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立体城市_未来中国城市狂想 贴吧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注册资料中, “立体之城”公司的经营期限是20年。20年看起来不短,但这个公司要完成的不只是一幢大楼,还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可是个漫长的工作。
  
  来自丹麦的童话梦
  
  冯仑关于立体城市的“童话构想”,是从丹麦“出口转内销”才让国人知道。
  那是2009年底,丹麦这个盛产童话的地方正在举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当地时间2009年12月8日晚,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在“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阐述了他的“立体城市”计划:在大约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600万至1000万平方米,可容纳15万至2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
  令人吃惊的是,这已经不只是一个构想了,他对来自中国的记者说,项目已经在北京附近取得土地,财务上也大致做了估算,带精装修的房子售价不会超过每平米8000元,“这个价格在北京还是有竞争力的”。
  实际上,这一项目早已开始着手。
  北京前门的“天安时间艺术中心”于2009年11月29日起,一直在举办一个名为“立体城市:未来中国”的展览,展期一直要持续到2010年2月28日。冯仑是总策划之一,另一位总策划是天安时间的艺术总监翁菱。
  这个展览展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建设模式。
  其一是90岁的意大利裔美国建筑师保罗?索莱里设计的“简约线性城市”,意为建造两排长达几公里、二十层或更高的高楼, “线性”的楼房将沿着河道或高速公路两边建造。其二是荷兰建筑师设计所MVRDV的创意,“中国山”。一座座圆锥形、高约400米的绿色高楼,中空,锥体类似梯田的结构,房屋、人和绿色植物就在一层层“梯田”上共存。
  
  “中国山”
  
  冯仑建设立体城市的理由是,到2020年。约3.5亿中国人将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而导致城市用地的极度紧张。因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难按照低密度模式发展。
  参与“立体城市:未来中国”展览的两派设计师都表达了相似的意见。
  索莱里在《阳光之城:简约线性城市》中说:“对十三亿中国人民来说,汽车背上的田园式乌托邦纯属臆造――地球不可能接纳,更不会为之服务。”MVRDV列举的数据说,为了满足城镇和农业需求,如果中国城市采用洛杉矶的人口密度,将需要2.5倍的可用平地。因此,建筑结构的改造是必须的。
  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堪称世界第一,规模也是世界最大。199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28%,2006年的统计结果是43%。若以平均值来考虑,这一速度远远高于欧美、日本等国家。据预测,这个速度还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才能完成城市化过程。
  两种建筑设计方案都不乏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并对自己的方案能在中国成真寄以极大的希望。
  索氏称,“中国,这个正在开启新纪元的国家,拥有令人羡慕的契机――跳过现存的科技社会文化,着陆于超越西方模式的新天地”。
  MVRDV这个山三名建筑师牵头的事务所则根本把中国作为其建筑方案的预想承载对象,所列数据皆以中国实际为准,名字取为“中国山”。
  于是,“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这家注册于2009年6月12日的公司注册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2号的万通新世界,法人代表是冯仑,但是,万通集团的工作人员很明确地告知《中国周刊》,立体之城公司不属于万通的子公司,而是一个独立的公司。
  事实上,这个公司更像万通内部的一个研究所。专门为了研究那个童话般的构想有多大的可能性实现。它也很低调,门口不挂公司名牌,包括总裁冯仑在内,公司成员还不到十人,注册资金为一千万元人民币。
  
  “有依据的科幻片”
  
  立体之城公司的初步构想是:用三年左右时间研究和申请,五至八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至于在哪儿建设、每平方米售价多少云云,跟技术、政策等壁垒比起来,并非当务之急。
  高度当然是其中之一,实际在技术上并不成问题。根据冯仑公布的构想, “立体城市”的建筑容积率大约是5,低于一般摩天楼的容积率6。另外,它的高度400米虽然足以进入全世界高层建筑的前十名,但尚不到迪拜800多米高的“通天塔”腰部的位置。
  这么高的建筑如何防震?
  擅长高层建筑建造的日本人早已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液压装置,在楼内装置一颗重达数十上百吨的大铁球,成为防阻尼振动器。当地震波袭来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液压装置发出指令,令铁球左右摆动,以减小和抵消地震波,就像人在面临冲击时左右摇摆以求站稳一样。一位参与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日裔建筑设计师担任立体之城公司技术副总裁。
  立体之城公司发给《中国周刊》的邮件中强调:他们设计的建筑将是集合居住和产业为一体的全能建筑,需要杜绝北京的回龙观和天通苑这种功能较为单一的“睡城”的设计。一栋大楼将容纳10万人,而占地仅一平方公里。
  “理论上,一个人可以足不出户,一天都在这栋大楼里度过。居住,上班,谈生意,接送孩子上幼儿园,锻炼身体,等等。”该公司市场经理张蕾说,这样的设计理念有助于节约土地,省出更多的空间留给绿地和森林、湿地。
  同时,张蕾承认,“MVDRV的构思很少实现,大多数建筑作品都停留在概念阶段。”
  事实上,这一构思很像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31年提出的“光辉城市”规划方案。当时,欧洲正处于一战后的高速恢复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他的方案中,城市是必须集中的,拥挤而带来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技术手段,包括建立高效率的交通系统。而MVDRV更勇敢。他们的作品,一向为建筑界称为“有依据的科幻片”。
  
  艰难的说服
  
  对这个可能改变人类居住模式的构想,在中国建筑业却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在多个建筑论坛上,讨论者寥寥。
  一位建筑师回应《中国周刊》记者:“人不会喜欢住那么高密度的房子,关于超级城市的构想,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对于外国设计师对中国的青睐,这名建筑师说:“中国正越来越成为世界建筑师实现疯狂想法的实验地。”
  而立体城市的推动者们,则对自己的计划雄心勃勃,并充满希望。
  天安时间的公关专员叶东旭说,一旦“立体城市”成为现实,她肯定买一套,“总比现在我们住的鸽子笼好多了。”
  张蕾说,她肯定也是一个尝试者。她从前在丰台区住大杂院,现在朝阳区住高层,她并不介意再改换一次居住方式。而且,更多的概念是需要边探讨边否定的。MVDRV的设计给出了未来的人类居住形态:居住在一堆堆圆锥体的表面。这些锥体要整体向北倾斜,以使南向立面最大化,充分接受阳光;锥顶前后移动,使建筑物之间阴影最小化;每个城市锥体的高度和直径都不一样,以提高“梯田”的效率;锥体的“胖瘦”也不同,因为想让“梯田”可以种植不同的绿色植物或者农作物。“立体城市”原本的构想之一,是让“中国山”自己承担50%的农产品供应。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这很难。因为在高空种植农作物的成本可能要提高几倍。
  在北京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上,“立体之城”公司的经营期限是20年。
  20年,看似很长,但留给设计者的时间很短。他们需要弄懂解决的问题,再去找愿意一起研究的人,他们现在刚刚达到这个阶段。比如人类亲水、亲近自然的天性如何满足?立体之城表示,他们正在联系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教育学者,研究这一问题。怎样在立体城市内保留名胜古迹?怎样控制成本?更多的问题,立体之城公司目前尚未有答案。
  他们首先要说服自己,然后再说服媒体、说服政府、说服大学和研究所、说服金融投资机构和建筑商,最后再说服公众。“我们不排除用美术、戏剧甚至科幻电影的形式,向公众推介我们的想法。”张蕾说。

相关热词搜索:狂想 城市 狂想立体城市 立体城市 立体的城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