处于稳定的“速降”状态,从1961年的976一路下滑到2011年的914。
  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导致儿童性别比例过低的直接元凶,背后则是广泛存在的选择性堕胎和杀婴现象。今年4月,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与印度几家非政府组织召集了一次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在胎儿性别鉴定问题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当前印度非法堕胎现象日趋恶化的根源。其实印度早在1996年就通过了《禁止性别选择法》,但孕妇还是可以通过“非常手段”知道“B超”的鉴别结果,以达到要男孩不要女孩的目的。虽然性别选择有违法律,但堕胎并不违法,印度当局很难禁止各种小诊所的“违规”操作。而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杀害女婴的现象并不鲜见。
  由于男多女少,印度一些地区出现“换婚”、“群婚”和“租婚”等丑陋现象,而且针对妇女的强奸、骚扰、劫持、诱拐等犯罪活动呈急剧上升之势,据称,新德里2010年有报案的强奸案高达402起,被媒体冠以“性侵之都”。
  
  提高女性地位,政府仍需努力
  
  客观地说,印度在解决人口失衡问题上做了许多工作。印度宪法规定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与男性拥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1956年和1961年先后颁布的《印度教继续法案》和《禁止嫁妆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女性及其家庭的压力。印度政府努力为女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和项目引导为女性提供平等的机会,加大对为女性开展项目的支持力度以帮助其在经济上获得独立。
  印度女性的平等意识正逐年增强。例如在2009年的大选中,女性竞选者达到556人,其中有59人当选。2009年8月,印度议会人民院同意对宪法第234款进行修改,以将农村各级议会中为妇女保留的席位从三分之一提高到一半;11月,印度城市发展部长向人民院提交议案,要求地方城市议会席位为妇女保留的比例也从33%提高50%。可以说,在农村和地方城市的各个级别提高为妇女保留的席位至50%,已经成为印度多数政治力量的共识。目前,印度总统、国大党主席、反对党议会党团领袖以及铁道部长等都是女性,成为印度政坛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过,总体上讲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仍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几十年来印度人口失衡的局势每况愈下,已不仅仅是社会学问题,甚至关乎印度的国际形象。近年来印度政府因经济腾飞大受舆论赞赏的同时,也因无法有效缓解人口失衡问题饱受媒体的批评。有媒体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印度的两面性:一面是现代化的崛起,一面是中世纪的落后思想。

相关热词搜索:印度 失衡 人口 “印度特色”的人口失衡 印度特色的人口失衡 中国人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