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经济【搞好文物普查服务地方经济】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文物普查意义重大,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摸清我县文化遗产家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缙云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的重要保证,将为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文广新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于2007年底成立普查队,深入到全县各乡镇进行文物普查。通过普查,进一步掌握了我县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提高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预见性、规划性。同时,发现了新的很有价值的线索,可见普查工作的重要性。
  本次普查工作规模大、范围广、时间短、任务紧,要在短短的二年时间内将全县642个行政村和1351个自然村的不可移动文物及民间流散文物进行一次性登记,测绘、拍照、文字说明、整理材料,没有一支业务精良、吃苦耐劳、讲求奉献的队伍是难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为此馆里不仅组织了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普查方面的业务知识,邀请文物专家对普查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开展了“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全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的动员大会,号召全馆人员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普查上。通过学习和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凭着一种不怕跑断腿的精神,锲而不舍的作风,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进行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调查、记录、摄影、测量、编录,克服了交通不便、专职专业人员缺乏等重重困难。通过现阶段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发现:晋代古墓、千年古镇壶镇、苍岭古道。
  一、晋代古墓
  黄龙景区距离缙云县城约5公里,景区内有千年古刹黄龙寺和烽火古寨的遗址,还有4处宋代摩崖石刻。2008年,缙云仙都黄龙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在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时,突然挖出了大量古砖,并发现了露出地表的古墓。
  现场发现有4座古砖室墓,并发现了同时期一处烧墓砖的古窑址。古墓形制呈“凸”字形结构,长3.2米,宽1.5米,由甬道和墓穴两部分组成,甬道长0.6米;古窑址呈马蹄状,长3.9米,宽3米,窑址的东侧有一条排水沟,窑壁用砖垒筑而成。
  出土的古墓砖,一般长36厘米,宽17厘米,厚度为4.5厘米,大量墓砖都刻有精美的纹饰,有的为钱币纹,有的为席纹,还有的呈现为龙纹或羽人纹。我们根据墓葬结构及出土墓砖的纹饰和形制,初步判断这是几座晋代古墓。随后不久,离墓穴和窑址不远处发现的一块古墓砖更坚定了文物工作人员对这一判断的信心――这是一块刻有纪年铭文的砖,“大康7年”四个字样清晰可见,文物工作人员认定“大康7年”即“太康7年”,为公元286年,刚好处于西晋初。
  二、千年古镇壶镇
  壶镇镇地处丽水市东北部的浙南括苍山麓,位于瓯江重要支流好溪上游。距缙云县城20多公里,处金、丽、台三市和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之腹地,素有“浙南北窗”之称,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境内山多地少,省道临石线穿镇而过,距金温铁路20公里,交通便利。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辖5个居委会,83个行政村位于部。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唐朝就有壶镇集市,距今已有1000多年。壶镇镇作为千年古镇,古建筑的重点聚集地,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如胡宅口、西山沿村的恐龙化石遗址,汉代名隐阮肇修身之所阮客洞摩崖刻石,始建于五代的九松寺、惠明寺,建于明代前的广济堰,始于宋盛于元的美化书院遗址,繁荣于宋元时的大溪滩古窑址群(省保),明朝苍岭之巅的阮公拜将台遗址,清朝的九进厅民居建筑,建于嘉庆年间的贤母桥及碑记,立于清咸丰元年的崇正书院碑,辛亥革命华龙会首领吕东升的故居(县保),以及南宫寺、安庆庙、狮子山、小龙潭、赤岩宝塔、缙云县“一大”会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苍岭古道
  高高的峻岭,齐膝的深草,蜿蜒的石径,深褐的块石……一条古道静静地盘亘在苍岭的大山深处。近日,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条括苍山上的名岭――苍岭古道,她是古代婺州、处州通往台州的交通要道,史称“婺(金华)括(台州)孔道”。苍岭古道西起缙云县壶镇镇的苍岭脚村,经过黄秧树、槐花树、冷水、黄泥岭和海拔800多米的南田等村,出风门后,下岭五里多,直到仙居县的苍岭坑村,全长约50里。古道两侧大山夹峙,山岭峻险,山道蜿蜒,被誉为“浙江西南第一岭”。自从1958年修通了缙仙公路,这昔日的辉煌通途已变成了一条古道。
  唐朝诗人孟浩然去天台经过缙云时就翻越了苍岭古道,刘昭禹也诗云:“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及天盘。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宋朝杜师旦诗云:“人云蜀道苦难行,我到云间两脚轻。”在文人墨客的咏叹中,苍岭的险峻比蜀道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古道的开凿也当在唐宋以前。准确地讲,这条千年古道,是仙居走往内地的盐道。从晚唐年间开始,在仙居境内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内河商业中心,从海盐县等地熬制的食盐,经浙江的第二大河流椒江,逆水而上,再经永安溪到达仙居的皤滩镇,慢慢地,皤滩逐渐形成了盐埠,并集结了运往内地的其他商品。而商业重镇的皤滩要往内地辐射,便要翻过高高的苍岭群山。苍岭古道,路宽足有一米,两人相向而行,不需侧身相让。路面用大块岩石铺垫,岩石光滑如镜,粗糙的路石竟被人们千踩万踏得如此光滑,这足令我们感慨万千。
  其实苍岭古道最险峻处在风门,正好位于缙云和仙居交界处的南田村。只见大山紧紧夹峙,只容古道蜿蜒而下,这是道天然的屏障,也是古道的制高点。据清《缙云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五年六月,浙江巡抚阮鄂当时在南田村口水龟山屯兵祭旗点将后,兵将神勇百倍下苍岭痛歼倭寇。可惜历数百年岁月后,当年高耸的点将台及台上的将台殿,都颓圮消失了。2004年,南田村自发集资修建了点将台和将台殿。出了风门口,才真正一睹古道的风采:芳草萋萋,杜鹃簇簇,山岚时聚时散,飞瀑掩掩隐隐。大山峰峦迭嶂,山势雄拔陡绝,古道蜿蜒曲折。
  由于壶镇至南田公路的修建,苍岭古道变得断断续续,这次古道的调查,使我们明确了西苍岭古道(缙云段)如今仍保存良好的地段:从冷水村到岭中的苍岭古道,上半段较陡的以条石?铺,下半段稍平坦的则以条石直铺与溪岩筑成;从岭中到山口的路段,也以条石?铺为主;再一段是从老鹰岩茶亭到槐花树村,这三段古道与黄秧树村的短捧岭、黄秧树到羊上村的牛背垅、苍岭脚村的桥头梦岩三段合起来,西苍岭竟还有六段古道完整保存着,这应是缙云人的幸运和骄傲。
   总之,在这次普查过程中,我馆对全县的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登记、帐务核对、建档建卡,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的文物“家底”,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县文化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开创我县文物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县成为文化大县、提高我县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普查 搞好 文物 搞好文物普查服务地方经济 做好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局开展文物普查方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