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的要害|要害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弊端之源       最近,浙江金华四中高二学生徐力不堪学习重负杀死生母,震动全国。各界人士群情涌涌,纷纷反思教育弊端,提出改进措施。    有人认为,家长逼子成龙心切,子女承受力弱,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有人提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因而急切需要减轻学生负担。也有人说,学校片面的教育质量观和陈旧的人才观导致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一手硬一手软",使分数价值高于人的价值,降低了学生素质,导致惨剧发生。
   种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没有击中要害。要害是什么呢?大学太少,招生人数太少。
   我国目前约有1000所大学,美国有3500所大学,而且美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5。算下来,我们的大学入学率比美国差多少倍?
   也许有人说我们比不了美国。看俄罗斯,俄罗斯也有1000所大学,可是俄罗斯人口大约为我国的1/10。我们比俄罗斯差多少?
   如果俄罗斯我们比不了,那么我国大学生在人口中所占比例比印度和埃及要低,还能说什么呢?
   就以经济发达的广东而论,据《人民日报》华南版2月22日头版报道,拥有7000万人口的广东省,只有26所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入学率为10%。而2000万人口的台湾,却有 63所本科院校。广东的高等教育不是太可怜了吗?
   目前知识经济热,知识经济是什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为依托的新经济。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国际统计年鉴》发表了各国居民文化构成的数字,其中大学生所占人口比例一项,泰国为2.9%,印度为2.56%,中国为1.39%。
  当然,这个数字是否准确还有一些不同意见。《北京观察》杂志今年2月号发表历史学家雷颐的文章说,我国目前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4%左右。不管哪个数字,幽默一点说,在全国人口当中,大学生有如凤毛麟角。这样的基础,搞知识经济的困难可想而知。
  
  治本之策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必须急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再等下去,不但要拖住知识经济的步伐,而且无异于纵容更多的"徐力"出现。
  为什么这样说?在高等教育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只要高考"指挥棒"还在转动,中小学是不可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在我国,大学生与非大学生在求职、待遇、提升等各方面存在着鸿沟,这不是秘密。不管人们情愿不情愿,"过度竞争"必然会向中小学蔓延,大学生招生太少,高中发展必然受制约。
  为了上大学,人们只有千方百计考上为数不多的高中,而且要尽可能考上重点高中。这样,就必须"从娃娃抓起"。结果孩子不得不背起沉重的学习负担。我国社会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的传统,更加剧了这种状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前几天,在全国上下大抓"减轻学生负担"的热潮中,北京一所著名民办中学提出星期六和星期日加班上课的决定受到家长热烈欢迎。前来给孩子报名的家长满坑满谷溢出校门,以至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不得不分4批进行。这样的压力,怎能保证不再出"徐力"?正由于此,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反思实在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难道都没有看出问题所在?
  也不尽然。大概许多人认为大学扩招非一时能够奏效,所以才回避了要害。难道真没法子了吗?非也。按世界各大学教师与学生比例,我国大学教学办学力量富裕3倍不止。上海一些大学最近实施两项改革:一是把多数行政后勤部门剥离出校,使学校减轻负担,集中财力人力搞好教育教学;二是把房地产商引进学校投资建学生宿舍,建成后10年,学生住宿费都交给房地产商,以保证投资回报,降低房产开发的风险,10年后学校收回房产。结果对3方都有利。如果全国都照这样子推进高校改革,短短时间内大学招生规模就可成倍扩大,中小学压力自然减轻,徐力杀母式的悲剧自然也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一些更有远见的人士指出,为了使高等教育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批准更多的民办大学具有国家承认的学历资格(目前全国只有区区24所)。到某个时候,索性取消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大学毕业证书的做法,由各大学自行颁发毕业证书,凭毕业生能力及大学资望在社会上获得承认。这样虽然会产生短暂的混乱,但从长远来看,会促使大学走出由国家包办的狭窄途径,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举目世界,发达国家的民办大学(私立大学)在教育界起码占有"半边天"的地位。哈佛大学、早稻田大学都是民办大学(私立大学)。中国也应该产生这样有声誉的民办大学。目前,教育投资是最大内需之一,高校扩招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奠基之举。各界的反思与呼吁应该集中到催动高校加速改革、扩大招生上来,方为治本之策。□(编辑:张良)

相关热词搜索:要害 反思 教育 教育反思的要害 幼儿园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幼儿园小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