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教兴国 创造多元文化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 14 日成立后,在连年战争的不利形势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迅速完成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转变,社会各项事业也都得到快速发展,为其后的长期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和积累了独特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
  
  弘扬犹太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
  
  犹太民族历史上多次惨遭流放、驱逐和杀戮,命运多舛。以建国后,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家园。《独立宣言》明确宣告,“这个犹太国家对所有犹太人敞开大门”。在经历了几次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后,以成为一个独特的移民国家。
  如何将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犹太移民融为一体,成为政府面临的棘手难题。犹太人虽然是以主体民族,但大多是从世界各地移居而来,有来自欧美的阿兹肯纳齐犹太人,也有来自西亚北非的塞法迪犹太人;有来自前苏联的犹太人,也有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黑肤犹太人。他们语言迥异,带有原客居地文化和习俗的深刻烙印。在宗教上既有正统派,又有保守派和改革派,还有一些人按正统犹太教法规不被承认为犹太人。以政府通过加强以犹太教为重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推广、普及希伯来语,弘扬自强不息、秉承传统、勇于创新为内核的犹太民族精神,极大增强了不同犹太移民群体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这一充满感情色彩的纽带将所有犹太人紧密联结在一起。
  
  政治制度特色鲜明政治环境长期稳定
  
  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以建立起一套既符合犹太人自身传统又兼顾移民特征的政治制度。虽然大体上沿用欧美国家的政治模式,即议会民主制、普选制、多党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但它并未完全照搬西方做法,迄今没有制定成文宪法,只有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单项法律;一院制议会的名称、席位数、议事程序和选举办法等独具特色,均根据2500多年前犹太部落的宗教和议政传统确立;单一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办法能使较多党派进入议会,但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太可能获得绝对多数席位,能够较充分、客观地反映公众舆论。此外,以还十分注重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因此尽管以同周边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中东地区形势长期动荡,各国政治制度演变频繁,但以从未发生制度危机,社会始终保持稳定发展。
  
  教育为先科技立国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犹太民族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视教育子女为其一生必须履行的三大义务之首,把教育看作社会的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以重视开发人力资源对保证国家持续发展的作用,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实现教育法制化,对教育发展始终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以教育预算始终保持在占国民生产总值8-10%左右的水平。教学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倡导课外教育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与教育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这有效推动了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政府还注意扬长避短,积极推动教育与科技相结合,使以迅速跨入科技强国的行列。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保障为以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设立专门机构对科研进行管理协调;通过设立高额奖学金和鼓励欧美国家犹太人移民,吸纳尖端科技人才;广泛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保证以科技的整体领先地位;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奠定了以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投融资和成果转化等体系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为以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
  
  兼顾各方利益创建多元文化
  
  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和多语言并存,是以色列建国后面临的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以色列政府兼顾各方,充分考虑不同族群和阶层的利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适应并掌握了多元社会的运行规律,保护并发展了这种多元性,使之在社会稳定和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色列政府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与阿拉伯及其他少数族裔的关系。由于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关系中存在的种种敏感因素,以色列当局在对待阿拉伯裔公民方面采取了特别谨慎的保护政策。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使阿犹两种文化共存互补,消除彼此成见。充分尊重阿拉伯学生的感情,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在其他方面,尽管以色列当局对本国阿拉伯人存有一定防范心理,但与中东地区的大多数阿拉伯人相比,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人均收入,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准,享有较广泛的言论、宗教、社会和文化活动的自由。此外,以色列阿拉伯人参政议政情况也在不断改善,在议会120个席位中,阿拉伯人占有的席位最多时曾达13个;一些阿拉伯人担任了诸如副部长、议会外交和安全委员会委员、地区法官等高级职务。除阿拉伯人外,其他少数民族如德鲁兹人、亚美尼亚人、切尔克斯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习俗基本上也都能得到尊重和扶持。此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消弥了阿拉伯人等少数民族的不满,维护了社会稳定。
  
  注重公平完善福利 缩小差距缓解矛盾
  
  以色列社会福利政策源自犹太教的“慈善”观念。“奉行慈善”是犹太人的传统信条,是犹太社会一些约规的基础。自建国始至70年代中期,以色列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国民提供全方位的福利和保险服务。自建国后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则有效保障了福利政策的贯彻执行。
  以色列社会福利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安全保险,也包括免费教育、移民安置、家庭补助和志愿服务等。社会福利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保险基金,基金主要来自政府、企业和有稳定收入的个人三方面。由各民间慈善机构筹集的国外捐款也是社会福利资金的重要来源。政府将社会福利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弱势群体,对他们给予特殊照顾和关注。同时,以色列政府注重通过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杠杆防止社会各阶层收入进一步拉大。政府通过调节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措施实现收入再分配,将税收的大部分所得作为公共基金投入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有效平衡了社会各阶层关系,起到社会安全“减压阀”的作用。
  
  高效节能可持续发展 全民环保创美丽家园
  
  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60%以上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或半于旱状态,20%是坡地和森林,只有20%左右的可耕地,而这其中50%的可耕地必须经过灌溉才能有收成。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生态条件下,以色列果断推行农业领域的科技革命,发展高效节能产业,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弥补耕种条件的“先天不足”。以色列领先世界的滴灌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都有力推动了高效节能农业的发展。短短数十年,以色列不仅实现了600万人口农副产品的自给自足,每年还出口大量农产品,成功跻身农业发达国家行列。
  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由于饱受缺水之苦,以色列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水资源利用体系,有计划地控制天然泉水和地下水的开采,避免水资源耗尽和盐碱化,同时还通过废水回收、人工降雨和海水淡化等办法来开发利用边际水资源。为解决可用水区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以色列把大部分淡水资源并入一个综合网,有效解决了南部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
  以色列人遵循犹太教的传统意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国家制定了保护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法律并严格执行,即使采摘路旁一朵最普通的花朵也属违法。以色列有自然和公园保护协会(INPA)等专门机构来负责和推动自然环境的保护,全国建立了150多个自然保护区和近70个国家公园,用于保护和引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环境立法,对有害物质的生产、使用、放置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许可证制度,并严格监督、积极改造和完善有害废物处理场地,制定事故处理的全国性综合应急方案。政府还运用经济手段对投资治理污染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则课以重罚。同时,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上述主要举措,以色列在短短数十年里,虽历经数次大规模战争,周边环境恶劣,仍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但也应看到,以色列的社会和谐是相对的,它的发展进步同中东局势及巴以问题密切相关,无时无刻不受周边政治环境的影响。只有巴以问题彻底解决,中东和平真正实现,以色列才能最终走上与阿拉伯民族和谐相处、国家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科教兴国 重视 创造 重视科教兴国 创造多元文化 重视科教兴国 文化强国科教兴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